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们如何看待建筑?

建筑大师们如何看待建筑?

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卫·奇普菲尔德的建筑观:

 

  1. 大卫的“普通”

 

“严肃、沉稳、不愠不火,但总是契合周遭的历史和文化”。——《卫报The Guardian》。

 

就像为卫报对他的评价不愠不火一样,大卫并不期望人们过分在意自己的作品,他甚至希望人们能够忽视它们的存在,只是去感知建筑所表现的生活就好。他一直在努力使建筑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某种艺术流派的代表。同时其为人是严肃的、自律的,也是沉默的,安静的。

 

”可以忽略建筑本身的设计“(图源ArchDaily)

左西岸,右皇艺


“我最深的恐惧,是惧怕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没能完全发挥出那些被馈赠的才能、浪费了这份宝贵。我相信即便是在但丁所描绘的地狱之中,也会为那些没有竭尽所能燃烧生命的人设有一席位置,以惩罚他们的怠惰。” ——大卫

 

这样的语句经常能从他的采访中看到。建筑之于这位建筑师,就像卫报对他的评价一样,沉默而具有生命力。

 

2.  大卫的建筑
 

筑师建筑观的分析肯定是要从作品出发。
 
大卫的作品大多都有着温和的阵列排布与简单的材料对比在色系以及质感上都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不是什么“生活方式”,大卫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曾有过一次辩论:他认为在现在的经济特点下,建筑师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同时他认为,对于生活方式的贩卖正在使得建筑师被边缘化,就像我们正在乘坐一艘失控着驶向大海的船,而穿上的人依旧在讨论家具的摆放。
 
“我担心的是,设计最终会变成一种对于社会的姑息疗法。“他说。
 
大卫在西岸美术馆的设计中说到,一开始业主提供的设计需求并不是很明确,只是提到了需要三个空间用作展厅,因此他决定去享受这种自由,去对这三个盒子进行试验与排布。在他的设计里,他希望人们在没有特定需求的情况下进入这个美术馆,并不是为了去观赏或者参与某个展览,因此他将西岸美术馆进行了垂直的空间切割,一层来提供轻松的、对所有人开放的空间,甚至这个空间本身就是可以让人来进行体验的;二层则增加了对于设计的专注氛围,使其增加和艺术展览的感官联系。
 

三个盒子的排布和平面(图源ArchDaily)


事实上,大卫的设计是成功了的,我自己曾经就在西岸美术馆旁边散步的时候走进去过,顺手买了一本很好用的笔记本,并且在那里坐了一下午。

 

西岸美术馆的江景(图源Archdaily)

 

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对皇家艺术学院的改造。


皇艺的校区改造中,大卫选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最少的现代元素引入,规划要求将伯灵顿大厦与伯灵顿花园在意识形态与实体上均可以连接起来,因此大卫对于新礼堂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半圆形设计,是仿照古典圆形剧场或科学剧场设计的。前参议院会议室也已被修复,并作为新餐厅使用,另外一个较小的会议室现在是一个建筑展厅。

 

这次开发的新总体规划赋予了整个建筑群的连贯性。

 

在轴线的调整上,他采用混凝土桥的方式将以前用作储藏的砖拱走廊进行延申,这也同时调整了两个建筑的高差。这些历史悠久的studio和实验室经过重新排列,变成了一个露天现代艺术画廊。

皇家艺术学院改造(图源ArchDaily)

 

3.  大卫的观点


卫认为,每个城市的伟大都需要繁荣的文化和艺术,他希望艺术可以从画布中走出,离开展厅和收门票的博物馆,去走到人的生活里,并以此作为对话和思考的媒介或者起因,去带给世界改变与启发。


在他西班牙的工作小组中,建筑师并不是人员组成的大头,同时共事的也有科学家与艺术家。


“有时候我们不是在做设计,而是更多地在进行社会话题的讨论,也许这并非供职于我的建筑师的初衷,但是这些课题才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和创作者需要去推动的东西。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当有着除了投资赚钱之外的、更具有价值的可能,我们的城市和下一代,应该拥有更具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他说。
 

上西岸下皇艺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ODO”(ID:sodo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