1469颗钻石、105颗珍珠、36颗红宝,以及重达150克拉的祖母绿…这顶举世无双的王冠足足两公斤重,但其闪耀着异彩的卓绝精艺仍然令美人臣服,法拉赫更曾在回忆录中多次盛赞加冕冠惊艳世人的美貌。
祖母绿、红宝石、再搭配珍珠密钻,在天鹅绒冠上绘出属于伊朗的色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古典时代起便象征至高权力的它,更在漫漫史途中扮演着诸多非凡角色。
以圣光「加冕」
古罗马人更将王冠看作绝对胜利的象征,他们的皇帝在加冕佩冠之后,便成为了世界的王者。
上:起源于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金叶王冠 /
下:古希腊绘画中为获胜者佩戴月桂花环的场景
路易十五的加冕王冠 / 镶嵌有近三百颗钻石、珍珠,以及64颗珍贵彩宝,这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顶镶有稀有宝石的王冠
在那个动荡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信仰远大于理性,受尽苦难的人们开始将对幸福的祈求寄托于神灵所赐予的庇佑之上,而宗教如此迅速的发展无疑致使皇权受到极大撼动,“神权至上”的理念开始统领一时。
CLaudius Jacquand《查理曼的加冕仪式》/ 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得宗教地位高于皇权
神圣地位的确立同样令艺术开始服务于宗教,讴歌神权的文学诗歌、绘画作品、甚至珠宝设计层出不穷。
中世纪的珠宝设计不仅是对拥有者财力的证明,更是对其信仰的展示,圣十字造型极为常见
也正是值此良机,一种因信仰而生、为圣意而制的特殊王冠被华丽打造。虽尺寸更为小巧、但其精美程度绝对比肩帝王,这便是至今仍在宗教艺术中拥有无上名望的 还愿冠(Votive Crown)。
走上神坛的珠宝艺术
为了获得神明的青睐,被视为重要献纳品的还愿冠通常由贵金属精心制成,并以奢华珠宝进行繁美装饰。尤其在以神权为大的中世纪,虔诚的教徒们还会把还愿冠悬挂在神殿祭坛,亦或将其佩于庄严圣像之上。
塞维利亚的圣周游行中,圣母玛利亚雕像上佩戴着绚丽奢华的黄金还愿冠
譬如,拥有神秘光色的紫水晶历来都为天主教的重要神职人员所佩戴,典雅紫色代表着来自圣灵的强大力量。而以青金石研磨而成的正蓝色,在中世纪艺术中则仅于圣母的塑造上使用,更带有无尽的神圣意味。
出土于托莱多考古遗址瓜拉萨尔宝藏中的Recesvinto还愿冠嵌有多种珍贵宝石,并以纯金打造 / 现藏于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
瓜拉萨尔宝藏中曾发现数件做工精美的还愿冠,但因非法文物盗窃,如今得以存世的所剩无几 / 以下两顶现藏于法国Cluny博物馆
还愿冠的设计同样颇具地域特点,对于纹饰形态及原材的选择也往往彰显着该地区引以为傲的财富来源或艺术风采。其中,制作于1660年代的安第斯之冠,更被看作是这一神圣荣耀的首次“出世”。
这顶镶嵌有450颗祖母绿的黄金还愿冠通体镂雕以花蔓藤叶细纹,做工之繁复更华美展现出西班牙殖民时期南美匠人的精湛手艺。而作为大都会博物馆最为著名的重要藏品之一,它的前半生却是一路颠沛流离。
最初为哥伦比亚波帕扬大教堂所制作的这顶还愿冠工艺卓绝 / 藤蔓金球与祖母绿十字架象征着神意对世界的统领
此后,金冠又几经易主才终被大都会买下,得到妥善修复与保护。安第斯之冠的遭遇让人心痛,却也第一次令世人得以零距离触摸到这身居神位的珠宝艺术。
近代之后,天主教国家仍在继续制作还愿冠,这些神圣作品常被保存于教堂宝库中,仅在特殊典礼或节日进行公开展示。也有部分冠冕会被授予圣徒及皇室贵族,这也成为此后还愿冠能够罕见现世的重要途径。
雅艺赐福印古意
各色华宝将黄金巧衬,定制字母显贵族至尊
18K黄金雕刻精湛细腻,细节处更以卓越黄金工艺营造出浪漫典雅的花饰,镶嵌的钻石、天然珍珠与石榴石、紫水晶、青金石、玛瑙、翡翠等缤纷美石色泽浓郁,彰显出岁月尊荣与优雅格调。
帽形冠冕的样式更加彰显佩戴者地位的不凡,细节之中皆是精工
微小的金珠与丝线排布于冠冕表面,创造出精美纹理。藏品整体瑰丽大气,堪称是不可多得的宗教珠宝艺术佳作。
还愿冠内侧更刻有铭文“Benite par S.S.Pie IX le 14 Mai 1875”字样,表明为1875年由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所赐予。历经百余年的岁月流逝,依然华色犹存。
王权璀璨,神明赐福
镌刻镶嵌于头顶的这份百年荣耀
绝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悄然消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corneUnique”(ID:LU-Pari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