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遇见熟人

走后门遇见熟人

      最近,某成本总从一家爆雷房企离职了。虽然在那家房企做了五六年,多有不舍,但是这半年来的遭遇真的是太闹心了,局势所迫需要找一个稳定的房企过渡。

      离职后,这位成本总选择了当地的一家城投公司,通过之前的一个老同事托关系,打算把刚出来的职位抢到手。这些城投的岗位,简直是太紧俏,好多岗位都没正式对外发布,都被推荐的人消化了。
      经过详细了解,这位成本总发现城投公司里面的熟人,还真是不少。之前公司的领导(某城市总),人力负责人,以及上上家公司的成本、工程、设计口的人都去了这家。除此之外,还有圈子里面认识的一些品牌房企的地产人,也都在这家城投公司。本以为进了城投公司,会需要很艰难的适应过程的,但是遇到这么多老面孔,一下子心里有底了。
      这些地产人,大多都是去年年底开始,陆续才进这家城投公司的,因为原来所在的民营房企债务危机,以及持续的裁员和区域合并,最终选择了去国企求稳过渡。不过,大家的薪酬大多都谈得不高,甚至有的人工资砍半了,职位也降了一级。
      其实这种求职策略,可谓是不少地产人当下共性的选择。在各地土拍市场民企参与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地方城投国企补上了这个缺口,拿了大量的项目在手里。因为规模的扩张,人员编制也有一定的扩张,不少民企出来的地产人,纷纷选择了去当地的城投公司。

      相比一些全国性布局的国央企而言,这些城投公司工作节奏相对要慢一些,也没那么严重的加班情况,可能很多人也看中了这点。另外,一些大型的国央企,今年以来也在优化人员,基本上执行“只进不出”的原则,除了个别急需的岗位外,大多都是以现有人员为主。这种状况,让很多地产人即使想进去,也苦于没有编制。
      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地方城投公司招到了一批品牌房企的操盘团队,公司的专业化职业化得以推进一大步,而且这个成本并不高(主要是薪酬)。这些招进来的人,大多还都比较稳定,因为这些人都是带避险求稳心态进来的。对于这些地产人而言,能有一份稳定稳妥的工作机会,而且每个月能固定到手一笔工资,即使少了很大一块,也还算不错的选择。

       本号有猫哥内部粉丝群和粉丝圈子,地产圈内消息最先分享,一对一提问,职场、行业、资讯、前沿消息都有,里面内交流极为活跃。到公众号主页对话框回复“加群”两个字,即会弹出二维码,即可扫码加入粉丝圈子。

      另:猫哥收藏整理了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包含工程、设计、成本、营销、投资、人力绩效、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资料。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资料”二字,会弹出链接,可进入直接下载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已有几千地产人获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猫哥观地产”作者:猫哥观(ID:maogeguandich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