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偷懒的方法给自己建了个灵感库

我用偷懒的方法给自己建了个灵感库


还记得今年前不久,国外不少设计平台开始限制国内用户的使用,使得身边很多设计师忧虑不堪,有的人找到了解法、能够继续使用原有的素材平台,有的人则另辟蹊径,转向国内的设计交流网站。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平台终究只是工具,而不是结果。与其在乎工具的不稳定性,不如利用工具丰富自己的灵感库,以内部的稳定抵御外部对创造力带来的风险。

对于设计师这种创造性工种来说,“灵感”是设计输出的第一生产力但所谓的“灵感”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旧有想法的链接和组合,所以作为设计师日常获取信息、积累想法与素材的途径,“视觉调研”显得愈发重要。



   

在常规的设计流程中,视觉调研会占到较大的比重,而较为全面的视觉调研可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同时也帮助避免一些不会为最终设计产出增值的重复试错,就像建立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坐标系,在过程中供设计师比对与思考,不断矫正前进的方向。





一般来说,调研可以分为三种:初级调研、二级调研和三级调研;初级调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来源调研,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视觉收集,通常来说可以采取实地拍照取样、现场手绘草稿、录制音频等等,以自身的体验与感触为起点,是跳脱平庸创意的有效手段;二级调研包括调研别人已经想到过或者是执行过的想法,类似我们在Pinterest和Behance等网站上调研别人创作的作品,能够作为原有创意的补充;三级调研则是对一、二级调研的内容进行总结或审视





在进行以上三个阶段的视觉调研后,初阶的个人项目灵感库便初具雏形,Moodboard也大致整理好了。Moodboard作为设计流程中快速的可视化工具,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提供参照,帮助设计师弥补文字描述所不能展示出的视觉想法。俗话常说万事开头难,开头不仅是难点,也是关键点。因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很容易被各种新的方向或思考干扰,全都想要。这个时候或许就需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初阶灵感库说不定能够帮助解决后期的疑惑。

   

视觉调研尚如此复杂,而当设计团队的小伙伴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共享并整理调研素材就成为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较为耗时的一个阶段。虽然日常办公时大家共处一室,物理距离并不远。但大家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搜集资料,此时,数字化视觉资料的共享与整理为设计师协作工作增加了复杂,也大大降低了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实时共享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我们此前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将图片打印出来张贴在会议室白板上,或是每人将自己的内容在每个阶段整理成完整的ppt,但这些方法使用起来都有各自的问题,有的效率低下操作混乱,有的形式优先模糊了重点。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UI设计师在协作时的办法,从而找到了线上同步协作平台CoDesign。它来自腾讯,在这里,团队成员可以实时发布自己的想法并随时更新素材,平台会同步更新。此外,还可以通过Moodboard沟通项目风格调性,有助于团队及时对齐、决策项目的方向,及时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同时,素材管理与保存也是设计师们头疼的问题,文件大、难互传,日常设计使用的素材文件也都在公司电脑中储存,在自己想要创作或者遭遇突如其来的居家办公时,面对家中空空如也的电脑,只能硬着头皮从头再来。CoDesign考虑到这一点,提供了在线管理网络云素材功能,支持图片、音视频、3D等大概39种格式文件存储管理,并且能单独设置文件夹封面,一目了然且个性化,适合设计师这种爱折腾的视觉动物。



此外,设计师经常使用存图软件Eagle保存素材,该平台支持将 Eagle 素材包一键上传,轻松收集截图、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实现多平台无缝操作链接。同时还包含素材的格式、尺寸、帧率、创建和更新时间等信息,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快速检索,找到符合尺寸要求的素材,还能作为版权凭证的有力依据。快捷方便的素材整理、随时随地的素材共享、详细全面的信息支持,为设计师搭建出属于自己的线上灵感库。



   


   


除了素材整理之外,CoDesign作为涵盖线上讨论、汇报展示、生产对接多功能特点的操作平台,也能为设计师的协作工作提供帮助。在其平台上,分类编组后的素材,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宫格显示”清晰地看到图片分类,从而更加直观高效的统一视觉感受。并且还提供素材批量下载,为设计师在执行不同项目和提案文件搭建时提供便利。


   

   
   

   
   
   

   

   
不光是平面设计师,对UI设计师来说也很实用。其支持国内外主流 UI 设计平台(Figma、sketch、XD、PS、Axure、mastergo、即时设计)的文件格式,也可以完成UI 设计稿的桌面端、移动端在线预览,与此同时组员可框选/定点评论表达修改意见。在修改后还支持在线视频会议,多人鼠标互动与屏幕共享,达到在同一平台完成整个项目的流程,减少软件的来回切换,节约时间与精力。    





平台在管理协作方面也提供了帮助,可针对企业、团队、文件、文件夹各模块独立设置权限,既适配于大团队也适配于中小团队,保证了项目内容的隐私性。每个项目的管理者可以编辑并安排参与人员以及各自的操作权限,例如编辑者可以参与编辑并查看参与的内容,而查看者只能查看已参与的内容,明确划分职责的同时避免信息的错误传递和误改。

作为创意人群,设计师需要甩掉固有思维,其中的第一步是不断拓宽设计思路和眼界,像海绵一样多吸收、多思考,在接触各种风格、文化与元素后,尝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多看多学固然是关键,但如何构建出自己的体系是更难的事。

👆扫码注册可免费获得50G容量,邀请好友最高可得1TB👆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学习一个人的东西可能是剽窃,如果学很多人的东西可能就变成了研究。设计同理,在学习获取“自我”的过程中,找到创作的状态,发现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表达是设计师终将面临的课题。而个人灵感库既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见证与记录,同时也是帮助自己稳固心中设计坐标系的那项标尺,路漫漫其修远兮。


撰写:鱼蛋、荔枝
文章排版:阿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ID:designm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