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星 | 全国36强陈柳芬: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中国设计星 | 全国36强陈柳芬: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年轻来战的号角,呼唤着他们的到来

中国设计星竞演舞台的大幕,已经为他们拉开

中国设计星的新生力量,已蓄势待发


他们,将成为更年轻一代的设计榜样

他们,将成为一面时代青年旗帜

中国设计星(2022-2023)特别发起全国36强专访,将话筒递给时代青年,讲述他们的设计与成长故事。本期对话嘉宾——陈柳芬:坚持做正确的事而非容易的事。

 陈柳芬 

舍近空间设计事务所 研发组长

中国设计星(2022-2023)全国36强

舍近空间设计事务所研发组长。从业6年,设计覆盖室内、商业、建筑设计,致力于优质的空间打造,主动探索设计的可能性。曾获得2021年国际设计传媒奖“年度商业空间-铂金奖”、2021设计本年度“最佳商业空间奖”、2021家居廊设计年鉴。近期作品《春田宠物医院》获得2022年金邸奖、MUSE Design Awards缪斯办公空间银奖、2022年家居廊设计年鉴、伦敦设计大奖。

陈柳芬作品-舍·近象山办公室

工作室位于杭州西湖区象山艺术公社内,园区内分布错落着的白色建筑群,远处山群重叠呼应,身置其中,感受着自然与建筑间的对话呼吸。

Q1:为何决定参加中国设计星,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参与中国设计星的?在此之前与中国设计星有怎样的渊源呢?
在决定参加设计星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我本身性格不太外放,不太喜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但设计师需要不断的交流和学习,接收不同的信息,如果通过参加比赛能够认识各种优秀的同行和前辈,那我还是很乐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设计星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对设计师来说如何清晰有逻辑性地对业主阐释自己的设计十分关键,我相信通过设计星可以有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陈柳芬作品 - 舍·近象山办公室


Q2:今年的中国设计星是双年赛,你如何看待双年赛,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参与各项活动?面对接下来的比赛与集训,你会做哪些准备?

双年赛的赛制很适合忙碌的设计师,可以让设计师提前安排项目进度,预留出比赛的时间,平衡工作与个人的学习发展。

不会特意做准备,对设计的学习原本就充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开始加强锻炼,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比赛。
 陈柳芬作品 - 舍·近象山办公室
Q3:你是如何开始对艺术,建筑,设计等感兴趣的?

我自小一直有断断续续地在学习绘画,但当时只是兴趣,喜欢绘画时能让我全身心沉浸的感觉。在大学选专业时,选择了跟艺术相关的建筑专业,建筑学是一个很让人着迷的学科,建筑大师们的个人经历和设计作品都经常让我动容。自从接触建筑学后,去各地打卡建筑师们的作品也成为了我的习惯,可以说现在我的生活已经跟设计密不可分。

 陈柳芬作品 - 春田宠物医院
Q4:聊聊让你最满意和最遗憾的一个设计项目?你会从哪些维度去看待一个设计作品的成与败?

没有最满意或者最遗憾的项目,每个项目都会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地方。

如何看待项目的成与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项目中人的体验感。

一方面是实际使用的感受,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感受。绝大部分项目都是以人主体的,项目的功能、流线都需要围绕人的行为习惯展开,如果一个项目落地后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了一些使用上的障碍或者不便,那我认为这个项目就不成功。除了使用性,人在空间中的感受是否舒适,尤其是商业项目,能否通过设计为商业赋能带来更多的人流量,让人愿意长久地呆在空间中,这也是十分考验设计师的能力,当然这点我也还在努力中。

除了体验感我认为项目的完成度也很关键,设计不止是一份停留在纸面上或是电脑里的工作,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落地才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考验。
 陈柳芬作品 - 春田宠物医院

Q5:最近正在做怎样的设计项目,其中有哪些新的尝试与挑战?

最近在做一个沈阳的宠物医院项目。这个项目的挑战很大,刚开始以为仅是一个远距离的异地项目,而且我们有过做宠物医院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只存在一些沟通上的难度。
但后面发现最大的难点是南北方差异,在南方常用的材料与工艺,在北方很难实现,除了正常的交付图纸之外我们还需要指导施工,充当了半个项目经理的角色。其次是该项目的预算十分紧张,我们尽量选用一些造价低廉并且适应北方气候的材料,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尝试,需要事先对这些材料进行一些学习及试验。

但这些挑战其实也是设计师这一职业的趣味性所在,通过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预算的项目遇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并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陈柳芬作品 - 春田宠物医院
Q6: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你们曾这样解释舍近空间事务所名字的含义:“在设计中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舍弃捷径,以寻深远。”这一理念是如何体现在舍近空间事务所的设计与项目中的?

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不仅仅针对的是设计,而是整个公司的行为价值观,一个基础的行为标准。我们通常身在其中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当下环境的影响而缺失判断,这个价值观则是帮助我们在此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比如在今年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选择加大研发投入,增设研发基金,推行培训课程,优化设计组协同模式,这些都是就为让团队更加聚焦研发。同时今年我们增加了工程管理、品牌商业两个岗位,虽然整体营收在下降,但是我们依然选择做正确的事,拿出一部分成本去提升专业能力与客户体验。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Q7:如今的设计业态日益细分、多元化,你如何在不同领域里寻找舍近空间事务所的定位?

首先,先得对这个行业做一个分类,TO B/TO C 两个类型,而我们定位属于 TO C 类型的工作室。

我们研究过中国 TO B 类型设计公司先是在 90 年前后从港台酒店地产类型开始,再到2000 年前后学院派衍生出的设计院类型,而 TO C 类型设计工作室/事务所开始的爆发期几乎都是在 2010 年前后。所以,国内现代设计行业的发展周期才只有 30 年左右,TO C 的工作室发展历程仅十几年而已,TO C 的发展依然还是属于非常早期,我们认为远没有到达爆发期,或者说是发展成熟期,有可能在未来 10 年,会是 TO C 赛道的黄金期。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因为定位 TO C,而 C 端是无数个个体,非常的非标,非常的多元化,有喜欢极简的就会有喜欢法式的,不像 TO B 赛道标准化或要求那么高,所以我们对公司的定位是,在设计上,不局限某一个风格,不限定以某个设计师要求为准,我们会希望挖掘导演一样开发各类型的设计小组,而公司的定位,则是赋能与服务,为各类型的设计团队保驾护航。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Q8:自然与人造材质的互动在舍近空间事务所的设计中频繁出现,你是如何将这一风格或标签融入不同业态的空间设计中的?平时是如何积累灵感的?

相对来说不同的业态确实会有更符合项目性质的材料,但材料是自然还是人造的并不冲突,即使是相同的材质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表达的气质也是不同的,所以设计师需要平衡的是如何呈现材质能使其与空间气质相符。
我确实对材料会比较感兴趣,平时在各种平台上发现新型材料会保存或者购买看一下实物,事务所内也累积了不少材料,同时也会思考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材料能如何运用到设计项目上,不管是室内材料还是建筑材料,甚至是服装材料,都会思考有无利用的可能性。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Q9:事务所如何理解功能和形式的关系?

形式追随功能,我始终认为空间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再考虑装饰。就如我们一直以来的项目,其实都没有过多的装饰,根据空间中功能或者流线延伸出的线、面、体块组合而成。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Q10:事务所就设计方式而言,是否需要保持一致性?为什么?

前面有提到公司定位 TO C,C 端是无数个个体,非常的非标,非常的多元化,所以在设计上,我们不希望局限在某一个风格,不限定以某个设计师要求为准。我们需要把控的是每个项目的质量,除此之外我们希望设计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陈柳芬作品 - 两条人咖啡店
2023年,第八届中国设计星竞选之年
无关输赢,唯有成长
祝青年设计师们不虚此行
祝中国青年设计力量
在荆棘路上野性生长!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