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校长称我国有 40 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做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博士生待遇究竟如何?

上财校长称我国有 40 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做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博士生待遇究竟如何?

文/迟英

一个努力不给母校丢脸的终身学习者

原问题:

11月26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我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做研究工作,他们每月收入仅3000多元,建议增加10万块钱,使他们每个月收入达到1万块钱,这样可以把博士生培养成顶级人才,同时也能正常支付。

~~~
省流:低。
1、博士生待遇的确低,刨去学费可能还不到一个月3000。(当然,这个得看导师,有些变态导师甚至会用学生的账户走账,相当于你还得帮导师交税;有些导师则比较良心,会把项目的钱分一部分给博士生。)
2、乞丐收入不低,不要把博士生和乞丐相提并论。(至少人家乞丐有营销思维,懂得卖惨,博士生则完全是牛马思维,只会任人宰割。)
3、博士待遇低的问题,只是基层科研人员整体待遇低的一个缩影,广大的博后、青椒,他们的待遇也没有高到哪去。(如果博士月入过万是合理的,那青椒怎么也得年薪30万才合理吧?)
4、博士生和设计师一样,都具有小布尔乔亚的软弱性,面对剥削不敢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依赖于体制的,脱离体制的背书,他们的博士头衔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无论待遇多低,他们都不敢真正地反抗体制,反而必须拥护体制。(所以毛主席闹革命的时候根本看不上小布尔乔亚,一定要把这些人从队伍中剥离出去)
5、我国科研主要奉行“赶超战略”,大多数研究都只是跟在欧美后边捧臭脚,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修修补补,核心的东西完全触碰不到。。。对于这部分科研,待遇低也有其道理。但是对一些有希望“弯道超车”的领域,的确应该增加经费投入,尤其是增加一线基层科研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否则就不要总怪我们的天才少年一窝蜂往国外跑。“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是一种对制度的讽刺,而不是对人格的颂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迟英的世界”作者:迟英(ID:chiying3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