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我们一直相信,从未有最好的职业选择。这一两年我们看到了太多行业的风起云涌,不禁在疑惑:即使转行,会不会只是闯入另一座围城?
转行后的嘉宾如今过得怎样?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许多读者好奇的。于是我们今年新增【转行回访】的栏目,去回访过去一年采访过的转行嘉宾们,看看他们在人生新道路上,是否又发现了更多新的可能,做了更多大胆的尝试。
W同学
历史文章(2022.02.15发布):规划说转行04|酒精计划玩家零实习跑路互联网地图数据产品
#BG
2016-2021 本科:北京林业大学——城乡规划
#工作
2021.07-至今:某出行领域头部厂-地图数据产品经理
#爱好/副业
公众号:阅后即饮Angeshare
2022年卖了1000瓶酒,也喝了150杯鸡尾酒(烈酒葡萄酒精酿另算)
在北京的青年路有一家我很喜欢的bar,在过去的一年我在那儿喝了超过150杯鸡尾酒。那天我在酒吧出恭,背景乐突然响起了澎湃的自新大陆第四乐章,一瞬间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有了。
如果说一年前我的转行经验是如何登上五月花号与航程的见闻,那么这一篇,就是讲我在新大陆的一年,我这么一个异教徒又有何见闻。
裁员潮下的日与夜
结束转行并成功上岸的标志是什么?在现行的普世价值里面,似乎只有带编制的工作才能称为上岸,别处都算不得啥安稳地。正如我在去年在公司转正后,又经历了两三波裁员浪潮,这给了我一种强烈的波动感和不安定感(事实上这篇文章写好时,公司还在谈裁员,幸运我没被选中)。
这种焦虑我自小便已习惯,主要得益于奥特曼怪兽的阴影祛除训练,因为想象力过于旺盛,我会设想如果怪兽真在我家—一个沿海城市登陆,估计也会同时伴随海啸,这还是蛮吓人的。但进一步想想后果大概率是全家一起寄了,这么一想,好像最差也就是一死,而且死得利索,似乎这个最差结果也凑合能接受,这一想通,我也就能好好睡觉了。
后来每当焦虑与恐慌袭来,我会下意识地思考最差结果是啥,是否能够接受,该怎么接受;把这仨问题都想清楚了,便又是一个好觉。对于这一年多来从未停歇的互联网裁员风波带来的恐慌焦虑,我都用一个“那就出去读个研,就是可惜没defer”的答案完成了自我开解,换取了多夜的安眠。
当然我司也确实厚道,至少我们部门还是严格执行了校招一年期新手村保护期的政策,一年期还是足够自己攒下些项目经历的,哪怕是屎一样的项目,只要找准包装的角度,总能雕出些花,所以一年后的存亡,确实就各凭本事了。
我甚至觉得受限于本科入职拿到的SC offer(supercheap offer)成为了我的防裁员保护色,如此一来也对当年校招季看到神魔满天超高offer更为释怀了。抬头盯着最好的,低头自闭纠结为啥最好的不是我的,焦虑指数只会越发无序膨胀。只要选中了自己的可选项中最好的那一个,就已经是天大的本事和气运了。正如盯着远方的人永远是水手的命,而乐于农耕的人,哪儿都能是新大陆。
在新大陆的一年里,因为身处更偏中后台的地图团队,虽说依旧日常烧钱,但若裁了只能用竞对的服务,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所以裁员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还有一些业务拓展。总的来说,我会认为地图是一个相对专,没有较大的暴富机会(因为不直接对业务)。但职业周期与成长周期较长的一个方向,随着造车热,地图目前的就业需求呈涨势,但转赛道相对较难,不属于通用型产品。所以是否选择还是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图 / offwork tiame relax
种植园的解放
对我来说,种植园解放一方面意味着自己对于工作压力的自我消化与消遣,就像黑人音乐的诞生一样;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原本种植园里的朋友脱逃,在最近的一年多里,此前一起在城市象限实习过的两个研究生同事也拿了我们部门的校招offer,同学院也有同学成功进来实习。
如此一来,我大概可以确认我不是一个特例,而是规划专业的教育本身就可以适配地图产品经理这个方面,真正阻碍大家踏出这一步的或许还是自己的犹豫——这其中有对沉没成本的患得患失、对导师的恐惧和毕业焦虑、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夕阳行业的幻想。但我认为先面试总是不亏的,面了才知道岗位要求的是什么,照着自己幻想的标准准备好了再来无异于刻舟求剑。我甚至认为求职和期末考试有一定的共通,而且同一类别求职的题库是有限的,比题库深厚的期末考试容易多了。
典型学生思维的表现是容易妄自菲薄。体现在做出行动前总是有很多预设:我是否满足对方条件?我是否能够合格胜任工作?我要全盘掌控JD才能投出简历。而在招实习阶段,JD所写的诸多内容,其实是期望实习生进入后能习得这些东西,重视的是在面试中讲述项目时表现的学习能力。同一类岗位的考题(比如都是b端产品),撕开业务场景特征(像是应用题的题干),本质都是那几个考点,也是大家做项目做研究避不开的三个问题
“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要用什么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个手段”
“如何证明是你的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回自身对于工作压力的自我消遣,首先需要约束自己的事业心,认清工作的本质一定是枯燥的,工资是包含精神损失补偿的,如此一来就会比较好防止自己卷自己,在周末瞎加班自我感动。
其次是要注意状态的恢复包含身体的恢复和精神的恢复,睡觉能够恢复身体但没法恢复精神,所以找到能取悦自己的方式,周末出去转转是有必要的。我十分庆幸在公司能捞出休闲价值观相似的朋友,在Friday Night的文化光芒照耀下度过一个个沉醉的周五晚。
图 / Friday night, 车还没开出软件园就开始饮上了
思故乡
前段时间看到小黄同学荣归故里的回访文(建筑转行一年回访04|互联网寒冬下裸辞后,我放弃了阿里P6的offer),不由陷入了沉思,回家的诱惑确实令人难以拒绝。又想到我今年春节回广东回的有点长,以至于回到北京之后,感觉吃啥都不太香了,这一点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恐慌。因为在北京确实天高皇帝远,几乎是我最快乐的青年时代的延续与升级。若是回到家乡,多少还是意味着要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要承受更多家庭的安排和期许,这或许也是在北京的非本地互联网从业者共同要面对的一个场景题。
目前我也只能用年岁尚浅暂不考虑来躲避这个问题,自由与舒适的抉择总是难做的,但既然还在可以做游历四方的骑士的年龄,就还是别龟缩回自己的城堡内了吧。毕竟看的更多,才知道该怎么装点自己的城堡,做一个快乐的老逼。
图 / 回家当钓鱼佬真开心
自新大陆
对我而言,在工作上放弃成为卷王,并不代表我在off work的时间成为一个躺平者,我现在自己的主营产品,也是最有水手乃至海盗特色的朗姆酒。
此前也与各位分享过我算是一个酒精玩家,从最早的评价文章出发,累积了原始受众,进而拥有了自己的代理产品与后续的商业化进化,当时选择入局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市场广大,但优质资源早已被占据的威士,二是最优资源未被占据,但市场教育需要从零做起的朗姆酒。出于对自己口条和产品力的自信,我们选择了后者。
到今年是第三年了,虽然还是颇为小众,但看着越来越多的酒吧酒架上出现了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这个小众品类感兴趣,甚至是今年的北京威士忌展我们搭了海外合作方东风,成为了参展商之一,回想三年前海外机构能进来的那一年,我们在他们的摊位前喝得流连忘返;三年过去了,世界的联系重建了,我们与他们站在了站台的同一侧,去为今年的“我们”提供当年的欢乐。这或许才是我真正的新大陆。
图 / 自己的产品逐渐堆满了酒架
图 / 北京无可奈何但又颇为难得的野酒记忆
或许从当年选择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开始,我就有一个要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痕迹的中二愿望,后面发现规划师能留下的好像更多还是冗余文本,就算留下了些理论,估计也是被我这种痛苦期末考生咒骂,免不得死后骨灰抖两抖。
至于互联网时代的从业,在当下或许能产生更大的现实影响,不过一层层迭代后,自己也留不下多少痕迹在未来。难道真要向国家的三胎政策低头,用下一辈作为自己的存在的证明吗?我自问是做不到的,那便还是用酒留下自己的痕迹吧。就像我喝到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酒,除了感概鸡蛋好吃,也会夸一句下蛋母鸡牛逼。希望我百年后,还有人在喝我的酒,夸一句我骨灰抖一次。
- END -
撰稿:W同学
编辑:小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走偏锋”(ID:jzpf011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