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5后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院度过的三年

一名95后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院度过的三年

本文为独家转载文章

编辑|还是叫XX吧

作者|肇秋


2018年毕业后我就去了某省级设计院,前半年没有设计费只有2500的基础工资+1000的补贴,如果碰到好的项目负责人会稍微发点设计奖金。
刚入职时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大概就是这样的:“国企、大院、学东西、跳槽、加薪”。
工作的前两年也的确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直到两年后做了一个项目,项目经理的一句话“不就是一堵防火墙,下班之前改完”,成了我离职的导火索。
那一天是我毕业以来第一次准点下班。
还没进家门,项目经理的电话就来了,没有说什么废话,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改不完”。
要知道防火墙对土建来说可能仅仅是一堵墙,对于机电来说改动可能是颠覆性的,至于后来这个项目经理告到院长那儿又胡说八道了什么我也不想多说了。
18年到20年,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我从来没休息过,还是这位项目经理的项目,因为之前的矛盾,20年的五一假期难得休息了一下,回了老家。
一号下午院长一个电话,我当晚便买了返程的加班的车票,假期结束后第一天就被叫到院长办公室,院长的原话是“项目画完了吗,你就放假了”。
当时脑子一热反驳了一句这图我画不了,你爱找谁找谁。
后来副院长出面(因为副院长和我同专业,了解项目情况,当时完全不具备出图条件,是项目经理满嘴跑火车答应了甲方能出图)这件事才平息了下去。
整个五月我每天只睡两小时,吃住都在公司,头发到是没掉,只是白了不少,才算是赶在节点前完成了出图。
接下来便是漫无目的的修改,以及甲方爸爸的无端谩骂,直到20年的11月完成最终一版图纸后,我也顺势提出了离职申请。

离开国企设计院后,我来到一家民营设计院。

经历了简单枯燥的一年,21年末随着恒大的崩盘,融创的近乎垮塌,各大设计院降薪裁员,我也位列其中,不过更惨一点,我是设计院直接没了。

后来辗转入职了中建某局设计院,同样是换汤不换药,听说现在也要准备开始降薪裁员。

我的经历其实就是整个设计行业的缩影,回归到设计院的话题。

随着地产行业下行,地产崩盘已成既定的事实,全国烂尾楼项目不胜枚举,印象中应该是郑州最为突出,身边不少同事买的房子已经烂尾,闹得不可开交。

看过某书上还有人说设计院加不完的班,对此情况不知道真假,我认知中目前还有能加班的设计院已经很少了,或许对于目前的行情来说,能够加班证明还有项目,不会因此失业,这么想来还是一种幸福。

之前看过一篇关于地产行业的分析,以美国为例,地产行业大概以70年为周期,上个世纪50年代起大兴土木后,地产进入沉寂期,直到现在,美国地产行业才有了复苏重新起势的迹象。

而国内,地产目前来看已经饱和,虽然过往国内地产也经历过两次寒冬,但每次度过寒冬之后都伴随着房价的上涨,目前来看此次的寒冬恐怕不是过往的那么简单,可能会就此沉寂下去吧。

与地产息息相关的设计院恐怕也会就此一蹶不振。

据我所知,青岛本土某大型设计院今年已经裁员了N轮,东北某大院已经几个月未发工资,从今年同济大学土木分数线可以看出,这个行业面临的情况恐怕不止如此,或许会更加严峻。

95后的我并没有赶上地产行业的红利期,作为一名设计师,熬夜加班画图牺牲健康和个人时间的同时,还需承担终身责任。

一年下来头发熬掉了不少,为领导赚不少产值,分到自己身上的却寥寥无几。

只希望今年年底算产值的时候,不要倒欠设计院。

最后,我,作为一名给排水设计师,曾经真的以这份职业为荣,看着建筑拔地而起,从无到有的,最后入住,即便是加班通宵,心中的自豪感也会升起。

然而,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这份自豪感可能早就磨平不剩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还是叫XX吧”(ID:Armstrong_x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