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院每月的薪酬那么低,还有很多人坚守?

为什么设计院每月的薪酬那么低,还有很多人坚守?

文/迟英

一个努力不给母校丢脸的终身学习者

很多人坚守?
设计院的年龄梯度,存在一个极大的断档,比如我之前所在的设计小组,12个人,8个人都是工龄5年以下,1个人工龄7年,再往上数,工龄依次为10、15、30。
这说明什么?说明那8个工龄5年以下的,极大概率“坚守”不了太久就会跑路!
一般刚毕业的小年轻,还心存对“设计师”三个字的憧憬,相信:
“刚毕业,钱多钱少不重要。。。平台!锻炼!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师梦”谁没做过?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发现,所谓的“设计师”不过是“软件操作员”、“活着的画图机零件”、“领导眼中不需要睡觉的工作机”、“甲方走狗的狗的狗”。。。
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说——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
都是活人,谁愿意当工具?
设计院的薪酬,第一年普遍10~15w,但请记住:这只是口头承诺。设计院有一万种方法克扣新人的工资。
什么甲方不付钱啦、试用期表现不佳啦、上班迟到啦、把公司应付的社保公积金也算成你的收入啦、甚至把给你的工资算成“预付款”,某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反倒欠公司钱啦。。。压榨的方法五花八门。
什么?你说劳动法?哦,这是你的劳动合同,看清楚了没?你的工资每个月只有保底的2000块!剩下的收入都算在你的“绩效”上!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所以到最后,还能在设计院“坚守”下去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死磕+运气好,当上了小领导,虽然钱多了点,但依然是工具,该加的班一点都不少,不过至少有了成为院领导的盼头,转行的沉没成本大。
一种是虽然不想死磕,但没有别的出路,再加上原生家庭条件较差、刚买了婚房要还贷款等等,以至于没有转行的勇气,只能混一天算一天。
但这不叫“坚守”,只能叫“忍受”。
设计院的的确确可以锻炼人的“忍受”能力,而当一个人的“忍受”能力达到一定境界,他就会把自己所忍受的痛苦内化为一种生存方式,仿佛离开了这种痛苦,自己就无法生存了。。。
因为他已经不相信——
人可以、也理应有更好的活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院迟英说”作者:迟英(ID:gh_3ebb6bad015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