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法变成3D动态也太酷了

把书法变成3D动态也太酷了


「奇怪人类收集手册」栏目,每一期找到散落在公共社交媒体上的“在逃”设计人,聊聊大家下班后的生活支线,启发因坐班而郁郁寡欢或困在日常生活里的你我他。不一定有现实意义的成果,也不一定非得是高级趣味,我们将视角对准工作之外,又在设计美学之中的奇怪设计人,与他们展开灵感对话。


   

   

   

   

   

   

   

   

   

   

   

   

   

   

   

本期嘉宾是一位将传统书法与三维技术结合的薄烟,书法的人文感与技术的带来的科技感想碰撞,给人一种很冲突又很和谐的奇妙感受,更特别是薄烟的三维书法不仅仅是立体化,而是尽可能将书写的运动轨迹表现在立体结构中。




       

       

 



     

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是自由职业还是什么,能否描述一下现在的职业状态。

算是自由职业,大多数时间在研究书法建模,偶尔会接书法模型定制的工作,相当于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拿去实践。


     





     

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这种3维立体书法创作的,契机是什么?

正式开始是2021年3月,当时是辞掉工作在家全职研究立体书法的,其实这个构思在2020年就有了,当时还不会建模,后面玩C4D才开始跟构思接轨。


     

       

       

       

       

 

 

     

之前有书法基础吗?看到你在做立体化创作时不仅仅是单纯的立体化,是从书法的用笔结构上出发将整个运动轨迹还原并做成立体化的作品。

立体化的过程相当于还原毛笔在纸上的运动,比如说轨迹线和力度,轨迹线会影响字的结构,力度会影响笔画形态,我觉得它更像在做科学研究。


     


     

书法本身有很强的人文感,而三维技术呈现出一种尖锐的科技感,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和谐的冲突感,这种冲突感是刻意营造的还是自然发生的?

这就涉及到现实中书法的两个主要的构成,笔法和墨法,笔法就像人的筋骨,墨法就像人的皮肉,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容貌通常是喜欢她的皮肉,我们不会说哇你的头盖骨好漂亮,但事实上人的容貌却又是筋骨决定的,那回到问题,我所创作的立体书法,就是笔法(筋骨)的部分,就像人的头骨一样,所以他失去了一些人文感,多了一些科技感。


     





     

现在看到你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材质,表现方式,目前最满意的是哪一个作品,能具体介绍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吗?

在书法模型上增加材质和表现方式,就像设计完标志后做样机或材质渲染,属于视觉加分工作,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原始的感觉,用简单的材质和灯光去表现。


     


     

想问下作品都是个人创作吗,有商业化的打算或者有商业化的实践吗,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现在是否有做什么新的尝试。

是个人创作;因为书法自身的文化感和笔法约束等原则的东西,在美术字面前并没有视觉竞争力,跟大多商业视觉需求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我更倾向一些个人定制,或对内的企业文化类的运用;书法建模还有很多研究的东西,目前还在尝试技术突破。


     


     

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是了解书法的用笔还是实现作品的技术难度?

最难的是对书法笔画解读的方式,一开始都会认为把模型放到线上并调整大小,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现实书法存在各种不规则变化,不规则的同时又遵循某种规律,每一次新的解读都会影响技术的变化。


     



     

创作过程中取样的风格非常多,你是如何选择这些风格的,你在选择风格之后是如何取样去创作的呢?

会先想好表达的概念,比如想表达<书法是瞬间的艺术>,当时就尝试用粒子模拟液体和布料系统的动态形式,分别去表达瞬间形成的概念;当然想法还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有时候会为了表达一个概念去学一些新的技术。


     


   

   

   

   

   

   

   

   

   

薄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每天练习发表这些字,不是因为很懂,而是没弄懂,因为不懂,所以每天研究,哪天完全弄懂了,可能就不需要再发表了。





▲以假乱真的“实物”图



有些设计的研究未必有商业效应,但是探索未知世界,研究新技术时的心流时刻不就是最有意思最幸福的收获吗?


撰写:Mona,薄烟

校对:荔枝

文章排版:阿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ID:designmart)。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