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受疫情影响,我有整整三个月没有离开上海,这周刚好受厦门一些朋友(也受酒店)召唤,终于有了本周的这趟厦门之旅。
-
-
-
这场厦门之行的一大重头戏,即由友人“厦间饭局”主理人吴东骏,联合厦门一系列美妙“机构”(包括我前老板开设的酒店NOA、我大爱的茶品牌BASAO、爱喝的水品牌VOSS等),呈现的一场在“文字游戏”命题下展开的厦门体验。
以前,我一直喜欢把酒店比作集多元生活方式的百货,毕竟每一种生活方式都能在酒店找到合适的展示橱窗。
而4年前随Alain Ducasse在Plaza Athenee酒店的餐馆彻底着迷美食后,让美食成了我了解一个目的地文化的重要媒介——看一个目的地在不同季节、不同的人手上,以怎样的食材、怎样的烹调方式来呈现,就能大致对当地文化有较为立体的认知。
而这次由东骏呈现的时长24小时的“文字游戏”旅程,让我在穿梭厦门酒店、市场、新旧民居、茶室、花店的体验中,升华对美食的理解,也借舌尖体验和设计、商业、人文等元素的交错,进阶对厦门的认知。
这次入住在我的前老板潘飞和设计师李泷联手创筑的酒店NOA,酒店底部的社交兼餐饮空间DECK,一如既往地供应形式多样的咖啡、啤酒和小食,当然还少不了岛上养颜又时髦的人士。俨然厦门前沿生活方式的哨所。
需要更新一下的是,NOA的餐饮兼社交概念空间DECK,刚刚在北京开出了一间新分号,是一座迷人的林间玻璃小屋。而DECK还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出厦门的2店和上海分号。
上海分号会开设在已经很火的沙美大楼的底部!而厦门二店会位于百家村。
另外,NOA酒店的第二间分号已定址深圳,并预计在今年夏秋启幕,期待一下NOA/DECK的北上深Style。我已经在预想在上海DECK的角落里日常写稿+会友的样子。
▲ 深圳NOA共享空间设计手稿
市场是各地餐饮文化的源头,于NOA休整一夜后,一大早立马向第八菜市场进发,一览多元食材、现买现尝小吃茶饮、探访闽特色的调料铺。对闽道美食有了初步的领略。
午间,我们移步到了原达华皮革厂创始人的老宅,听老宅经历的一个世纪的变迁,随后由几代人的记忆随一整桌家宴娓娓道来。其中,春卷和铺满整桌的菜式,足本演绎了闽待客之道。
我一直是茶品牌BASAO的拥趸,一直对中国本土能有一个专注弘扬亚洲茶文化、审美无敌在线的品牌深感叹服。我不仅自己爱用BASAO茶及其衍生的多种器具(他家和HARIO合作的冷萃茶壶真是我的夏日好伴侣)。有必要一说的是,BASAO由原众所周知的制造“银鹭花生牛奶”的家族的后裔缔造,可谓闽商业文化的“新风貌”。
这回的美食行程刚巧涵盖了BASAO在厦门官任社区新启幕的茶空间。这座由Norm Architects操刀的空间里涵盖了制茶中岛、茶室和灵感源自香水店的试茶区。那些创新创制的茶饮,和另类角度诠释的品茶方式(例如将茶叶作为茶味冰激淋的薄脆),都升华着BASAO粉对BASAO的热爱。
厦门还有赏不尽的精美点心铺子,无论店铺场景、点心制作之细致严谨、包装之考究,都让人折服,这回打动我的是林秉记(上两图出自Jing)。这间传承着闽南百年制饼工艺的老牌无论店铺场景,出品的凤梨酥、虎皮蛋黄酥等点心、还是礼品包装,都让人怦然心动。
听说当日行程包括逛花鸟市场,我做好了进场人挤人、看花架摆满通道两旁的准备,结果被眼前的现实场景狠狠打了个脸——构造摩登的花圃、花房与古雅的别墅共处一座深邃、名曰HARPERs的花园中。呈现其中的园林和陈列的花艺作品让人再次为厦门的怡人、匠心、生活态度和审美鼓掌。
当夜幕降临,终于到了全程最压轴的环节,我们登上了厦门一处全新启用的高级塔楼住宅一平层单元内,在湖海交融的城景的映衬下,领略厦间饭局呈现的9道式晚宴。
晚宴的每一道菜都会对应一个三叠字,而每道菜的创作源泉都在白天的游历中给出了“线索”,而每随着一道菜的呈上和对应的三叠字的公布。都会揭开一幅由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对应三叠字的书法艺术作品。
各种闽餐饮文化,也在晚宴中得到了精彩焕新的演绎,例如,中午的家宴中尝到的沾酱油食用的鲜芒果,在晚间被升华成一道交融了酱油配料和芒果味冰激淋的甜品。
无比感谢厦门和「厦间饭局」,用一场简短但无比精彩的舌尖体验和旅程,治愈了闭关在家近3个月的我,也更升华了我对鹭岛的认知和喜爱。更领会了,很多品牌、设计、艺术、美学,真的只可能孕育和存在于厦门的城市肌理和生活步调中。
食物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东西,其不仅是支撑我们日常的必需品,也是展现地域文化、传承历史、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美妙媒介,更是营造美和传承美的美妙使者。
祝愿世界和平,
不再用暴力、杀戮、侵略解决问题
阅读索引
樊森 「酒店进化史」系列,现完成13城
三亚 | 纽约 | 新加坡 | 北京 | 香港 | 上海 | 东京 | 巴黎 | 伦敦 | 洛杉矶 | 深圳| 广州(上) | 广州(下)|澳门
设计大师系列
Yabu+Pushelberg | Jean-Michel Gathy | Bill Bensley | Kerry Hill | 傅厚民 | 季裕棠 | 贝聿铭 | 女设计师专题 | 隈研吾 | WATG | Peter Remedios |
酒店品牌故事
柏悦 | 半岛 | 四季 | 君悦 | 瑰丽 | 瑰丽2.0 | 瑞吉 | 丽思卡尔顿 | 丽思卡尔顿隐世 | 洲际 | 洲际2.0 | 丽晶 | voco | 华邑 | 希尔顿 | 华尔道夫 | 喜达屋 | 万达瑞华 | 嘉佩乐 | 嘉佩乐2.0 | GHM | 文华东方 | 文华东方 2.0 | Janu | One&Only | ACE | Hard Rock | JDV | 莱佛士 | 美利亚 | 华住 | 桔子 | 瑯珀 | 施柏阁|悦榕庄
酒店物品
房卡 | 明信片 | 笔 | 公仔 | Brochure | 拖鞋 | 香皂 | 书签
往期回顾
哪些酒店餐饮体验,让你每回忆一趟都满嘴满足、满心幸福
前老板新开了一间酒店,
让我对国牌和厦门设计肃然起敬
ACE|这个今日首秀亚洲的
酒店潮牌,改变了世人看酒店的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樊森的酒店Lab”(ID:Vincent-Hotel-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