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热度从未减弱,但近几年才开始在设计行业逐渐重视。而这滞后的原因是设计行业商业模式的“定制”思维阻碍了数字化进入,即行业的相对独立制约了相互渗透,行业的高速发展忽略了数字化理念,行业因为利润可观而对数字化培育的漠视……可即使数字化有如此热度,很多设计企业对数字化了解依旧不足,觉得业务用上了BIM,管理刚换上OA就是数字化转型而心满意足。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发展是设计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便设计企业数字化发展落后其他类型企业,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结合数字化和设计行业的特点,设计企业需要从三方面重点加强对数字化的认识,即对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的持续关注。具体关注的方向和重视的程度,设计企业可根据需求和业务特点针对性提升。
▌1. 管理数字化
顾名思义是管理上的数字化,主要是将管理流程化、智能化、数据化,线下流程到线上进行,标准化决策的快速审核,做事做工数据化留痕,充分落实管理制度,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企业运行效率。在管理的数字化下,管理思想可以进一步落实,制度可以更完善,项目管理可以更精细,利、责、权就更清晰,如工时如何计算?流程在哪一步延时?事故在哪一步失误?所有数据都可以在平台留有痕迹。管理数字化是减少了人情世故而不是减少了交流,聊天软件、社交平台、数字社区等等内部方便培训制度的落实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外部创造合作机会丰富思路改进理念。
▌2. 业务数字化
简单理解是在业务开展前的预算、业务进行时的生产、业务结束时的交付,帮助业务进行的数字化。业务开展层面,贯穿业务进行始终的设计管控平台类似于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流程化、数据化、精细化,但更具有针对性和依赖性。针对性是在项目矩阵各个节点的对各类风险、各种投入的把控,依赖性是需要与作业平台共同实现价值。数字化作业平台是设计企业关注的重点,它关乎着设计的品质和履约的效率,BIM、CIM方向的提升成为设计企业数字化的关键,数字化平台已经可以满足二维、三维同步进行,标准产图;业务呈现层面,除了三维展现,VR的使用更是拉近了与业主的距离。业务数字化同时影响着价值链的延伸,前端的规划与数字化结合的智慧规划或CIM,过程中BIM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配合,后端的运营和数字化联系进行智慧运维等等。
▌3. 数字化业务
当设计企业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或以科技手段进入设计行业的企业会主要开展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设计”迎接市场,以数字化和设计结合推出的智能化产品,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以数字化转型对经验咨询、数字化平台宣传,以平台或智慧化产品打造技术壁垒,打包出售等;“数字化+科研”迭代产品,通过持续的科研和数字化理念植入科技型设计企业进行产品迭代;“数字化++”打造壁垒,新商业模式的形成意味着壁垒的建造,定制数字化服务;价值链前后延伸,从业主、设计、施工、供货商等全价值链服务对象拓展;形成以虚控实,用数字化控制实际设计的新模式。
在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自上而下贯彻数字化转型的理念、配套机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资源调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1. 华东勘测院
华东勘测院的数字化转型是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华东勘测院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早在2004年就开始进行二维到三维的研究,通过十二年的理论研究与科研支持,在2014年率先提出CIM概念及智慧化理论;2016年在国内将CIM平台首次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通过四年理论和实践的迭代和推动,在2020年进一步提升CIM。华东勘测院经过二十年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成功构建了一套底层技术即CIM技术、三大基础平台即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及运营管理平台、HDCIM平台和N套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内以流程驱动的管理体系,对外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核心要义,与合作方共同发展,相互赋能,华东勘测院的数字化水平一路向前。
▌2. 华阳国际
华阳国际数字化转型是从科技研究到平台应用的一个质的变化。
华阳国际内部通过培养子公司进行数字化专项研究,外部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促进数字化的转型。华阳科技专注数字化科技研发,在2020年科研投入约7500万。万科与华阳国际的合作,更是推动华阳国际深度数字化转型。华阳国际管理平台充分落实管理思想,运用方案创作平台达到方案的可控可管,便于集中的方案评审;项目管理平台通过统一材料线上管理和项目各个流程节点把控降低风险提升品质;校审平台通过线上流程操作留痕,将检查与监督权责分开;工时系统通过对员工耗时的科学监控,并通过数据进一步推测产值。
华阳国际将复杂的管理制度与线上平台结合,通过直观数据去关注异常的员工、项目和团队;在发展应用 BIM 正向设计技术上,从最初根据客户需求从提供二维图纸资料二次BIM建模,实现由二维至三维的翻模;到在部分试点项目或局部区域使用 BIM 技术,作为二维设计的辅助手段;再尝试逐渐普及 BIM 技术,培养设计师熟练使用 BIM 软件进行正向设计的能力,输出 BIM 成果,现在华阳国际已经可以做到二维三维同步的程度。在持续的科研中,华阳国际科技型公司的转变正在逐渐实现。
▌3. 奥雅纳
奥雅纳数字化转型得益于兼顾培养到成型中各种举措相互支持。
奥雅纳早在2017年进行了理念上的转变,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工程顾问企业中成功以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主导业务的领导者,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业务、流程自动化、创新产品、增值服务的目标。
奥雅纳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将数字化转型向战略方向推进,采用内部升级数字化设计,外部研发数字化产品的策略来推动数字化转型。转型举措上,领导层成立智库团队自上把握方向,员工以兴趣由下催动落实;内部通过数字化培训、借调计划、交流中心和各种平台促进员工成长,外部通过活动、展览和其他企业在信息交互的同时对资源也进行了分享。
▌4. 风语筑
风雨筑是通过数字化实现从其他行业渗透设计行业,给予设计企业压力和被迫竞争。
设计行业内的壁垒正在逐步瓦解,在数字化时代行业间的壁垒似乎并没有那么坚固了。以风语筑为代表的专项产品领域科技型公司,以VR等三维数字化展览展示业务通过政策赋能改变产品特点,以城市数字化理念和数字化业务进入设计行业市场,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等领域以改造和建设双轮驱动下,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的数字化、体验化水平。
在数字化时代,设计企业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目标明确改革。利用管理数字化落实制度,提升管理效率,创建管理空间;利用业务数字化提升数字化设计与交付能力,提高履约质量和效率,推动业务全产业链发展;利用数字化业务打破行业和专业的壁垒,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打造新业务类型和新商业模式。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在理念上更新,意识上转变。通过战略拔高数字化转型地位,通过理念全面带动数字化转型氛围,通过组织优化、制度完善等策略丰富配套措施,支持转型落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设计企业的竞争愈来愈强,竞争手段更为丰富;在数字化时代,对设计企业的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犹如大世之争,非优即汰。
本文作者赵建成,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ID:psd-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