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NFT艺术而生的特殊“画框”,到底“框”起了什么又打破了什么?

专为NFT艺术而生的特殊“画框”,到底“框”起了什么又打破了什么?






图源:Francesca Fini的 2020 年作品《The Relic》出现在Danvas的显示器上


当NFT收藏品在 2021 年首次出现时,许多买家首先想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展示他们所收藏的数字艺术品。随着许多NFT藏品的估值在 2021 年迅速攀升,相关需求不断扩大,用于展示NFT藏品的技术也在稳步增长。


在整个行业经历了又一年发展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场馆开始寻找举办线下NFT展览的方式,以及收藏家越来越渴望以实体形式来展示他们购买的物品,用于展示NFT的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最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强劲选手,便是显示器制造商Danvas。


Danvas在今年 9 月初的纽约军械库艺术展上推出,它自称是“第一个豪华数字显示器”,其G系列数字画框以微型LED技术呈现数字艺术品。


“我们衷心地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Danvas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eanne Anderson向JCC这样表示,并进一步指出,NFT艺术品的数字显示代表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这个空间,这个市场还将继续发展。


Danvas的G系列数字画框被称为“第一个豪华数字显示器”,以先进技术呈现数字艺术作品 / 图:Monica Rizzolli作品《Fragments of an Infinite Field》/Stephan Julliard



不断增长的区块链硬件市场


在Anderson看来,NFT艺术的主流化指向了“数字文艺复兴的开始”。数字艺术商业的激增导致了硬件产品的激增,以满足赋予NFT实体形式的显著需求。从三星到LG的科技巨头正在提供配备QLED和OLED显示器的智能电视,这些显示器可以与各自的NFT平台相连接,而Infinite Objects和LAGO等初创公司正在为数字艺术打造特制的展示柜。


消费者并不是这些显示器的唯一目标受众。越来越多的NFT画廊,以及举办NFT艺术展览的文化场所,正在支持数字显示器产业的发展。


例如,纽约的SuperRare画廊拥有的显示器合作伙伴包括三星、Meural、Blackdove和Planar。同时,TokenFrame,一家最早在波多黎各成立的显示器公司,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画廊的主要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包括纽约的 Web3 画廊,伦敦的NFT画廊,以及澳大利亚的Metacollect画廊。


另一家显示器公司MetaSill更进一步,打造了可交互运作的显示器,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连接到不同网络的代币,如Solana和Tezos。这让市场更加开放,因为这种显示器允许画廊和场馆展示那些不仅仅是在以太坊网络上工作的艺术家的作品。




MetaSill打造了可交互运作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可以连接到不同网络的代币,如Solana和Tezos / 图源:MetaSill


构建代码


曾有机构对举办数字艺术展所需的专业技术望而却步,而这些显示器为可能具有挑战性的装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当显示器本身是专门为NFT准备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


这些显示器通常会追踪并提供每个代币的出处,从而为观众提供了易于查看、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这样,观众就知道他们正在观察的是原始艺术品,而不是在看假冒伪劣作品。他们还可以通过数字方式看到过去持有者的历史,更好地了解哪些人曾持有过该代币,以及这些信息所附带的故事。


而在Danvas上,艺术品是从Danvas应用中铸成的,该应用中的数字艺术图书馆与用户的加密货币钱包相连,能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Thor Elias Englestad的作品展示在Danvas显示器上 / 图源:Danvas


此外,根据Anderson的说法,显示器增加了额外的实质查核,因为“它确保了艺术家已经获得了出售这件艺术品的版税并已获得报酬的事实”。版税是吸引艺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NFT独有的。


不过,阻碍消费者更广泛地采用这些显示器的因素仍然是它们的标价。Danvas的G系列数字画框售价为 34500 美元,而LG和Blackdove的产品售价高达 1400 美元。


虽然较小的显示器起售价约为 200 美元,使它们更容易被收藏家所接受。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数字画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奢侈品消费者(或机构)的奢侈资产,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可及性。



与显示器公司TokenFrame合作的 Web3 画廊 / 图源:转自 @web3nycgallery/Twitter



· End ·



文字:Keegan King

翻译:Yantong Li

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