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设计企业的经济指标确实很难定!
纵向来看,前三年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受疫情影响较大,难以真实反映企业持续发展常态;横向来看,以往用于对标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设计院、行业甲级院、上市设计企业、同一体系内的兄弟单位,经济指标受偶发性因素影响,呈现出不规律状态,难以提供校准坐标。
春节后,不少单位将召开开年工作会,如何确定2023年经济指标呢?本文从国资国企监管要求、行业对标、企业生死线三个角度提出思考与建议。
作者/陈茹冰
天强TACTER 业务总监
营收增长率=6%~8%
(1)建议设计央企营收增长率≥5%
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明确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GDP突破121万亿,GDP增速为3%。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经济基本面呈现缓慢复苏趋势。国际金融论坛(IFF)发布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4.6%;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4.9%;国内主流经济学者更为乐观,预测2023年全国GDP大概率会恢复到5.5%。
(2)建议地方设计国企营收增长率≥地方GDP增速+2%~3%
近期,各地两会密集举行,31个省区市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均已公布。与此同时,从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来看,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及推进被赋予了更大的稳增长责任。以上海为例,新年伊始,大项目不断开工、推进建设。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上海将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将完成投资2150亿元。上海城投集团董事长蒋曙杰也表示,上海城投集团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充分发挥重大工程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和压舱石作用。
研判区域形势,地方设计国企营收增长率在地方GDP增速基础上增长2至3个百分点,是“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营收保守5%、力争10%、突破15%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以设计咨询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共33家(含过会)。从目前已经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受疫情影响,2022年正常的发展轨迹被打破,交通设计类企业较去年实现增长,建筑设计类企业受房地产业务下滑影响发展陷入低谷,营收整体降幅非常大。
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4945家公司2022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实现净利润4.75万亿,同比增长2.46%。这也就意味着,上市设计企业如果想取得较好的市值表现,必须跑赢大盘,笔者预计大部分上市设计企业2023年营收增长率不会低于10%。
上市公司往往是行业产业链上的关键性企业,通常代表行业前25%领先水平。建议非上市的设计企业营收增长率保守目标可定在5%~8%,力争目标可定在10%-15%,突破目标可定在15%以上。
营收≥3%
从央企和地方国企工资总额管理要求来看,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在不超过利润总额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0%,部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换言之,为了保证员工收入增幅至少能够抵消因CPI增幅导致购买力降低的影响,利润总额增长率的底线至少是3%。一般而言,设计企业业务结构不做大的升级、调整,为了保证3%的利润增速,营收增速绝不能低于3%。
与此同时,除了权责营收外,还需重点关注实际的收付营收,以确保现金流安全。笔者总结项目实践数据,一般来说,全口径的人工成本如果超过实际收付营收的80%,或者企业账面现金流低于员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30%(≈3个月的员工应付薪酬),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将面临较大的现金流风险。因此建议企业可以依据2022年底财务数据倒推企业生死线定在哪里较为合适。
信心比数据更重要
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第一年,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近期各省市调高GDP增速目标,说明了地方对于保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对于设计企业而言,既是窗口期,又是机遇期。新春佳节将近,祝愿大家2023年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翔工程设计洞察”(ID:tacter-sixi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