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古镇与山水风光,如何设计出不一样的民宿?
古镇类民宿酒店设计,是一种将“乡土气”和高级感合二为一的最佳体现。不论是重建或扩建、运用设计的加法或减法、还是采用在地材料,不仅能使荒废破旧的乡下老宅焕然一新,也能重塑一方水土。
前言
古镇民宿群
慰颜府——诉说古徽州生活样貌
慰颜府藏于黄山徽州古村落西溪南村,前身是祝枝山故居。如今的慰颜府是明清时期西溪南各个村落著名古建集合与再生,其中包含明代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等名人雅士的12栋故居。诗莉莉慰颜府古物繁多、珍品浩渺,从建筑装饰到生活物件,从艺术作品到劳作器具,当地工匠采用古法老料倾力重现了千百年前的古徽州生活样貌。
慰颜府民宿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尤以木质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才智的用武之地。木雕艺人将绝技用作梁撑的雕琢上,往往集园、透、浮雕一体,将梁撑整个皆作雕琢,并愈加精致、纤繁。
慰颜府有上百处珍贵的木雕梁撑,多以人物、静物为主,灵感来源丰富,如儒家典书、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造型更是有官吏、神仙、灵童、瑞兽等等。
木雕梁撑
大门庇佑出入的平安,也象征着一家的门面,古徽州的每个大户人家的门头都值得赏味。徽地的石库门套颇有讲究,完整的一套由门柱石、门额石、门柱托石、门槛石和门耳石所组合砌成。作为门套上面的配件——砖雕门罩,它承担着大部分装饰作用,足以看出人们对于“门面艺术”的精雕细琢。
慰颜府二栋石库门套+雕砖门罩组合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字数为偶、平仄协调、一字一音;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相和。在崇尚程朱理学的古徽州,楹联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的“太极生两仪”,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慰颜府的门联
(图中楹联讲的是自家族系昌盛,枝繁叶茂的故事,又在告诫侪辈饮水思源,不忘孝之根本。字句间的故事,有些顾名思义,能得寓意,有些与当时的家训或所发生的事件有关,背后的故事便任由后人去评说了。)
诗莉莉黄山慰颜府用珍藏的绝美古物,串联起一部古徽州生活艺术史,传承文化,为游客在居住中潜移默化带来文化熏陶和艺术情趣。
西塘Næra良壤酒店——用传统空间的当代演绎
良壤酒店位于西塘东区的核心区,西邻西塘古镇,建筑围绕约4千平米的水庭院——纳良庭布置客房、接待、泳池、SPA、茶室、书吧、 酒吧、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大厅)等功能。
良壤酒店
næra是冰岛文,中文则译为:滋养、培育、给予养分。将næra诠释为中文的“良壤”,就是这个酒店名字的由来,寓意这里将以最良善美好的安排,款待每一位前来的宾客。
酒店鸟瞰图
尽管建筑的风格要沿袭西塘古镇的风格是硬性要求,但设计不希望地域性只是个建筑符号的表达,而是用传统材料的演绎当代空间,让空间具有时间和历史的维度,即传统又当代。酒店空间谦逊融入西塘古镇,通过朦胧的关系围合出氛围。
既传统又当代
古镇中,街道是游客游走的空间,是带状的,是河道与建筑的边界空间,是喧闹的;在良壤酒店的一层,有漫步空间,是环状的,是水庭院与酒店建筑的边界空间,是幽静的,鸟语,水声,客人可游、可观、可望,悠然自在。
水庭院与酒店建筑的边界空间
围绕着水庭院,分别布置景观亭、图书馆、茶室、花房、酒吧,犹如传统园林的亭、台、楼、榭,因此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的边界被打破,互相渗透,互为依存;建筑、人、水、树的物理特性的边界也被打破,互为景观,所望之处皆为景;同时传统与当代的边界被打破,留白的墙、灰色的瓦、黑色的木条,来自历史,“活”在当代;就连水庭院本身的历史属性和文化方位也被打破,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
功能空间围绕水庭院布置
行走其中,眼前的景犹如一幅长卷缓缓展开,让客人仿佛游走在画中。既是文化地标又扎根于传统生态乡村,这是良壤酒店自身布局的战略。
戴家山8号倚云山舍——新与旧的“沟通”
戴家山倚云山舍位于杭州市桐庐莪山新丰村戴家山。这是一个畲族人聚居的自然村落,坐落于海拔600米高山深处,藏于一片宁静之中,群山怀抱,流水潺潺,建村已有380多年。
戴家山倚云山舍
“戴家山8号”是村落中一座颇具历史保护价值的屋宅,位于整个村子的中心地带。近有小溪庭院,远则是层峦叠翠。设计思考了“究竟我们希望为来到戴家山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去设计和创造出怎样的一种旅居生活方式?”这一问题,最终以“沟通”作为核心贯穿设计始终,这其中包含了新建与旧有的沟通,以及建筑与场地的沟通,人与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戴家山8号民宿
面对复杂的现状环境,以及功能上的需求,设计对场地原有的交通与功能进行重组,并且在原有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植入了第三层空间作为民宿的公共区域。新建部分的屋顶纵向置于老建筑屋顶上,新与旧的对话就此建立。
对场地原有的交通与功能进行重组
将新建的“山墙面”覆以玻璃,消解了新加建山墙的部分体量感,并且赋予这个公共区域就最好的景观视野,正面的落地窗将室外景色一览无遗。同时削减原有建筑的部分屋面所形成的半室外空间也让客人与山民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沟通。
民宿空间布局
新建的“山墙面”体块由于它在竖向标高上与背面场地平接,通过架空廊道的连接,拓展了公共区的外部活动空间,让原本较为消极的背面山体变为积极的活动场地,建立了建筑与场地的“沟通”。
建筑与场地的“沟通”
戴家山8号,配色细腻、北欧风情、精致用品,以及洒满阳光的房间......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在这里被一一验证。
结语
尊重与理解古镇类的自然文化背景,融入肌理,统一风貌之后,或修旧如旧再现古韵,或以现代手法、材料重新诠释,或新旧对比注入新的活力,古镇住宿的设计是生于限制的自由,但往往因此生出独特的体验。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林迪琦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