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中国设计巨匠陈汉民先生逝世,享年91岁。

痛悼!中国设计巨匠陈汉民先生逝世,享年91岁。

   
12月29日清晨,当代颇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大师陈汉民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讣告来自装饰杂志)
陈汉民,1931年生于上海,中国平面设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平面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家、教育家
他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评委会主席,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标志评委,在清华大学设计专业执教超过50年,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泰山北斗"、“中国设计巨匠”。
他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回归专用标志等诸多作品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陈汉民先生部分标志作品
除了以面的一些重大项目的标志外,我们几乎每天看到的道路交通标志、国标安全标志都是出自陈汉民先生之手
陈汉民先生为中国设计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从建国到今天,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标志设计作品,同时在教学方面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设计人才。
他的作品有很多,每一件象征鲜明、易懂易记,他坚持的设计观:中国风、民族情、国际观,中国的每一个设计都是历史文化的延续。
标志设计
陈汉民先生部分标志作品
其他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陈汉民
硬币设计(陈汉民)
各领域的国家勋章(陈汉民)
陈汉民参与毛主席水晶棺设计工作
陈汉民留下的10条箴言
下面由公众号“Logo设计视觉”根据陈汉民先生过往采访内容整理出的关于设计的10条箴言!
1、因为经济发展、企业观念的变化,都要靠标志。标志是文字和图形结合的产物。天地很小,但作为很大,设计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2、国家形象不光是一个看得见的视觉形象问题,而是一种思想、观点和理念。
3、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思想。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个性。设计不一样,设计是一个服务行业,所以要做命题作业。
4、国外有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但是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却不能盲目趋同。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容,仅靠外国的‘表’来满足形式上的需要,那是舍本逐末。
5、我再重复一遍,文化是不能接轨的,只能融合,只能借鉴,借鉴来以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个才是正确的道路,所以我坚持我的观点:文化是不能接轨的。设计,部分可以接轨,功能性的部分,意识形态的不能接轨。
6、一个国家的经济越繁荣,设计的力量就越强大。设计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很难说有这样的国家,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设计却非常落后,或者经济水平非常落后,设计却非常先进,这是不可能存在的。
7、有两种学生,一种是市场调查,作品分析,找到弱点,进行改进;第二种去图书馆一翻一画,老师一看不错,就蒙混过关了。前一种比较好的,因为在过程当中你已经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它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把它改进。
8、搞设计需要了解历史,需要感悟文化。就是三句话:回头看、朝前迈、快一步。大家现在只知道‘朝前迈’,却不懂得‘回头看’。试想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怎么朝前迈?那一定是盲目的,没有根基的。
9、现在的一些年轻设计师不但要前卫,还要搞颠覆。然而历史、文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们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延续,设计怎么可能只去追求颠覆性?如果硬要杜撰一个天外来客,那么,这种作品肯定是脱离实际、人文、价值观和审美观的。
10、标志设计的八字方针:“易解,新颖,美感,适用”,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好懂、好记、好看、好用。
“好懂”是标志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好记”是形象特别,要很有特点;“好看”是形式法则的问题,图案的形式法则:空间、比例、虚实、刚柔、结构,互相呼应,它符合美的法则,就好看;“好用”好懂呢,却往往被人忽视。大的标志有几百米那么大,小的有纪念章那么小。大而不空,小而不挤,这是好标志的特点。
工商银行标志设计过程
比如工商银行,大的在墙上、屋顶上挂着,小的像一个纪念章,它有一个制约。我坚持要求在设计标志的时候,以这八个字为原则,来衡量这个标志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好的,肯定是不懂、不认、不好用、不好看。

陈汉民先生千古

Logo设计视觉 整理编辑
以上作品仅供欣赏 版权归设计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go设计视觉”(ID:logoshiju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