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只有中国人能懂。

清供,只有中国人能懂。

 

编者按
 



 

 

所谓“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陈洪绶《歌诗图》插花/煮酒/读书/奏乐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供天地日月,供神仙圣贤,更供祖宗社稷。从祭祀的尊敬,到祈祷的祝愿。  
“ 清供 ”由供奉天地神佛发展而来。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后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房雅物。  
它可以是寻常的花草,蔬果,或者是一块山石,一件古器,表达的却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供可以称得上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旧时的中国文人把人文意义包含在里面,使其成为了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房子可以小,但不能俗。我们从古画中可以看到,那些清供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明·仇英《临宋人画轴》 中完整展现了文人书房的布置,其中不乏各类清供,当时古人对于生活之细致考究可见一斑。  

 

 
  

 
“清供”突出一个“清”字。  

 
 
陈洪绶《饮酒读骚图》  

 
所谓“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杜瑾《庭院听琴图》案上的花器/供果   

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才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必须得有这个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供”。  


 
 
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几案上皆有花器/盆景  

 

 
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其实也就是颐养精神的审美体验。因为人的欣赏,它就慢慢的,变成了“雅物”。  


 
 
清《雍正妃行乐图》中桌案上的花器/香炉  

 
香花蔬果,金石书画,古器文房等等,这些在中国文人眼里都是养心的“雅物”。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中出现盆景/插花/香炉/如意等众多清供  

 


 

 

 
《后汉书·马融传》说:"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清供,是中国人寄情山水,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或许,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  

 

 

 
 

古人对于清供的这般广泛应用或许不见得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但是这份雅致的生活美学以及这背后精致考究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