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海加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城市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项设计与咨询等多个领域,并在城市综合体、集群商业高档写字楼、居区规划、高档住宅壮区等方面形成了专业优势。
大量的设计实践使加禾逐渐形成了自已的设计风格和工作法,并在公司内高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的工作流程,从项目前期研究图中期深入设计直至最终建成的每个环节,都力争做到专业有条不紊。这保证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他们的理性思考与激情创作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
▲常德市民体育发展中心
▲苏州金融小镇
Q1:能简单介绍下自己吗?
我是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生,也是一个立志只工作不上班的应届生,因此工作经历比较随心所欲,主打“体验式”“测评式”实习。目前和建筑学专业只剩最后几个月孽缘了。
Q2:当时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这个公司?
选择这家公司第一个原因是通勤距离非常近,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就到公司。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加班!其实当时在boss直聘上找实习的时候有非常多建筑公司来联系,但几乎都要求加班。所以当这家公司的hr找到我的时候,我非常不抱希望地随口问了一句薪资和加班情况,意外地实习生薪资竟然是北京上海传统设计行业内比较高的一档了,并且“不加班”!
Q3:能概述下你平常的工作吗?
如果老板不在公司且其他同事没有活要分给我,那么平常的工作主要是坐在工位上做毕业设计(滑跪)。一般派给我的活是p效果图平面图、建模、头脑风暴出一些小体量的概念方案。
▲边看纪录片边慢悠悠干活
Q4:能介绍下你们工作室的工作流,软件流吗?
我接触到的项目工作流是前期调研——出若干概念方案——老板认可后与甲方对接——确认方向后深化方案(研究具体构造、立面、平面布置等)。
软件流是su建模——cad出图——渲染——ps后期处理效果图和其他图纸
Q5:那在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以后的目标是不上班,以及坚定了一直以来的想法——“哪怕工作不是喜欢的事也绝不能是讨厌的事”。因为其实这个实习公司的待遇、氛围都很让人满意,工作强度也不大,但我依然不喜欢贩卖时间给老板的感觉。
当然如果正经谈一谈在专业领域的收获,我觉得是能让在校生迅速熟悉市场工作流程,把“设计”真正当作工作来看待,减少很多在学校设计课时会遇到的内耗。
Q6:上班制度大概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存在什么过度加班?
双休,甚至三八妇女节女性员工放假半天。
不存在过度加班。某次我上班迟到了半小时,就打算晚下班半小时,结果发现同事已经走了一多半。偶尔遇到紧急的活会加班,但从没超过一小时。总之是一个大家都尽量不加班的好地方。
Q7:工作时有没有一些有意思,有趣的事情分享?
有些事情我觉得有意思,老板应该会很无语。比如有两次周末他在群里不断艾特我叫我研究构造,但我直到周一上班才回复他。还有离职之后第一个周末他让我交渲染图,我告诉他我离职了。
另一个有趣的事是每周五下午的茶话会,下一条回答里有写。
▲某个周五的下午茶
Q8:工作氛围和业余氛围如何?公司的工作时间安排和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工作氛围和业余氛围都很棒!平时没什么工作压力(可能因为我是实习生),大家有时候会边聊天边画图,或者互相学习一些技能,(有时候会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台电脑并发出惊叹)。
公司每周五下午还有茶话会,大家可以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吐槽。我在公司期间听过同事讲甲方改了好几版方案后却没钱买地的故事,听过室内吐槽建筑给马桶留一个单间。
▲“吐槽大会”
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早9晚6,午休1.5小时。有些公司是灵活上班制度,我反而觉得上班晚下班晚会失去更多个人时间,所以觉得固定时间也很不错。
公司一共大概三十人,就是普通的每人一个工位,有茶水间,周一早上提供早餐。
▲公司窗景
Q9:你会推荐其他人来这吗?为什么?
推荐对建筑还有热情的同学来,因为实习生也可以直接接触到方案设计;想躺平的同学也很推荐,因为工作压力确实不大。
Q10:你觉得疫情对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疫情三年我还在校,对工作影响比较小,主要是当时的一些戏剧项目和活动遇到了很多阻力。
对生活的影响很大,首先是心态方面。因为有太多无奈,心态逐渐从怨天尤人慢慢变得平和了。一开始会想凭什么我要“被迫想开”,现在觉得想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是对生活的不安全感增多了,赚钱的欲望比以前强烈。
最后是通过居家学习/办公发现对时间的规划非常重要,也开始渴望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和自我可支配时间。
Q11: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建筑?如果没有从事建筑行业,你觉得自己会去做什么?
报考的时候我首先排除了金融经济等商科专业——当时的我觉得谈钱太俗;然后排除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因为玩不明白电脑。当时主要在纠结新闻/物理专业,但因为我父亲是土木专业的,觉得这一行很适合我而且前景不错,再加上招生老师声称“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所以就报了建筑。
如果没有学建筑我应该会去学新闻做记者。但现在看来没有学新闻也是好事哈哈。
Q12:如果给即将入职的朋友或者实习的同学提一些建议,你会说什么?
首先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如果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那再好不过,但工作并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
其次实习能学习到的不只是专业技能,还能直观感受到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身份转变,我觉得是高中-大学之后又一个三观重塑的节点,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成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