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及趋势分析

稳增长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及趋势分析

  1 

发展重要性

▌1. 从短期看,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历史来看,基建投资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基建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长通常呈反向变动(图1)。2022年以来,受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国外不确定性加大等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一季度GDP 增速仅为 4.8%,明显低于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5%左右增长目标。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

图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GDP增长对比

▌2. 从中长期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增长潜力巨大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充分拉动内需,激发经济增长动能。从总量上看,我国基建市场仍具有广阔增长空间。传统基建方面,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新基建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0.6 万亿元,占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10%左右。从结构上看,伴随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加速融合发展。新基建依托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和经济要素资源,统筹空间布局和要素连接,传统基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新老基建协同高质量发展持续创造新需求。

第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我国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网络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在地区间、城乡间、城市间以及“建管养运”各环节之间,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需加快建设和改造升级。新基建能够大幅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激发数字要素流动活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高效,推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基础。我国每年会面临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这给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挑战,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各类风险问题的重要保障。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关键领域覆盖还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我国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科技自强自立,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安全。

 2 
发展趋势分析

▌1. 从项目领域看,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发力重点

结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内容,未来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力点将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

一是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从横向国际对比和纵向自身发展来看,我国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较多不足,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通过梳理各省“十四五”重大项目规模发现,这类网络型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超7成,是本轮基建投资的主体。

图2  各省“十四五”重大项目类型占比

(1)从交通基建领域来看,未来我国交通基建项目投资力度较大。中长期来看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便捷 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具体地,到2035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 70 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 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 万公里左右,公路 46 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 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 27 个,内河主要港口36 个,民用运输机场 400 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 个左右。

(2)从能源基建领域来看,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与全国电网转型升级将带动大规模能源基建投资。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一方面,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未来我国新能源将加速布局,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古、青海等西北省份;另一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迫切性提升,电网转型升级将带动大规模投资,并以特高压中的直流电为投资重点。

(3)从水利基建领域来看,2022年水利部设定的水利建设目标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30项,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8000 亿元。投向上,持续加大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脱贫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水利项目投资力度。

二是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项目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数据中心资源配置优化与结构调整将带动大量投资。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由2020 年的 2.5 万亿增至2025 年的 3.7 万亿元,重点建设方向为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 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 3.5 万亿元,5G网络建设投资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 64.72%,部分城市已出现城市中心人口流出等现象,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未来城市维护支出将会越来越多,城市更新带动的投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各省市202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共有 19 个省市对城市更新做出了相关部署,主要包括:其一,老旧小区改造;其二,市政设施更新改造;其三,历史文化区改造;其四,绿色生态化改造;其五,数字智能化改造。

四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其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我国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2年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 226 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与此同时,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支持5 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30 个全国性和 70 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物流基地。此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动较大规模投资。

五是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冲击、大国博弈加剧等均凸显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一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我国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以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冲击。另一方面,还将加强信息数据安全建设、关键科技领域突破等,以应对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极端科技打压。

▌2. 从分布区域看,各地加快基建布局,但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化趋势

各地适度超前布局基建,资金、项目向基建同步倾斜。一是各省重大项目公布时间早,开工进度快。二是各省基建领域重大项目投资体量加大。部分公布年度计划投资额的省份在可比口径下的同比增速较快,体现政策靠前发力的特征。

重点项目投资方面,东部地区总量可观,中西部地区增长潜力大。2022年重大项目当年计划投资完成额方面,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内蒙古、青海、湖北、宁夏位列前四,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速分别51.7%、49.4%、47%、41.8%,而东部地区省市增速普遍保持在两位数,其中山东、浙江、上海、广东可比口径下分别同比增长23.8%、20.6%、15.6%和12.5%。从当年计划完成额绝对值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短、中期发力特征明显,2022 年安徽、河南、浙江、广东四个省份年度计划投资额位列前四,分别达到16572亿元、13000 亿元、10972亿元、9000 亿元。从计划投资总额增速方面,西部地区长期投资意愿强,可比口径下海南、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对应增速分别为49.7%、30.4%、16.6%、12.5%。

各省在保障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区域特色新上项目。一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占据最高比重。从2022 年度各省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来看,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和城乡基础设施在基建类项目的占比普遍超过八成,与“十四五”重大项目相呼应。二是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基建。例如,在地理位置方面,江苏省结合区域沿海、沿河特征,基建投向主要集中在生态环保、交通网络建设领域,湖北省作为九省通衢的地理中心和中部核心城市,2022年基建投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等;在战略定位方面,广西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北部湾经济带发展,2022年基建投向主要为市政等基建方向;在产业发展方面,安徽承接江浙产业转移,2022年基建投向智慧交通、先进技术产业园区等。

审核丨杨亚庆

排版编辑丨刘小琴

本文作者万梅,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ID:psd-01)。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