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员工:你们也别跪了,我教你们干他!

某院员工:你们也别跪了,我教你们干他!


 

我们无产阶级可以失去的只有枷锁。

作者|佚名
整个事情已经结束大半年了,我本人也已经转行做起了和景观设计关系不大的工作,看到计成公众号2023.03.11一位姐妹的遭遇,物伤其类,整理了之前我遇到了类似被公司要求调岗降薪后做的一系列经历和大家分享。
 

观前提示:
   
1.为了保护隐私对一些信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我是一个普通的前景观设计师,大多数的法律知识来自互联网和维权过程中就自己情况咨询相关工作人员所得到的信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人的情况。
3.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多行为不够聪明,做了很多无用功,在这里复盘也希望抛砖引玉,大家集思广益,让后来人少走弯路。


01
背景介绍
   

前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公司,坐标上海,在招聘网站上起了一个很高大上、看上去像是某大型设计院下面子公司的名字,后来知道实际上没有一毛钱关系。

稿主:本科生,本科院校在业内排名很前,但跳出行业的话只是一个朴素的211,入职前司的时候工作经验在5-8年的范围里。
 

应聘时画的饼:
   

1.该公司有国企设计院背景,老板是里面跳出来单干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项目来源稳定。(实际没有一毛钱关系,连挂靠都没有,属于登月碰瓷了。)
   

2.老板本身很牛逼,博士,有上海几个知名高校的教育背景,美国访问学者,在一些政府项目中担任顾问等等等等。(后来这些学校毕业的朋友帮我查了,根本没查到这个人。)
 

3.给我看了这公司的一些项目作品,感觉风格还可以。后来知道里面根本不是这公司的项目,从网上搜的+合作的效果图公司提供的样片+该公司一些员工以前的工作中做过的项目挪用。
 

4.说公司有固定的建筑、景观、规划团队,小而精,总共十几个人,我想算下来每个团队四个人左右,在我的面试经历中也不算离谱。后来知道当时实际上只有两个规划设计师,景观和建筑团队指的是我和另一个被忽悠来的建筑师,加上老板、财务、司机、人事,一共8个人……没想到吧,这破公司还专门招了个司机给老板开车!
 

我在应聘这家公司时犯的错误:
   

1.这家公司谈的到手工资是收到的offer中最高,财迷心窍。
 

2.之前的公司也是挂靠公司,规模不小。虽然都是自负盈亏的但是好歹社保真的是以国企设计院的名义交,写在简历上还可以,就以为这家公司也是这种情况。

3.当时已经是七八月,过了招聘旺季,加上稿主是面了很多家感觉这行业都是一样烂。想在这家过渡一下,第二年再换或是考编转行什么的。

4.之前在景观设计公司强度太大影响健康,甚至住过院。这次换工作也是想尝试一下以规划项目为主的方向,但本身对规划方向的了解不够,没有及时识别出老板吹的牛逼。

总结就是:着急定下来+凑合心理,加上已经在设计行业做了太久,对于设计公司挂靠、薪资不写合同、社保按最低交这些根本不合法的现象已经麻木了,以为这是正常的。
 

降薪调岗始末:在这家公司做了小半年,项目没几个,老板号称项目都有他的个人关系。实际不是没中标就是没有后续了,虽然确实不加班,但也确实没挣钱。当时已经有几个同事走了,也招了几个新人,新人也走了几个,来来去去的,这公司居然还有几个设计师……总之到了年末,人事找我谈话,说因为公司今年没啥项目,资金困难,想把我调到运营岗位,工资大概是原来的30%左右。顺便一提,他说的运营岗位是指管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主要内容是吹嘘老板有多牛逼、该公司有多好。)

——那我当然不同意啊!!!
 

加上本来就觉得这公司不靠谱,一直没主动辞职也是一种侥幸心理,想苟到第二年开春再找工作,但是话都说到这份上,当然也苟不下去了。我首先拒绝在调岗的文件上签字,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公司是不能擅自调岗降薪的。

当中也扯皮了很久,过程中这个老板有多少恶心的言论我已经不想再提了。最后的结果是公司选择和我解除劳动合同,按照N+1赔偿,但是因为我当时在这公司没满半年(这也是先拿我开刀的原因),N是按0.5算,+1以提前一个月通知的形式,也就是我再做一个月,最后走的时候就领一个月工资+半个月补偿金,并且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上写清了这些钱在我离职当天结清。

当时是年底了,找下家不太顺利,加上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整个沟通过程我心力交瘁,也不想为了一些其他细节继续扯皮,这个方案在我接受范围里,于是我忍辱负重又待了一个月。

但在我离职当天,公司以资金困难为由拒绝给我结清这一个月工资+半个月赔偿金直接让我走人。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走仲裁。
 
当天晚上回去查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一些朋友,还打12345问了整个仲裁和投诉过程需要接触的部门。
 

主线任务包括:
 

1.劳动仲裁:去公司注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公司注册地的区税务局(也可以直接去市级)
 
3.投诉公司没有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公司注册地的区社保中心
 
4.投诉公司没有按实际工资缴纳公积金:公司注册地的区公积金管理中心
 


02
劳动仲裁
2.1  调解

离职第二天就去仲裁委员会那边咨询了我的情况,然后填了申请表,提交材料。

材料的话就是把手里有的都写上去,第一次一般是调解,主要提交了我最初签署的劳动合同、后面签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个人证件、工资银行流水、公司营业执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己查就行)、自己掌握的其他证据(我当时有离职时的所有录音,因为一直觉得这公司不靠谱,之前每次公司开例会,有关系到公司考核、绩效发放的内容都很有先见之明地录音留证了)

写清楚自己的诉求,我当时放弃了比如年假应休未休,加班调休(因为没加什么班,而且手里证据不多)这些争取起来有点麻烦的小钱,很明确的就是要前面签好的一个月工资+半个月赔偿金。
 

然后就是回去等消息,一般几天内仲裁局工作人员会和双方都电话联系,互相商量一个调解的方案,再约个时间签订调解书。

其实这一步的时候本来差点调解成功了,公司同意打钱。
 

结果当天上午10:30约好在仲裁所签调解书,10:00的时候公司打电话来表示他不来了,不同意我的条件。
 

最后当然调解失败了,仲裁所的工作人员也被气得不轻,他也很少遇到这种临签字前半小时耍赖皮的人。
 

2.2  仲裁
 

调解失败后就是申请仲裁,填表,交材料,回去等消息就行。

仲裁庭在受理案件后给我一个正式通知,在开庭前有一次机会补充自己的证据。

这一步很重要,如果有一定要提交,后面开庭再提交新证据的话是不采用的。而且所有材料一式两份,仲裁庭和双方都会收到对方在庭上会用到的证据,可以提前有针对性地理好自己的思路和在庭上的措辞。

我没有请律师,全程自己摸索着搞定的,这里也很幸运遇到的仲裁员很敬业,整个仲裁当天我在庭上说的话很少,全是仲裁员把公司问得哑口无言。

其实我劳动仲裁主要的矛盾的点就是我们设计行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劳动合同上的薪资是按最低标准写的,其余的部分要怎么证明是我的工资?
 

首先,不管是纳税还是交五险一金,都是按我的劳动报酬来的,不管工资组成里分什么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其实这些都是我的报酬,应该按总数交,不要信什么只有基础工资才作数。而且关于绩效,也要公司提供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文件,证明双方都同意这个制度。

其次,如果公司要求交发票的形式抵付工资,需要由他自圆其说。为什么要发票?交过发票吗?有证据证明是我交的吗?为什么每个月的金额是固定的?没交发票却发了这部分钱是什么原因?

最后,我比较幸运,证据充足。在前司工作时,所有关于钱的例会我都录音留存,平时公司给我的文件我也是能不签字就不签字。

在庭上就咬死这是我的工资,我每个月收到这么多钱。你说不是,是报销或是预发的奖金,你拿出证据。

切记,谁主张谁举证,实事求是,别试图在仲裁庭上撒谎。
 

设计公司很多规矩都是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什么工资按最低写、五险交最低,无偿加班……但不要把设计行业落后的行规,当做世界的真理。约定俗成是基于双方的信任的,公司想耍赖,劳动者也可以转手就举报你偷税漏税。
前司是个不正规的小作坊,老板法盲又自大,在整个仲裁挺顺利的,看到公司代表吃瘪还挺爽。

前司老板态度很恶心,在过程中说话很难听:
“你一个小丫头片子,你以为现在是法治社会吗?”
 
“你看国企也这样,有人和国企打劳动仲裁吗?”
 
“公司给你一个工作,不管效益好不好都给你发工资,你打工一点风险都不担,哪有那么好的事?”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什么叫做“暴躁的傻逼”。
 
我只想对各个设计公司的老板说:开公司,就是有赚有赔,接不到项目开不下去是你活该,你不开有的是人开。
我出来打工,赚多少钱担多少风险。我眼瞎,找了个公司没前途要开除我,这是我可以承受的风险。

但开除人,就该依法支付赔偿。

结果当然是我赢了。
 

很不幸的是仲裁之后遇到了过年和上海封城,我大概过了小半年才收到仲裁的判决书,一般来说的话30天就能出结果的。
 

2.3  执行
 

拿到仲裁判决书后上面有写具体日期,要求前司在几号之前付清,如果没打,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了。

没错我前司就是这么赖皮,出了判决书也没打钱,因为当时我在社保中心的案子没有结,他们还想拖。(前面的劳动仲裁是不能强制公司补缴社保的,具体看下一章节。)

但实际不要马上去法院申请执行(我就白跑一趟),拿到判决书后的一个月,公司是可以对仲裁结果提起异议的,法院一般会要求等到过了异议的时间再去申请。

去法院之前记得先去一次仲裁所,开一张判决书的送达证明。时间到了带上申请书、判决书、送达证明、身份证、营业执照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过了一段时间法院就要求我去调解了,因为法院受理了我申请执行的案件,把前司的账户封了,于是前司就怂了,我终于顺利地拿到了我应有的那些钱。

综合来说,整个仲裁过程中需要我跑现场的主要有五次:1.提交劳动争议申请  2.现场调解(成功就结束,失败当场提交仲裁申请)  3.仲裁开庭  4.判决后去仲裁庭拿送达证明+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去法院执行庭当面收钱。
 

其他能远程就远程,现在随申办很多手续都可以在线办。


03
补交社保

   
社保这部分其实不用第一天就开始,我就是在提交劳动申请的当天去的社保中心,走了许多弯路。
   

具体的困难在于,社保中心是没有办法具体查公司的账的,我投诉公司没有按我的实际劳动报酬缴纳社保,但公司咬死了这部分是它的报销,社保中心查下来大概对得上,就不能把它们怎么样。

所以第一次的投诉举报是失败了的
 

第二次是我去税务局举报后,税务局细查了公司的账,让公司补缴了税款和罚金;加上当时我的仲裁判决书下来了,所以第二次投诉是成功了的,税务局认定我每个月的收入都是我的劳动报酬,要求公司补缴前面半年全部的金额。

这里我复盘了三个注意点:
 

第一,补缴的话,个人的部分是要自己承担的当时权衡了一下,我在那边只做了半年,补缴的所有内容中,公积金是可以提出来的,医保更是直接可以用(做景观这么多年,去医院的次数还蛮多的……很实用),况且公司补缴的钱比我个人多,说到底都是打到我的账号里。抛开这辈子可能没机会用上的生育保险养老保险什么的,可以直接当钱花的部分是可以抵消掉我个人要交的部分。所以要不要投诉社保还是要结合个人情况考虑。
 

第二,社保基数的认定,除了劳动仲裁的判决,第一个月的总收入也是关键我比较幸运是1号入职的,试用期也没有打折,第一个月的基数就是满额的。如果有的人试用期打折或者没满一个月,建议咨询一下专业人士。
 

第三,个人的部分不能自己去社保中心交,还是要由公司代缴。我当时是在劳动仲裁的强制执行阶段,在公司给我打钱的时候直接根据社保中心出的明细扣除了个人五险一金的部分,全程由执行庭记录省去了担心公司拿了我的钱又拖着不交的麻烦。

除去我白跑的几次,社保中心其实只要跑两次:1、提交申请和材料;2、社保中心受理后会约个时间要求双方参加问询会,了解一下情况,实话实说就行。
 

后续出结果会寄过来,一旦认定公司要补缴,社保中心会直接从公司账户里扣,不用我本人去催。


04
举报税务

   
这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轻松的一部分。
 

整理好材料,把我手里所有关于公司没有按员工实际收入交税,用发票抵税的证据整理好,写清楚希望税务局查的内容(我要求税务局从这公司成立开始查!),可以匿名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寄到公司注册地的税务局征收科。(不确定的话打12345问问。)
 

我是劳动仲裁调解失败的当天晚上就寄出去了。

注意:前面仲裁过程中,不是双方都要寄两份自己在庭上会用到的证据给仲裁庭吗?这个时候我就会收到前司提供的那部分证据,其中就包括了很多我本来手里没有的证据!比如公司要求我们用发票抵工资的文件啊,公司一些以前没有给我们的文件,等等。全部复印一份,又寄到税务局作为补充证据!

然后我能做的就是打电话,疯狂打电话,催进度。给税务系统打,让他们好好查我的举报;给12345打,让他们催税务局处理我的案子。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想起来就动动手指打电话催一下。
 

给这些部门打的电话他们是必须回复的,他们对于差评有指标。不要怕麻烦人家,我是作为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督促企业交税,而且这些部门本来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这整个过程其实都不用去税务局,用邮寄、打电话的形式远程就能完成
 

税务局的查账是非常细的,一般设计公司根本经不起查,最后前司不但补了前面所有少交的税款,还交了罚金。
 

可惜的是因为这公司成立以来就没赚什么钱,罚的金额不多。

但是这个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因为有了税务局的查账,一些公司想糊弄过去的内容都无所遁形,对于另外的仲裁、投诉部分都是有力的证据。
 


04
补缴公积金
这个最好放到最后进行,我也是一开始白跑了一次。
 

保险起见,最后等仲裁判决+社保中心对于社保基数的认定出了以后再去申请,准备好材料(提前打电话问需要什么材料。)
 

理想状态下公积金中心只要跑两次:1、交材料提申请 2、个人需要承担的部分需要自己跑一次去交。其他大部分都可以通过邮寄和电话解决。

注意点:
 

1. 公积金不一定是强制交的,我当时咨询的时候有说法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话好像不能强制公司给你补公积金,当时没有仔细问,建议大家咨询自己所在地的工作人员。
 

2.社保中心确认了社保缴纳基数以后,公积金管理中心收到我的申请会自己联系前司催缴,全程不用我操心,公积金管理中心自己会想办法强行让他们补上应有的数额。
个人的部分自己交,不用经过公司代缴,拿了证明自己去相关银行交钱就行,而且也不急,啥时候有空啥时候去,没有时间限定。


05
一些隐晦的避雷

前司是个小作坊,前面我介绍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看出来它有多不靠谱了。

不幸的是其实我在那边的半年里,遇到的同事大多很优秀:不是学历不错就是在知名公司工作过,大家性格也很好,除了老板和人事、司机那些,同事氛围很好的。后续我和其他几个设计师都和前司打起了劳动关系,互相帮助了很多,共享了很多信息。

但是在打官司的过程里,我们也发现这公司还在用各种虚伪的信息招聘,给人画大饼,忽悠人进去,至少在我强制执行期间,据说又有一个无辜的设计师入职了。

由于这个老板注册过很多公司名字,在我离职前才刚注册了一个美国公司,搞不好还要用假外企的形式忽悠人,办公的地方是租的,后续很有可能搬走,所以看到这里的建景规专业设计师,如果你在找工作时遇到以下情况同时符合:

1.HR在介绍公司时没什么干货全程在讲老板牛逼。
2.老板号称在交大、同济、美国ASU学习过的博士,美国访问学者。(存疑,可能现在换了个话术)
 
3.老板的名字和香港某鬼才武侠导演一模一样。

那么希望你提高警惕!或许可以上天眼X之类的网站搜一下这个老板名下的各个公司有没有大量的劳动仲裁记录。(小贴士,天眼x,企xx之类的网站买会员的话只能买一年起的,别费这个钱,购物网站上有那种一天两天的账号卖,找工作的时候花几块钱查查就行。


06
个人感悟


   
虽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其实整个过程还挺顺利的,一是因为我证据比较足;二是公司老板虽然做人恶心但是他真的好法盲,属于又菜又欠打;三是整个战线拖得很长,中间遇到了春节放假+上海封城,我是大概花了八个月左右,所以平均下来真正需要的差不多一个月跑一次的节奏。(如果没有封城的话会结束得更快。)
 

在这过程中我觉得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就是多问,问认识的法律专业、人力资源的朋友,多打电话问当地的相关政策流程,不知道给谁打电话的话就给12345打电话让他们转接。
 

劳动仲裁不是什么很难的案子,仲裁庭的人见多了这种黑心老板。我去仲裁庭的是每次大厅里都很多人排队,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还有一点就是多用线上渠道,大家生活都很忙,能少跑一趟是一趟,政府网站、电话咨询、甚至TB还有一小时几十块的法律咨询。
 

但是你要是问我最后有没有一种胜利的喜悦,说实话,没有。
 

我跑前跑后,殚精竭虑,也不过是让老板付了他本身应付的钱,老板不是付不出钱,他也应该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胜算,他在每一个步骤里都恶意拖延,单纯是为了恶心我。
 

这过程中我内心的愤怒、纠结、耗费的时间精力,是没有任何补偿的。

和我前司打官司的同事还有几个,但老板照样过得好好的,开豪车住大房,甚至还能再忽悠新人去那个不靠谱的公司,浪费宝贵的职业生命。
 

可你若问我后悔吗,我不后悔。
 

甚至向所有人推荐这个在仲裁之余给公司赠送一些投诉举报的思路。
 
 
我可以这样慢悠悠和前司折腾大半年,主要原因是整个过程中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还有就是没有后顾之忧:没有任何贷款,也没有婚育打算,物质欲低所以手里的存款可以让我失业在家几年。

更主要的是,经历了这家公司,我真的被恶心到了,坚定了再也不从事景观设计的决心,无所谓前司老板会不会在业内抹黑我。

当然很多同行,身上有家庭的经济责任、不想转行、害怕影响自己在同城找工作、不想浪费这么多精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选择忍气吞声,我也完全理解和尊重,都是要生活的嘛。

但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鼓起勇气,捍卫我们劳动者正当的权利,给资本家一些小小的工人爷爷震撼!
 

哦对了,劳动仲裁有期限,但社保、税务的举报期限可是很长的,希望各位公司别太缺德,不然离职了十来年的员工都有可能转手给你举报了。人在做天在看,让随时有人会去税务局举报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永远悬在各位设计公司老板头上

我们无产阶级可以失去的只有枷锁。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计成”(ID:jicheng-01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