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人转行金融:缺的不是机会,而是全力以赴的自己

一个设计人转行金融:缺的不是机会,而是全力以赴的自己

文字 | 小水

排版&审核 | 木泽


#嘉宾介绍

香港中资银行在职


● 背景

老八校规划+港硕城市设计

实习经历

国企规划院、美资设计事务所、TOP10地产投资、市属国企集团战略投资实习

● 秋招入职

香港-中资银行-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金融科技(后续会轮岗到其它business line



#从设计院到战略投资的四段实习经历
市属国企规划大院 城市设计 2019.07-08

设计院的实习是最常见的,我的第一段实习也是在大三的那个暑假从这里开始的。当时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的项目很多话题很火,在学院群里看到的实习招聘,需要简历和作品。办公地点在市中心,管吃管住还有健身房。


入职后也发现设计院所里各组氛围不同,带教师姐美硕回国入职2年,非常专业且耐心,主要带我和另外两位新入职的老八校规划硕士;参与了一个当地城市设计委托项目,处于向政府部门汇报的阶段,每天按时上下班+周末双休。除了实习工资还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项目分红!


美资设计事务所 建筑和城市设计 2020.01-03

第二段事务所的实习也是在学院群里看到的招聘信息,需要简历和作品集,hr面;当时考虑未来可能出国读研+体验不同类型设计公司的项目和氛围。


Team head是菲律宾裔,组里都是英文交流;主要参与一个创意旅游小镇的前期策划和一些建筑综合体的细部设计,尺度跨度还是蛮大的;都是委托项目,平时没有怎么加过班+周末双休;公司刚办完luxury的年会后就开始疫情时代了……


前十地产 投资拓展(城市更新方向)2021.03-06

完成英//新的一年硕申请流程,本科毕业设计压力不大,有机会了解新的领域就努力试试看!没有通过原本投递的前十地产的结构化面试(hr和部门主管+6位候选人,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自我介绍+针对简历和实习岗位提问)但在这场面试中有幸认识到的一位师姐帮我内推了另一家前十地产的电话面试并且顺利通过。


地产整体节奏比设计院快很多,人员也更加精简,入职第一个月就完成了一个项目从研判到投标的全流程,这期间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掌握了中指和克而瑞数据库的使用,浅浅了解了投资测算模型;部门氛围轻松,大家总是一起下楼吃午餐互相交流。作为实习生平时没有怎么加过班+周末双休,但是同事们忙的时候加班很凶……


市属国企集团 战略投资(地产方向)2021.06-08

5-6月的时候,我参与了很多头部房企广深城市公司的暑期实习投递。经历了网申、测评、群面、结构化面试(详见个人公众号推文)的重重考验,最后接了一家市属国企集团战略投资(地产方向)的实习offer;只有一轮主管结构化面试,面试里比较看重对上一份实习里中指和克而瑞数据库的使用经验以及对Excel技巧和函数的掌握(虽然被问及的Excel相关知识不太会,但很努力地表达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战略投资部一般来说,年初会做集团全年业务发展的投资规划,34月是各大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年报的时间,所以年中会针对年报的各项数据做对标分析,年终则是对全年营收和业绩的回检,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类专题研究,也会请外部咨询机构合作。


完成6份对标分析报告后,我逐渐了解不同板块业务的销售和投资情况对公司的财务贡献,也浅浅知道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业绩平滑和杜邦分析是怎么回事。作为直接和集团管理层汇报的部门,整体氛围相对等级森严,带教领导曾经在头部券商工作,认真负责且雷厉风行,也很感谢她在我离职前的鼓励: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趁着年轻可以多做一些尝试。




#秋招时间线

2021.09-2022.07

在香港念一年制城市设计硕士。7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答辩,9月初拿到毕业证明,12月初拿到毕业证。回内地秋招可以算22届也可以算23届,具体需要看不同公司不同岗位招聘细则。身边有部分同学一边上课一边卷实习/招聘,在毕业前拿到了不错的offer;但更多的是像我一样毕业结课后再集中精力找工作。
香港没有明确的秋招/春招时间,也没有应届生的概念,毕业2年内无论工作与否都可以参加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的招聘。并且念港硕的一大好处是毕业后能够直接拿到IANG签证留港工作,未来也有申请永居的机会整体来说,港硕性价比和认可度都是蛮高的,求职时间也比较灵活。


2022.08-2022.09

一开始是打算回内地在广深找工作的,偏向于稳定、wlb的岗位,不排除继续做规划/设计,更新了作品集和简历。通过内推方式拿到了一家市属国企规划大院的实习offer,要求是从8月开始实习到10月秋招通过快题和多轮面试后12月拿到毕业证才能入职。和家人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自己实在是卷不过所里20多位本硕985/老八校甚至很多还是清北背景的实习生们,只好无奈放弃了。


在国聘网上投了一些广深国企的岗位,10个工作日内就通过了hr+部门主管面+领导层面,拿到了一家城投公司的投资岗offer,但也是要求从9月开始实习到12月拿到毕业证正式入职,再加3个月试用期才能转正。


考虑到内地整体行业下行、职场大环境对于女性来说确实也不太友好,年龄焦虑也是一大问题,再加上通关在即,香港成为了我的求职地区考虑范围之内


在香港我首先投递的是地产管培,包括四大家族(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新世界、恒基兆业),地产咨询五大行(仲量联行、戴德梁行、CBRE、高力国际、第一太平戴维斯),垄断企业港铁MTR,以及中建、中海的驻港项目。


可能是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香港实习+不太会说粤语,新鸿基止步于线上测评,新世界、港铁止步于hrhr很专业,面试过程聊的很开心,然后把我挂了…),中建、中海只有外派项目(未来没有机会申请永居),五大行招聘进度比较慢,长实、恒基兆业未看到相关招聘信息。

熟悉了香港招聘的网申流程后也慢慢扩大了自己的投递范围,延伸到金融/咨询等领域。外资和港资银行的投递均止步于测评,幸运的是很快收到了一家中资银行的offer;四大咨询(投了最近比较火的ESG领域)招聘进度普遍比较慢,再加上会有多轮面试就没有继续等下去了;零零散散还面了一些外资私募和券商的行研等岗位但也没有收到offer



#转行金融后的状态


转行的机会很多时候是出于机缘巧合:有前辈愿意帮忙内推/刚好掌握了某项技能;一点一点偏离了最初的设计道路。也会思考当机会来临时,该怎样好好把握/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我又能走多远?

秋招后拿到了心仪的offer后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目前在香港的这家中资银行做graduate trainee已经3个月啦!至今都还有点恍惚,怎么没在学校念书啦,忽然一下子我就在工作了,好不可思议。轮岗做金融科技相关业务,我的主要工作是金融市场(债券、外汇、衍生品等)交易的数据治理和一些fintech研发项目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为业务赋能

工作语言包括普通话(领导层大多是内地外派过来)、粤语(local同事占约50%)、英语(主要是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以及金融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薪资待遇和员工福利都还不错,时薪很高(平时基本到点下班周末双休!!每年除了HKMA规定必须休满的连续7个工作日block leave(银行业职员强制性年假),还有10天额外年假+1天生日假,以及每月2天带薪病假(无需提供就诊证明,生病也是员工隐私之一)。公司和部门氛围轻松,领导愿意教,同事也都比我优秀。


但转行必经之路就是要经历转行后的阵痛期,譬如入职第一周和团队讨论债券业务,那些英文术语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整天都处于脑袋懵懵的状态,更别说接下来开展工作了(暴风哭泣,哭完了继续干)。下班回家立刻购买了CFA网课开始疯狂学习固定收益(债券)相关知识点,后面又逼着自己学完了衍生品(期货、期权等)、另类投资(地产等)、权益类投资(股票),最近在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析。





#港硕的一些求职建议

香港工作签证

港硕毕业自带IANG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签证,应届毕业生只需要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就可以无条件继续在香港逗留12个月2022年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将逗留时间延长至24个月,范围扩大到内地分校,譬如港中深、港科广等)后期续签和非应届毕业生回港则需要雇主提供offer及公司资质审查证明(无配额和行业限制)。从读书时第一次入境香港开始计算,连续逗留7年可以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是香港政府自2006年设置的一项有配额的移民计划,通过“综合计分制”或“成就计分制”申请,入境事务处会向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发出“原则上批准通知书”并要求来港面签提交相关文件核实;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无配额限制,但需要先获得香港雇主聘用并提供担保才能申请;优才和专才在申请获批后连续逗留7年也可以成为永居。


香港招聘流程

学校career center(职业交流会)会有很多针对在香港求职的workshop帮忙修改简历和求职信,以及针对面试问答的准备、个人职业规划等等;也会经常发送邮件提示最新的一些招聘信息。除此之外建议大家好好经营领英LinkedIn账号,多加一些大佬厚脸皮一点发个自我介绍,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


简历(CV/resume)中英文各准备一份,内容需要概括在一张A4纸以内。这里需要注意,香港职位在投递时和内地略有不同,简历是不需要放证件照的;求职信(cover letter)一般为三段式英文写作,第一段自我介绍(主要是学历背景),第二段针对岗位jd阐述自己在过往的实习/科研经历中掌握了什么技能(作为简历的补充需要落到具体细节),第三段也是结合岗位jd和公司人才画像展示自己的人格特征(偏high-level)以及期望能够有面试机会进一步互相了解,内容也是需要概括在一张A4纸以内。


Online TestOT)可以概括为英文版行测,可以在tb上买题库刷题。主要以SHL题库为主,包括数字推理、逻辑推理、语言推理,部分公司还会有情景性格测试(汇丰、UBS等)、AI面试(美银、MTR等);四大中PWC则是GBA游戏化测评(还蛮有意思的,可以在b站看看别人的答题录频)。


外资、港资、中资公司面试流程风格迥异,不过因为疫情影响都在线上通过zoom进行了。面试形式中的群面、hr面、主管面、总经理(partner)面,以及面试语言上的普通话、粤语、英语各个公司差异也比较大。整体来说都比较专业,也不会问女性候选人一些私密话题(譬如恋爱/婚姻/生育状态,在香港是违法的!!)




#回看求职之路的一些感受

首先感谢学习/求职/工作一路上给予我帮助的各位前辈们以及我现在的领导,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够做到像你们一样。“一支蜡烛在点燃另一只蜡烛的时候,并无损自己的光亮,反而和第二支蜡烛一起让所在的空间更为明亮”。


生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其实是一种天赋,作为没有这种天赋的大多数,我们或许无法避免随波逐流地内卷,但可以好好把握当下


试试“吸引力法则”:当你想做好某件事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过来帮助你!明确自己的目标(清楚的了解去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视觉化目标(想象自己正在做什么或者已经拥有什么,场景会增加你的动力去去接近你的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早晨在心里默念:现在是好运的开始,是一切顺利的开始),保持感恩之心(感恩现下所拥有的一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求职小队”(ID:Offer-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