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像地质断层截面、水截面的图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种像地质断层截面、水截面的图是怎么做出来的?

想要做这种图需要先用绘制出立体效果对应的两个面,之后找到合适的素材对两个面进行拼图,其中地质界面和水界面都是使用素材调整颜色后生成的,最后为立体效果添加投影即可完成。

接下来我们分步骤进行:

  • 绘制立体效果
这一步中我们可以先使用矩形工具绘制两个宽度一样的矩形:




对上面的矩形做自由变换,右键选择透视

拖动右上角的点,形成如上效果,之后回车确认变换。现在的上方表面形状太平滑了,我们可以将形状图层先栅格化,之后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选择如下区域,将选中区域也填充黄色,也可以使用橡皮擦随意擦除一些区域,生成不太平滑的边缘效果:


使用同样的方法调整截面部分的形状,结果如下:



这一步也可以直接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对应图形

  • 拼接素材图像
这一步中可能需要用到剪贴蒙版和图层蒙版,这样可以让我们素材图片只显示在对应的面上,拼接的图和图之间可以生成良好的过渡效果。

我们先找一些角度合适的素材图片:

把图添加到图中感觉合适的位置,之后使用剪贴蒙版将图片剪贴到正上方的图形中,这样超出的部分就不会显示了。




创建剪贴蒙版有两种方式,我们将矩形置于最下方,其他图层置于矩形上方,然后选中上面的素材图片,使用“图层”菜单下的创建剪贴蒙版(ctrl+alt+G)命令或是在两个图层之间的分隔线上按alt键单击即可生成剪贴蒙版

剪贴蒙版可以将位于上方的图层剪切到只显示最下方图层的范围,生成剪贴蒙版后素材图层前会有缩进的箭头,而最下方的矩形图层名字会有下划线。不过剪贴蒙版虽然能够让素材只显示在矩形图层内,却不能使图和图之间衔接自然,目前素材图片之间就只直接显示的,要让图片之间有良好的过渡效果,我们可以在图层上添加图层蒙版。

图层蒙版可以在图层边缘生成柔和的过渡效果,使图和图之间不会有清晰的边缘,过渡会比较自然。我们使用图层面板下方的第三个按钮




为图层添加蒙版,在图层蒙版上我们可以使用画笔来调整图层的显示或隐藏,涂抹黑色可以隐藏,而涂抹白色可以显示,为了让边缘更柔和,可以使用柔边的画笔,将画笔硬度设置为0,我们这里可以选择黑色画笔,在图片的边缘处涂抹即可将图片的的边缘处理成渐渐消失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将图片和图片之间的过渡处理的比较柔和,衔接就会自然一些了。

经过涂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效果,基本看不出这几张素材图片之间的边缘了,这样就可以了。



之后我们再来为截面部分添加岩石纹理,找到合适的岩石纹理素材:

图源:www.veer.com


我们将其旋转后,调整到合适位置,可能不够长,可以复制一下,同样使用剪贴蒙版将其剪贴到截面以内:





我们还需要对其颜色进行调整,首先我们使用色相饱和度将饱和度调到最低,这样可以将图片的颜色去掉:





还是有点太亮了,我们使用色阶命令将其亮度降低:


接下来我们来制作水流下来的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水流的笔刷或是找一张黑色背景的水流的素材:




置于合适的位置后,将图层混合模式调整为滤色,这样可以直接将黑色去掉,显示出水流的效果:




色相饱和度调整一下水流的颜色,可以勾选着色,重新为水流上色。为了让水流的效果更加理想,我们为整个图层添加了投影效果,可以直接选择上方的矩形,在图层面板下方选择fx中的投影,调整投影的距离及角度可以直接得到投影如下:



我们在右侧添加一个湖,可以找一张有湖的图片,之后使用剪贴蒙版和图层蒙版将其拼接在右侧,如下所示:



颜色有点不同,使用色相饱和度调整一下颜色:



对应的截面需要调整材质,我们选中一个区域,填充和水面接近不过暗一些的颜色:



之后找到一些水面的素材图片叠加到现有颜色上,调整一下水面的颜色,结果如下:



我们为远处添加山峰,找一张适合的图片,之后抠出山峰的部分,叠加到图中,


接下来通过调整色相饱和度及色彩平衡来调整山峰的颜色及对比度,在色相饱和度中勾选着色,可以为山峰重新上色,之后使用色彩平衡来添加一些红色:





结果如下:



最后我们为远处添加一些云彩使远处看起来朦胧一些,我们先新建图层,之后使用“滤镜”菜单中的“渲染”下的云彩滤镜来产生随机的云彩效果

这个滤镜可以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来产生随机的颜色效果,我们需要产生一个黑白的云彩效果,在使用滤镜前将前景色和背景色调整为黑白,之后可以多次使用这个滤镜直至我们得到的随机效果符合我们想要的效果为止。



之后将图层混合模式调整为滤色,去掉黑色,结果如下:



我们并不需要整个都加上云彩,我们可以为图层添加蒙版,之后使用黑色画笔涂抹不需要的部分,最终效果如下: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

整个效果制作还是比较复杂的,除了涉及到蒙版操作外,还需要对图层的颜色进行调整,对PS操作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着制作一下。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ODO”(ID:sodo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