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虚实:古罗马壁画与马赛克

万象虚实:古罗马壁画与马赛克


蓝天绿树,轻风微抚,鸟语花香,硕果挂枝。古罗马首位“第一夫人”利维亚(Livia Drusilla, 59 BC – AD 29)的别墅壁画将我们带入古罗马绘画的美妙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色彩,有声音;有现实,有神话;有夫妻恩爱,有群架斗殴;有充满烟火气的每日厨房,也有让人猜不透的神秘仪式。

《彩绘花园》Painted Garden(局部),利维亚别墅 Villa of Livia,30-20 BC,罗马国家博物馆马西莫浴场宫(Museo Nazionale Romano, Palazzo Massimo, Rome)。

罗马,原来只是亚平宁半岛(Apennine Peninsula)中部一个不起眼的古意大利人聚居地。传说战神之子罗穆卢斯(Romulus)建立了罗马,并开启了王政时代(Roman Kingdom/Regal Period, 753-509 BC)。公元前509年,罗马王国被推翻,进入共和时代(Roman Republic, 509-27 BC)。有关王政时代与共和时代早期的罗马史料不多。那时的罗马,北面有称霸古风世界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南面则是希腊的殖民地,并受它们的深刻影响。
直到亚历山大开启的希腊化世界也逐渐衰落下去,罗马才真正通过与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 264-146 BC)在地中海强势崛起。此时罗马的势力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今天的意大利,向西将腓尼基人在北非、今天法国与西班牙的殖民地收入囊中;向东将希腊、佩加蒙、埃及等希腊化世界的西半部纳入麾下,最终一统地中海,甚至跨过了英吉利海峡。

古罗马疆域变迁

雄起的罗马其影响是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在文化上,罗马的上层与希腊化诸王室有着相近的品味。拉丁语一直是罗马的官方语言,被罗马征服的诸多文明也被允许使用自己的语言,比如腓尼基人的古迦太基语(Punic)、埃及人的科普特语(Coptic),而希腊语(Koine Greek)则不仅仅是东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的通用语,也是罗马精英阶层的交流工具与身份象征。在庞贝城(Pompeii)“农牧神之家”(House of the Faun, 180 BC)被发掘出来的《亚历山大马赛克》很好地说明了罗马文化中的希腊传承。

庞贝不是古罗马的中心城市,但像农牧神之家(House of Faun)这样占地3000平米的超级豪宅,其装饰完全可以反映共和时代晚期罗马上流社会的品味。几乎可以确定,《亚历山大马赛克》是基于公元前4世纪末期某一著名希腊化画家的作品。庞贝城的马赛克艺术家以极其精湛的拼贴工艺和对绘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典晚期到希腊化初期绘画艺术在表现群体性人物动态时所能达到的戏剧性写实的高度。

农牧神之家还有表现包括面具在内的静物以及尼罗河风光的马赛克,其色彩与《亚历山大马赛克一样》几乎只采用黑、白、红、黄及它们的中间色调。

此时的马赛克艺术在技术上已经从之前较为粗大的砾石(pebbles)拼贴发展到公元前3世纪之后的细小彩石(tesserae)拼贴。在此基础上,古罗马的马赛克艺术进一步丰富色彩、拓展主题,到罗马帝国哈德良时期的蒂沃丽别墅地面马赛克,我们可以看到倒地的女人马怪(centaur)极其细腻的肤色质感。

《人马怪勇斗大猫》Pair of Centaurs Fighting Cats of Prey(局部),哈德良蒂沃丽别墅马赛克 Mosaic from the Villa of Emperor Hadrian near Tivoli,约公元130年,柏林老博物馆 (Altes Museum, Berlin)。

马赛克在保存上有着绘画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还原绘画,但它与笔触丰富细腻的绘画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对于古希腊绘画的直观印象严重依赖于瓶画(vase painting)与马赛克,古罗马却因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意外封存了一大批城镇,使得后人可以通过城镇房屋中的壁画一窥古典绘画的模样。

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示意图

留给后世的古罗马壁画作品很大一部分在庞贝城被发掘,因此学者以“庞贝风格”(Pompeian Styles I, II, III, IV)命名它们,尽管这些风格在古罗马时期不一定发源于庞贝。近年考古发掘出的罗马壁画也不限于庞贝,基本是以维苏威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所覆盖的那不勒斯湾(Gulf of Naples)沿岸坎帕尼亚(Campania)区一系列城镇保留下来的作品为主体,包括庞贝、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博斯科雷亚莱(Boscoreale)、博斯科特雷卡塞 (Boscotrecase)等。

坎帕尼亚地区的壁画存世量并不小,但鉴于火山爆发于公元79年,可以说,后世对古罗马绘画的研究样本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早期的“罗马和平”时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所谓“罗马和平”(Pax Romana)时期,指的是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 63 BC – 14 AD)在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结束了共和国及无休止的内战,开启长达近200年的罗马帝国黄金时代。


从庞贝豪宅农牧神之家诸多希腊化主题与风格的马赛克装饰可以看出罗马共和晚期的希腊影响,庞贝第一风格(The First Style, c. 200-60 BC)壁画也产生于该时期,即以炫丽多彩的灰泥(stucco)造型简单地模拟希腊神庙的大理石装饰质感,又称“镶嵌风格”(Incrustation)。

斯塔比亚(Stabiae)阿里安娜别墅(Villa Arianna)壁画,公元前2世纪

到公元前1世纪早期,第二风格(The Second Style)即“建筑风格”(Architectural)或者称“错视风格”(Illusionism)出现。这或许是罗马人独有的对建筑及结构痴迷而形成的一种壁画风格,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许多著名的古罗马壁画杰作都是这种风格。这些作品通过明暗阴影和各种透视使墙壁“消失”,直白地延伸空间。


罗马附近的利维亚别墅《彩绘花园》壁画通过逼真的栅栏和围墙将人们的视线自然地引向远处,又通过大气透视营造出真实的风吹鸟鸣的自然美景氛围。

庞贝城外的神秘仪式别墅(Villa of the Mysteries, 公元前1世纪)有一个入口狭小的房间,墙壁上绘有表现某种酒神仪式的一系列人物,像是表演舞台剧一样或站、或坐、或跪在一个逼真的像平台一样的结构上。这个平台和画面背景中的诸多建筑元素很好地将一众人物置于一个神秘的室内氛围中。

神秘仪式壁画是将室内的观者引向更幽深的室内,这与向外拓展空间的《彩绘花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这些具有鲜明叙事或者风景主题的作品,许多第二风格的壁画通过描绘纯粹的建筑或者室内静物来装饰墙壁。

庞贝城朱莉娅·菲利克斯之家(House of Julia Felix)壁画(局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9年。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di Napoli)。

这些画中的建筑并不是采用后世的单一焦点透视,而是投向一条中心轴线。

博斯科雷亚莱(Boscoreale)希尼斯特别墅(Villa of Publius Fannius Synistor)壁画局部,c. 50–40 BC,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奥古斯都建立罗马帝国后,壁画似乎受到新国家气象的影响,转向模拟表面装饰,而不再是强调空间透视。这种第三风格(The Third Style, c. 20 BC – 20 AD)又被称为“装饰风格”(Ornate)。它或许也是对第二种比较严正的建筑化风格的一种自然的艺术反拨。

罗马法内西那之家(Casa della Farnesina)壁画局部,c. 19 BC。罗马国家博物馆马西莫浴场宫(Museo Nazionale Romano, Palazzo Massimo, Rome)。

第四风格(The Fourth Style, c. 20-79 AD)又称“复杂风格”(Intricate),通常减少第三种风格的装饰性,恢复第一、第二风格的一些特征并加以综合化。
有关这四种风格的命名和解读、分期并不具有统一意见,或许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叠加的。当壁画艺术家掌握了所有的技巧特点,最终是要适应壁画存在的环境、墙壁所在房间的功用以及屋主的喜好。对于后世的观赏者来说,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分清它是哪一种风格,而是作品所能传达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古罗马壁画中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希腊神话故事,表达了一种对古典盛世的追怀。

罗马埃斯奎利诺山(Esquiline Hill)房屋壁画《奥德赛》故事(Odyssey)(局部),约公元前1世纪中期,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

犹如结婚照一样画于墙上的《面包师与他的妻子》,让我们看到了平民夫妻的幸福生活,以及至少表面上的古罗马大众对文化身份的追求。

《面包师与他的妻子》Baker and His Wife,挖掘于庞贝城,公元1世纪,48.9 x 41cm。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di Napoli)。

从笔触上来讲,这幅作品的细腻与《奥德赛》的略显粗率的人物显然不是同一风格。即使在《奥德赛》这同一系列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模拟墙壁与柱子、柱头及阴影的真实精细和表现作为墙壁装饰本身的神话故事画的朦胧、氛围感。古罗马的壁画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艺术表达自由。

《花神/春》Flora/Spring,公元前1世纪,斯塔比亚(Stabiae)阿里安娜别墅(Villa Arianna)壁画(局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di Napoli)。

古罗马人何以如此热衷以各种壁画装饰房屋?后世所谓的历史画、风俗画、人物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可以在古罗马壁画中找到。本质上,我们要从壁画依附的古罗马建筑开始理解。下回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史”作者:吴蓓蕾(ID:World_history_of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