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设计企业已形成了固化的规范与认知模式,这些“组织惯性”致使变革难以成功。在面临外部环境非连续性技术变革的威胁时,企业往往无力招架惯性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迅速走向衰落。部分企业在经过持续高利润增长后瞬间崩溃,成了企业发展惯性的受害者,此中弊病犹如温水煮蛙——在产值利润高增长的繁荣景象下,企业难免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待到问题浮现时才发现为时晚矣。
组织惯性的背后,隐含着战略、组织架构以及人员思想行为的问题,本文将从人才层次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企业管理人才和基层人员受到的组织惯性影响。
现如今,设计企业在管理层思想上出现了固化。部分设计企业管理人才的过程中,管理层不愿意适时做出战略和组织调整变革;不少设计企业过于迷恋过往成功的模式,忽视行业变化,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事物产生误解甚至抵触;一些设计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流程、方式方法已经驾轻就熟,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化的管理模式,对学习新事物、将新事物融入已有的管理方式产生抵触。管理人才的能力已经物化到了制度,但是人自身的管理能力反而难以得到发挥和有效运用。
而基层人员在企业运作中受惯性的影响更甚,并且更常见而不自知。很多设计企业的基层人员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了解企业的运作上的弊病,或深究之后发现无法变动而彻底放弃,对既有制度模式的规律形成无意识习惯,不想也无力改变已有的工作方式,这最终变为企业运作及具体行为上的固化,进而形成企业实际发展的固化。
因此,设计企业的发展惯性与人才管理意愿紧密相关,人才的发展是企业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管理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内在与核心动力,只有提升设计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打好企业组织发展的内功,企业组织树立适应市场发展变革的前瞻意识。
笔者认为可以从“评估测试、归类选拔、定制培训、推广优化”四大环节构建符合设计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提升方法。
评估测试环节虽老生常谈但执行很少。设计企业组织需要进行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当前的组织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不足,使得真实发生的变化虽被组织所认识,组织自身却无法自动实现架构的对应调整。所以,设计企业需要建立必要的流程、系统和提升必要的能力来应对各种变化,尤其是管控应对各种重要的预警或微弱的信号。因此,要从企业战略制定、组织设置、流程管理、内控合规等维度对现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只有明确现有人员的人才画像,才能明确企业当前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水平,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对应提升工作。
归类选拔环节是结合先前的评估,对企业管理的人才在战略管理、组织管控、流程管理、内控合规等维度进行弱项归类。企业只有通过有意识、系统的和持续的监测及分析活动,才能保持对人才管理的敏感性,从中认清当前企业发展的挑战和潜力。同时,建立分类机制也是为了配套选拔提升机制,使它能从各种组织调整方案中选出最好的人才为企业所用。因此设计企业必须建立必要的流程和系统使其具备归类和选拔能力。譬如,组织从获得的大量人才信息中选择出对企业组织变革工作中的最侧重要素,从几个候选人当中选出最佳人选。通过归类和选拔,组织才可能让最优秀的方法在组织中实施,使下一次组织变革建立在更高的人才团队起点上。
定制培训是企业结合当前管理人才的薄弱维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应专项向培训,避免全员培训导致的针对性不强和资源低效损耗的问题。新选择出的培训方案通过有效的实施,能使管理人才的培训效率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试点测试明确定制方案的合理性必不可缺,只有不冒然开展此类培训,而是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定制培训的合理性,才能为自身高效利用资源、提升人才能力创造基础。
推广优化是企业在定制培训试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真正的管理提升不仅仅来自于培训,也来自于管理人才和基层人员之间的交流、分享和推广。也就是说,个人学习要进一步扩展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要扩展到组织全体学习,甚至还要穿越组织的边界,扩展到其他相关组织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值得学习的经验被传播到更广的领域。同时,组织层面还需要对推广的结果进行评价,以调整和改进组织的运作方法、目标、甚至学习过程和方法本身,使组织人才能力提升的学习路径不断改进和深入。反馈过程的结果又可使组织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学习,探索出高于笔者路径的且适合设计企业自身的方法。
通过“评估测试、归类选拔、定制培训、推广优化”四大环节构建符合设计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提升方法,设计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有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但面对经济新常态与行业发展变革,企业须在充分有效进行内部人才培养的情况下,打造人才吸引平台,构建外部人才引入机制,适度有效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为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为落实企业战略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贡献助力。关于外部引入人才的机制将在笔者未来的文章中进一步讨论。
本文作者王林华,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勘察设计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ID:psd-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