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 | 云赏故宫博物院家具馆
作为全国最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上万件之多,但是这些家具却一直沉睡在库房,“养在深宫人未识”。
2018年9月,故宫博物院家具馆经过三年的改造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博物院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开设的又一大专题展馆。
从此,明清家具爱好者又多了一个可以学习鉴赏,甚至可以说是去朝圣的地方。原来只上海博物馆家具馆“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迎来了南北呼应的“双子星座”格局。
故宫博物院家具馆展厅位于紫禁城西南角、武英殿附近的南大库区域。
这里原本就是家具库房,同时还堆放建材和杂物,几十年来,它一直秘不视人,是名副其实的“冷宫”。
2015年开始,故宫博物院为进一步扩大开放面积,增加文物展示数量,便将南大库规划确定为宫廷家具专门展示场地,对几近荒芜的南大库地区进行整改。
经过三年的建设,2018年故宫南大库家具馆正式对外开放。故宫博物院家具馆共分三期展厅,一、二期位于南大库区域,三期位于南薰殿区域。
目前我们去故宫博物院打卡只能暂时看到位于南大库的一期展厅,被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清代宫廷家具中的国与家》为主要内容,以场景陈设的方式展示与宫廷礼制、帝王生活相关的宫廷家具30余件,均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家具为主。
这30余件家具从规格来看,应该是策展人员在故宫成千上万件家具中一选再选的精品之作,它们按照庭院、书房、琴房等主题进行场景设计,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灯光,形成不同的文化空间。
第二部分则运用仓储式的陈列展示了300余件清代家具,对数百件家具文物按照库房保管要求进行陈列排架,缓解了库存压力,给了库存文物更多的亮相机会,此种形式的家具文物展示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通过对展陈家具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故宫博物院家具馆目前的展陈状态是偏向于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式宫廷家具的展示,那肯定会有一个疑问,故宫博物院还有300余件经典的明代家具呢?
根据故宫发布的规划,家具馆三期将以南薰殿为展出场地,主要展示明代家具,而且未来还有可能以轮换展示形式,让更多家具珍品露面。
这对于我们家具爱好者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期待。
其实故宫在开设家具馆之前,一直有一个专题展览,叫做“原状陈列”展,主要展区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大殿,以及养心殿、储秀宫、翊坤宫等东西六宫。
在原状陈列展中,很多宫廷家具得到了修复展出,但是由于其展览的陈设目的,观者只能看其大概,而不能近距离观赏每一件家具的细节。
当我们把故宫的原状陈列展同现在的家具馆比较来看,研习君认为目前家具馆最起码在三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故宫选取了一种全新的场景式的展出方式,除了东侧区域有两把交椅及一把鹿角椅单独展出外,其他家具均融合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之中,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场景并不同于原状陈列,相比于尊重历史的原貌来讲,家具馆的布展更具策展人的主观创造性及视觉的现代性。
例如原来陈列在乾隆花园的天然木椅子和乾隆是一是二图的场景复原做的效果非常好。
《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所画的乾隆皇帝所处的室内空间,在这里“原景重现”,徜徉其间,恍若穿越时空,冷冰冰的家具似乎有了文化的温度。
第二,体现在家具的修复方面。例如黄花梨百宝嵌人物图顶箱柜一对,一件修复完毕,一件尚在修复状态,能够向观众普及科学修复知识。
这件顶箱柜自从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以后,一度成为一件网红家具,很多不了解家具的人都要去家具馆看一看,打卡网红大柜子。
第三,仓储式陈列。将初步研究、归类的家具排布在数排三层密集架上,用最少的空间展示了更多的文物。
南大库的“仓储式”展陈,可以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修缮和利用,家具文物得到更好的整理、保护和展示,也让观众欣赏到宫廷家具用料之考究、设计之精美、内涵之丰富。
但是仓储陈列部分只在展馆南侧设了一条通道,观众只能看到靠近通道一侧的数百件家具,而内侧的家具则只能隐约看到形状。
不过从内外侧家具的优劣对比来看,可以推测布展人员已经很刻意得将精品家具放在了靠近通道的一侧供人观赏了。
故宫博物院家具馆,从使用者的角度切入,还原历史上帝王理政、燕居乃至宫廷绘画中的场景。
这种展陈方式其实是一种大众化的展陈,除了家具爱好者,它更适合吸粉圈外的、年轻的观众去走进家具的世界。
但是在任何一个圈子任何一个门类中,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的人十几分钟就看完了家具馆,发完朋友圈扬长而去,而有的人在家具馆一待就是半天。
那书案桌面上轻浅的划痕,座椅扶手处细润的包浆,至今仍留存着帝王的温度。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