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罗马如何从地方恶霸变为地中海霸主

走向共和:罗马如何从地方恶霸变为地中海霸主


谁曾想到
一个偶然的悲剧事件
竟然彻底改变了古罗马的国运
 
公元前509年
罗马国王“傲慢者”塔克文的儿子
强暴了一位贵族妇女
造成此女含恨自杀
其亲戚布鲁图斯愤而起兵
为其报仇

结果塔克文兵败下野并被流放
王政时代自此结束
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
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及人民大会
三者共同分摊
 
尽管在王政时期
罗马人就显露出了其征服者的天赋
但只是到了共和国阶段
罗马才真正开始朝着世界级帝国的方向发展
 
从前509年共和国建立
到前201年
彻底击败昔日的地中海霸主迦太基
罗马仅用了三百年的时间
就从一个蕞尔小国
变成了西方世界的主宰者
如此巨大的成功
显然与共和国优越的政治体制有紧密关联


那么,所谓的罗马共和国究竟是什么呢?
它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又是如何走向扩张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著名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
罗马共和国的制度是其国力昌盛的泉源
这是因为罗马采用的混合政体
兼具了当时西方现存的各个不同政体的优点
因而要远比其他政体更为优越





具体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
 
第一,罗马的共和政体
是一种分权模式
 
国家权力主要由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三者分摊
执政官发挥了类似君主的作用
元老院则体现了贵族政治的
而它的公民大会则体现了民主的精神
 
理论上,这三者处于
一种相互扶持,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避免了一权独大
从而能够很好地协调国内各方面势力的利益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
这种描述也有些理想化
实际的情况要更为复杂
 
在共和国诞生之初
各方的权力关系其实远未达成平衡
国家基本上由名门望族操控
骨子里依旧是贵族寡头政治
 
因此,在前494年
不满的罗马平民发起了罗马史上
第一次针对贵族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他们集合起来,纷纷撤出城外
扬言要另立新国



而这时刚巧不巧又赶上了异族入侵
眼见敌人已经大兵压境
而可征召的兵源
又因为平民的出走而急剧减少
元老院只好向抗议的平民让步
 
双方于是达成协议
决定添设一个新职位——保民官
 
保民官作为平民的代表能替平民说话
帮助平民向执政官和元老院
提出申诉和抗议
反对任何官员滥用职权
 
起初,保民官的权力并不算大
后来由于人民议会作为立法机构权力的增长
保民官的权力也随之加强
分权的政治体制也得以逐渐完善



除了分权模式外
罗马制度优越性的第二大方面
就是其深入人心的法治精神
 
在罗马,没有任何人或阶层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甚至就连“共和之父”的布鲁图斯也不例外
 
他的两个儿子由于年少无知,血气方刚
密谋将被放逐的国王塔克文召回
犯下了叛国重罪
尽管有不少大人物出面替他们求情
但布鲁图斯依旧坚持依法办事
亲自含泪将爱子送上了刑场



布鲁图斯的决绝
体现了罗马人对法律的绝对尊崇
这种精神后来化成了罗马人最早的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在前450年左右
罗马元老院接受了人民大会要求制定法典的决议
设置了一个十人委员会研究立法
 
根据传说,这个委员会
随后派人赴希腊
考察雅典的梭伦宪法以及其他城邦的法律
据此制定了罗马自己的法律
由于当时罗马人将法典铸成十二块铜表
因而称作《十二铜表法》



虽然该法典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
而逐渐被调整乃至废弃
但其最重要的核心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始终未曾改变
成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立足的根本
 
所以,罗马共和国几乎从一开始
就建立在宪政和法治的基础之上
 
尽管制度并不完美
国内的矛盾也始终存在
但其强大的适应和协调能力
依旧在很长时间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确保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也为国家走向扩张打下了基础



由于罗马地处通衢
早在王政时期
就已经和四邻战事不断
但总的来说都还只是小打小闹
其范围也没有超出罗马附近的拉丁姆地区
 
可到了共和时期
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前509年到前201年彻底击败迦太基
罗马仅用了300年的时间
就从一个拉丁姆的当地“恶霸”
变成了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除了内政方面的制度优势以外
军事上的不断变革
自然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从王政时期的塞尔维乌斯改革之后
罗马便引入了伊特鲁里亚人的方阵
而后者学习的则是希腊人的方阵
 
罗马的方阵都是由公民组成
武器装备自费
和希腊的重装步兵情况相似
方阵的第一列由最富裕的公民组成
他们能购买最好的装备
接下来越靠后面就是越贫穷装备越差的
 
这种方阵能在平坦宽阔的地形中
发挥巨大的优势
但是,如果战场
换成了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丘陵地区
其缺少机动性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罗马军队也因此会陷入不利之中
 
所以,在前4世纪
征服山地居民萨莫奈人的战争中
罗马人就吃尽了苦头
打了半个世纪都没能降服对手
为此终于放弃了一成不变的方阵战术
引入了更加灵活、机动的新战术



从此以后
罗马军团以枪兵、重装和轻装步兵划分战列
60人为一中队
从而在作战中
具有了很强的灵活性和防御力
 
后来的历史证明
新的战术配置不仅能有效应对
具有高度机动性的高卢、萨莫奈等民族
亦能在与传统方阵的较量中占据优势
 
随着战术的革新
以及罗马势力的扩大
罗马征服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快
 
到前282年
罗马已经基本征服了
除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整个意大利半岛
于是,就不可避免地
与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发生了冲突
 
尽管希腊殖民者从希腊
请来了一位强力外援
——皮洛士国王
但这位战术天才
也难以取得对罗马的决定胜利
并最终被赶回了老家
10年后的272年
希腊城邦他林敦(Tarentum)开城投降
至此,整个意大利
已悉数落入罗马人手中



到了前264年
罗马又和与之隔海相望的商业强国
迦太基爆发了战争
史称布匿战争
 
对于罗马人来说
这场战争异常艰苦,充满了波折
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
而在这一过程中
罗马也从一个纯粹的陆上强国
变成了一个同时制霸陆地和海洋的军事大国
前202年10月
罗马名将大西庇阿
在迦太基城外不远的扎马
彻底击溃了迦太基军队
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战争
 
从此以后,迦太基一蹶不振
终于在前146年被罗马军团所灭
首都被夷为平地
城中5万居民被卖为奴隶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
整个地中海再也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
能够挑战罗马人的霸权
 
一个属于罗马人的时代来临了

参考资料


[1] []盐野七生(著),徐越等(译):《罗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2] 李筠(著):《罗马史纲》,岳麓书社,2021年版。
[3] [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王乃新、郝际陶(译):《罗马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版权声明


《硬核博物馆》连载的全部文章包括原创、肖像、评论、剧本、改编、译本、转载等内容,其著作权一律归原作者所有,《硬核博物馆》为经原作者合法授权的唯一版权代理方。


转载须知


[1] 公众号文章留言或公众号直接回复联系小编。

[2] 保持文章图片完整性。

[3] 完整标注文章作者和其他文章中标注的版权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博物馆”(ID:yhbwg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