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1619字
图片总数:22张
引言: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尊重莫过于用现代的手段对它进行全新的阐释。我它们把传统的文化和现代数字技术融为一体,呈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01
《黑胶唱片上的刺绣》
Design by:Elliot Schultz
交互装置|刺绣文化
动画早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早在数字动画技术还未发明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西洋镜来观赏实景的逐帧动画了。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将动态图像定格成一系列连续的静态图像,然后用刺绣的方法把它们绣在黑胶唱片形态的布料上,最后将它装饰成复古唱片放映机,通过旋转来呈现这一幅精美的动画。
Elliot Schultz藉由此似于过去制作动画时所操作的传统逐格手绘方式为基础加以创作、转化,把精致的几何变化图像、可爱的行走人像又点点不止的水滴等,在转动中把传统与非传统之间所拥有的动画美尽情的转动了起来,并用创意将过去与现在、此刻与曾经都一同藉由那循环不止的图样中无所停滞的持续转动着!
02
《功夫运动可视化》
Design by:Tobias Gremmler
交互装置|文化继承
作品展现了中国武术之美。这部长达四分钟的视频是这位多产的作家、音乐家兼计算机专家的最新项目。他通过数字技术分析功夫的动作把人体进行了物化,运动者的每一个律动被拆解为数字颗粒、几何网格和分形光束。把香港客家习武人的功夫套路和数据,做成了行云流水的动画特效。
客家拳林家教的张常兴师傅 演示鹰爪拳
青龙潭客家洪拳的吕学强师傅 演示“猴子洗脸”
这是姚新贵师傅演示的龙形摩桥拳。摩桥是“摩桥手”的意思。对方一拳打过来,迅速用手“捂住”对方的手,“桥”住对方。在香港有一个“中华国术总会”,为了记录下各种濒临失传的功夫招式,他们与香港城市大学数字艺术教授邵志飞 (Jeffrey Shaw) 合作,建立“香港武术活态资料库”,找来客家功夫的习武者,给他们穿上动态捕捉衣,在关节处放置传感器,当他们演示功夫招数时,传感器就会记录下动作的位置。
拿到了动作捕捉数据后,托比亚斯经过建模运算分析,用C4D绘图软件,把数据转换成视觉化的呈现。
除了客家拳法,动画里还有各种武器招式。和“多情环”,“离别钩”这些小说里的江湖神器比起来,客家功夫的武器就很接地气了。
03
3D灯光空竹秀
Design by:Nobuyuki Hanabusa、Yusaku Mochizuki
交互装置|传统文化
3D灯光空竹秀是一项将中国的传统杂技抖空竹里面的绝色技巧跟背景视频融合在一起的一项视频互动秀节目,其特色是酷、炫二字,整个演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旨在弘扬香港五枚拳文化。Gremmler力图通过这段动画展示中华武术的精髓与魅力。展现了中国武术之美,他通过数字技术分析功夫的动作把人体进行了物化,运动者的每一个律动被拆解为数字颗粒、几何网格和分形光束。
3D灯光空竹,演出时需要灯光全暗,人影、空竹随着视频的时暗时明而若隐若现,随着音乐的起伏,演出也渐入高潮,武术里英姿飒爽的动作也嵌入其中,配合着空竹的轨迹,彰显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大气而震撼。
04
《舞台上的关羽》
Design by:Tobias Gremmler
新媒体艺术|文化遗产
这个作品由德国多媒体设计师Tobias Gremmler创作,将新媒体与中国戏曲相融合,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服装和舞蹈中人物的形态、色彩与动作,作品很好的诠释了服装和时尚如何重塑人体。动画展示了多个戏曲人物,每一个戏曲人物都运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法,比如拉伸型织线、延展型材料及弹性金属线等,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这位大师尤爱中华戏曲,所以热衷于将戏曲中的招式,用高超的图形绘画技术展现出来,将戏曲可视化。
他力图通过动画展示中华戏曲的精髓与魅力。看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戏曲艺术真的是红遍世界,通过外国著名设计师之手运用新技术、新架构演变出戏曲文化的数字形象,是中国戏曲艺术远播海外的一次新的突破。
素材来源:
http://www.moderno2.com/?p=22182
https://www.sohu.com/a/210831141_157906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6943880/?_i=1012388pENdJhN
https://www.sohu.com/a/159132171_99921378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