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西夏“秘密堂”里的唐僧取经故事

宁强:西夏“秘密堂”里的唐僧取经故事

宁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西域敦煌艺术发现之旅第二季:敦煌艺术菁华,我是宁强。我现在接着给大家讲榆林窟西夏第29窟


“秘密堂”究竟有何秘密?

这个窟我讲到了它的窟形的特点、讲到了它的功能是为了佛教供养的烧施仪式建造的。然后我讲到了它的男性供养人,供养人的官职,由此决定了他们来主供养这个洞窟,确定了这个洞窟的官方性质,也就是这个洞窟是地方官员组织供养的。同时,它又召集了本地的这些富有人家参与供养,它就是一个官方窟,也是一个公共窟

这个窟同时又叫“秘密堂”。那你说,它既然是一个官方窟,又是一个公共窟,它怎么个“秘密”法呢?这是因为举办这个仪式,这个“烧施仪式”,它主要还是一个秘密的仪式。这个仪式往往是为重病的人或者说去世的人举办的。因为这个是要供养佛菩萨,让他顺利得以往生。这个是很重要的仪式,秘密仪式。可以说,基本上,每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它都有一个“秘密堂”。

榆林窟的“秘密堂”,就是我现在讲的榆林第29窟,而莫高窟的秘密堂就是编号第465的一个洞窟。这样的话,在佛教圣地举办佛事活动的时候,你就有一个举办秘密的这种烧施仪式的地方。所以,这两个地方莫高窟的第465和榆林窟的第29窟就都叫了“秘密堂”。

榆林窟第29窟“秘密堂”所在的位置

第29窟的女性供养人
在窟内男供养人的对面画的是女供养人,她应该是主供养人赵家供养人的眷属和其他这些官员的眷属,她们都画到了入口的另一侧。
也就是说男女供养人的数量大概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窟它还是由家族的男性和政府里的男性,还有他们的女眷一起来供养的,也就是说西夏党项族「词条1」的供养方式还是男性和女性同等地位参加的。这个是我们看到的在莫高窟常有的一个现象,就是男供养人和女供养人数量差不多,画的大小也差不多,在西夏的时候,这种传统也得以继承和发展下去。这个是我们在第29窟看到的。

榆林窟第29窟女供养人 临摹品

第29窟里的水月观音
现在我来跟大家讲一讲榆林第29窟里头的壁画,它的正壁,就和供养人所在这一壁相对的位置,你一进去就面对的这一壁上头中间是佛说法

榆林窟第29窟正壁“佛说法图” 临摹品
然后它的左右两边是观音,这个观音,她是在西夏时期特别流行的水月观音「词条2」。水月观音是在汉地初创的,在唐代创立的一个观音的造像,前面我跟大家讲到过,观音他可以变出来各种各样的造型,他可以变成一个老人,也可以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也可以变成一个小孩,童男童女都可以。也就是说,观音是具备一个适应供养人、适应信徒需求的这么样一个形象。你相信国王他就变成一个国王,你相信美女她变成一个美女,你相信婆罗门他变一个婆罗门,你相信老师他就变成一个老师来跟你说法。
这个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变化多端的这样一种概念,让中国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观音画成了一个挺有文人色彩的这么一个形象。就是说他坐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然后有水,他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头,前面有水,水中还有明月映照,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美伦美奂的一个清静的环境。
然后一个观音菩萨很自然地靠在石头上头,旁边还有净水瓶、杨柳枝各种东西,这就是一个很美的,但是又有一点虚幻色彩的这样一个形象就叫水月观音。

榆林窟第29窟正壁左侧“水月观音” 临摹品
这个水月观音据历史记载是盛唐时候的一个叫周肪「词条3」的画家创立的一个形象,不是他创立了一个观音,而是他创立了一个“观音的形象”,所以说画史上就记载叫做“周肪妙创水月之体”,就是水月观音的形象是周肪创造的。
后来呢,又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版本、不同的水月观音。在这个窟里头,它的中间的佛像的左右两边都画的是水月观音,可见这个水月观音在西夏人的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

榆林窟第29窟正壁右侧“水月观音” 临摹品
所以,我说西夏流行水月观音造像,它就是受唐以来的汉地佛教艺术传统的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有趣的题材:玄奘取经
而且,在这两个水月观音的下部,它出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有趣的题材。那就是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画到了水月观音的下面。在左手边这幅观音的下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孙悟空的形象,它背着包袱,脸是猴形的,身体是一个人形,它扛了一个包袱这么走着,在它旁边是唐玄奘的形象,双手合十,身子往前弯下来,是礼拜观音的这样一个动作。然后在孙猴子形象的背后就是一匹白马,这是他们往西天去取经的样子,因为这个白马的背上还没有驮着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西行。

榆林窟第29窟正壁左侧“唐僧取经”故事 临摹品
我们注意到西夏的这一幅《玄奘取经图》它要比明代才产生的《西游记》要早很多年,早几百年,两三百年吧,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元代呢,所以说这幅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依据的是民间传说,还有在茶馆里头讲《西游记》的故事,因为在正式的《西游记》诞生之前曾经流传着各种版本,这些版本都是根据唐玄奘他回到中土之后,由他的弟子笔录他口授的《大唐西域记》衍生出来的各种故事版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夏版。
西夏版的《西游记》唐僧取经图在榆林29窟里头有很生动的演绎,在这一幅水月观音的对面,还有一些《西游记》的痕迹、故事痕迹,现在模糊的很厉害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一个老太婆这么杵着棍子,这么走,还有一个躺在地下的这样一个形象,还有一个姑娘提着东西的形象,这个就让我们想起三打白骨精的这样一个场景。
三打白骨精故事里,白骨精变成一个送饭的姑娘,然后一个老太婆还变成一个老头子,然后每一次她都被孙悟空看出来了,然后一棒打死对吧,这个场景的话现在隐隐约约的在榆林29窟的正壁壁画上还有。所以我们说西夏版的《西游记》其实是时间又早,而且情节极为生动,描绘也很生动,它是一个图像版的《西游记》。这个是我们在29窟里头看到的重要的壁画。
榆林窟第29窟正壁右侧“三打白骨精”故事 临摹品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雅昌艺术网”(ID:A804800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