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走道观 | 我曾尝试过很多方法让自己能学好建筑学

建走道观 | 我曾尝试过很多方法让自己能学好建筑学


 

本期道士


 

小秋

建筑学本科毕业,如今是一名交互设计师


在这里,有共鸣

前两天在建走偏锋上看到一个同济学妹的分享(建筑说转行66 | 在同济建院做精神复健的舞美爱好者:想开就好),讲述她如何在建筑学院完成精神复健,慢慢放下对建筑设计的心结。这篇文章和评论区都让我深有感触,唤起了我这个已经毕业快六年,转行三四年的老学姐埋在记忆深处对建筑学的恐惧和痛苦。


学妹说她是设计课长期拿良的选手,在学业上得到的正反馈少得可怜,我也是。本科5年做了大大小小近20个课程设计,我从未拿过优秀,常年徘徊在85分。而这85分也是我硬靠着自己从小到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熬的每个不知所谓的夜晚苦苦撑下来。可能是因为在建筑学院承受的挫败感太强,我对于目前的职场生活还挺自得其乐,并且一点都不怀念大学时光(也怪自己太晚才想开)。至少工作中我是拿过A绩效,也能通过埋点分析看到我的设计方案真的给公司业务带来数据提升。


评论区说她花10个学期让每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方案从抽象的丑变成有细节的丑还为此点灯熬油,我看到时简直拍案叫绝,为什么有人能用这么精准的话高度概括我整个建筑本科生涯。其实我从未认可过自己本科设计的任何一个方案(包括和队友合作拿到相对不错的分数的设计),那些精致工整的前期分析和最后成型的建筑设计没有半毛钱关系,换一块场地我也能把这块建筑塞进去,不过是看怎么胡咧咧罢了。


我也曾很努力过

大家都是拿着高中优秀的成绩进入建筑学院的,少有人一来就放弃自己。我尝试过许多勤能补拙的方法想让自己学好建筑学,包括不限于以下:


1、模仿别人的优秀作品

从第一次评图开始,我就受挫于自己对形体微弱的把控力。我的设计毫无逻辑可言,我做的回廊是跑马圈,就算想抄袭,最后成型的效果也有东施效颦的丑陋感。

如果说别人在前期查参考案例是在找灵感,而我更多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好想跳过中间所有痛苦的推翻、重来过程,我只想知道自己最后又做出了个什么奇怪玩意。在我精神最脆弱的那段时间,我连在打印店里打图都觉得难堪:这种连创造人都不认可的成果,为什么还要悬挂中堂让别人评头论足。


2、和大佬组队做设计

自己太菜就想抱大腿,想看看别人是怎么产生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idea,而且我也不是划水的人,我愿意勤勤恳恳地画分析图、画工图,只要大佬能够接手所有设计相关的工作。但可能是我建筑学的怨念太深,和我合作的大佬也都没能拿优。

后来,我的想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对于设计课大佬的想法从趋之若鹜变成近而远之,只要没和大佬在一个组,他们的设计就卷不到我。连最后的毕业设计,我也迅速躲开各种“X校联合设计”,选了一个很水的课题,安心度过大五下的最后半年。


3、上各种辅导课

我也是上过不少培训班,比如“vray教程”、rhino提高班”、“暑假X天竞赛班”,想要通过培训硬件能力来提高整体的设计实力。平心而论,这些课程的质量都不错,对于能够学好建筑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方式,只可惜我不是那个能学好的人。注意,这里我说的是能学好,而不是想学好。上完课后,我的渲染图依旧僵硬干瘪,我的模型依然简陋单薄。

现在想想,要是更早地有转行意识,拿这些金钱、时间、精力去拓宽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回报率应该比在建筑设计上苦苦挣扎会高得多。后来我为了能转行交互,也报过类似的UX设计课,这一次我就学得开心多了。


因为外界信息和自身认知与思想的限制,那时的我以为人生只剩下“学好建筑”这一个选项。而我在这个挣扎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推翻在地。


接受自己学不好、学不会

与现在许多小朋友提前知晓建筑就业的凄惨而决定转行不同,我飞奔逃离建筑业只是想找回一点点存在感。我在本科阶段花了很长时间去接纳自己的平庸和普通,去说服自己不再看到别人漂亮的图纸而谴责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不够熬夜”。


在我找到自己的转行目标前,我一直长期陷入“又当又立”,“不断仰卧起坐”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口头坚持我早已想开,不再在乎设计课的分数;另一方面却还是会被别人充满激情的设计作品给刺激到,下意识地内心一痛。这也是为什么当我毕业后发现还有交互设计一条出路,我就像个濒临溺死的人死死抓住这根稻草,为了一份交互设计作品可以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周未出门。你说我有多热爱交互设计吗,倒也未必,只是这可能是我在当下那个时候唯一能逃离建筑圈,找到自己价值感的门路了。


如果我本科时就有建走偏锋,或者小红书能更早兴起,我就能更早意识到并不是只有我困苦如此。不喜欢设计,做不好设计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的一无是处只是在建筑圈这个评价体系下的结果。在全国每个建筑学院的角落里,都上演着和我类似的“不甘,挫败,挣扎”的相似故事。


找到新的出路不容易,但在早些年连找到共鸣都是如此艰难,因为建院的风气导向就是一切以设计课为准,不会做设计的人就是能力不行。现在大环境的下行让更多人能勇敢说出我想转行,但我想说,即使建筑市场依旧蒸蒸日上,还是有许多像我一样辗转反侧的人——就是学不好,学不会建筑。


写下这篇稿子时,我也想配点图片。但我翻阅相册,才发现我从大二开始就不拍摄和建筑作品相关的照片了,即使是那些在长夜点灯下通宵完成的模型,也只是为了在最后的正图上能糊弄点图量。那么最后放上山城一隅,感谢是这座城市陪伴我笨拙地努力了五年。


 

- END -

撰稿:小秋

编辑:小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走偏锋”(ID:jzpf011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