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院死守CAD这样的二维生产工具?少有实现真正的BIM设计?

为什么设计院死守CAD这样的二维生产工具?少有实现真正的BIM设计?

文/迟英

一个努力不给母校丢脸的终身学习者

因为市场体制遵循达尔文原则,适者生存,而非优胜劣汰。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很多设计院,出图前连个校对审核都没有,带着一大堆问题来到施工现场,这楼不照样盖起来了?
我还记得我出的第一套图纸,心里犯嘀咕得要命,去交底之前已经做好了跪下认错的心理建设。
结果人家非但没有批判,还把我夸了一通,说是图纸画这么细真难得,不愧是大院作品。。。
我当时就一脸懵逼,很想知道一般的图纸都画成啥样,下次我也好偷偷懒(雾)。
后来也帮一些施工图单位,甚至施工单位自己出的图当过校对,总而言之就是一个“糙”字,反正能少画一笔是一笔,能用一句话概括的绝不在图上多画一道线。
但这样的图,人家施工单位照样给你盖起来,速度也照样杠杠地。
可见,在“高周转”的大环境下,工程对精细度的要求实质上很低。
所以,任何在精细度上多余的投入,不论对设计院还是建设单位,都是一种边际成本的浪费。
图纸也好,BIM模型也罢,本质上只是建筑产品的一个“中间产物”。
对于一个“用完即弃”的中间产物,甲方的要求从来只有一个“快”字,质量问题根本不是重点。
你可以说CAD出图相比BIM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也不否认BIM模型是比CAD图纸更加先进的设计产品。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CAD才是“适者”,而适者才能生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院迟英说”作者:迟英(ID:gh_3ebb6bad015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