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志天: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企业在商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专访梁志天: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企业在商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Dezeen 专访梁志天: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企业在商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7年,公司成立10周年,也就是梁志天50岁时就已经开始思考公司传承的问题。“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公司,其实更多是为了员工。”

今年是梁志天设计集团 (SLD )成立 25 周年的纪念,也适逢创始人梁志天65岁生日。作为中国室内设计界偶像级的人物,如今的梁志天在谈到自己“明星设计师”的身份时,更多的是承担着“导师”的身份。近日,在接受 Dezeen 采访时,梁志天回顾了自己的职业亮点并分享了对自己公司传承的计划。

以建筑设计出身的梁志天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设计行业趋势,于1997年将公司拆分成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并果断地将重心转移到室内设计上。

梁志天
帝琴湾样板间梁志天做的第一个室内设计。当时的香港,所有豪宅样板房都是采用西方古典风格,但梁志天则用了现代的手法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该项目位于香港沙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梁志天充分考虑项目的优势和客户的喜好,摒弃繁复装饰,以破格的现代手法,围绕音乐、自然两个主题,获得了业界极大好评。梁志天极具代表性的现代简约风格也就出自于此。

香港帝琴湾样板间是梁志天设计的第一个室内项目

之后,梁志天又把法国顶级时装 “Haute Couture”的概念引入顶级豪宅市场,为买家量身订造、集时尚设计与生活个性化室内设计,开拓豪宅设计的新趋势。
公司多元化发展是好事,风险也会降低,所以我同时开了两家公司。97年前,我专注建筑,有九成项目是建筑设计,一成是室内设计,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我公司的业务有九成项目是室内设计,只有一成是建筑或产品设计,”梁志天说。
“对此,我认为原因有很多。第一,室内设计的需求更大;第二,室内设计让我有更大的创作空间;第三,建筑项目周期较长,过往十年我自己真正满意的项目屈指可数,而室内设计项目周期较短,也比较容易展示我的设计能力;第四,建筑设计在法律等方面的限制都比室内设计多。”
他同时提到自己的建筑背景恰恰帮助他在室内设计上实现创新的突破。“国内早期的设计师都有一定美术功底,对颜色即材料运用很敏感,而我们这些有建筑背景的人则会从空间及生活的方向去想,不太注重风格。”
对我而言,好的设计就是专注、聆听、了解、平衡多方的需求,除了是美学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之外,也应该以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与知名度作为目标。
梁志天认为,近几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随着居家时间的增加,人们对家的设计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和需求。比如人们更加重视室内空间的健康与卫生;更关注空间的功能和灵活性,以满足居家办公、健身等不同的使用需求;更追求家的舒适和美观的体验,除了需要独立私密的空间外,也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相处。
“此外,数码化的迅速发展,也令智能技术变得更加普遍,智能设计最终将会达到更高的定制程度,从而让生活体验更优质。这些重大的改变推动我们开拓崭新的设计思维,展现未被探索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梁志天设计集团 (SLD )成立 25 周年的纪念,也适逢创始人梁志天65岁生日。
早在2007年,公司成立10周年,也就是梁志天50岁时就已经开始思考公司传承的问题。“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公司,其实更多是为了员工。”
为此,梁志天邀请大学同事萧文熙加入团队,帮忙管理公司的营运,而自己则专注于设计。萧文熙目前是 SLD 的 CEO。“我们从当时开始,一步一步发展公司,把设计制度化,以保持高质量的设计,让公司的业务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将管理系统化,不断优化内部人员的架构,以培育公司的接班团队,”梁志天说。

梁志天对公司 Logo 的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淡化个人色彩

除了内部的管理系统,公司对外形象也随着不同发展的阶段与方向调整。比如公司的 Logo,在早期发展阶段是以 “STEVE LEUNG” 作为品牌,当品牌在行业里慢慢建立起知名度后,Logo 改成了“STEVE LEUNG DESIGNERS” ,强调 “DESIGNERS”,希望让人知道这不是一个个人的品牌,而是一个团队。几年之后,考虑到公司的持续发展与方向,则把个人色彩进一步淡化,Logo 便成为了现在的 “SLD”。“我希望 SLD 可以成为一种能够传承的设计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我们的设计,代表着我们在这个时代下的思考;它是一个品牌、一种文化。
在国际上,不少知名设计公司为了淡化创始人的明星身份,以及确保公司未来的稳定传承,都有过类似的举动。
已故的著名建筑设计师 Richard Rogers 创立的建筑事务所 Rogers Stirk Harbour and Partners 近日宣布重新命名,简称为 RSHP。 将公司名称由合伙人名字改为一系列抽象的字母,表明了第二代领导者相比上一代的明星设计师,更加重视合作。
Rogers 在大约30年前的 1990 年代初就起草了公司章程,为他的继任奠定了基础。 Rogers 决定,公司应该由慈善机构作为母公司,以便将其所有权与个人分开。这意味着要成为合伙人,个人不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这也意味着当合伙人离开时,他们不会带走大部分价值,对于公司的长寿而言至关重要。事务所产生的利润由员工分享,其中 20% 用于员工选择的慈善事业,这项计划多年来已筹集了近 2000 万英镑。
去年10月,英国建筑事务所 Foster + Partners 将多数股权出售给加拿大私人投资公司 HennickCo,该事务所称此举“允许现有合作伙伴长期有序地继任”。

梁志天设计集团企业文化馆内的 VIP 体验空间
梁志天在国内也是少有的拥抱资本的设计师。
2014年,江河集团收购了 SLD 70%的股权。2016年,SLD 收购港源设计,之后于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香港首家提供纯设计服务的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商业设计企业,如何把公司做的更大、更好,令其走得更快、更稳、更远,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还是一家企业在商业经营与运作管理中所实现的可持续的发展,”梁志天对 Dezeen 说。
资产的并购是我们 SLD 在长远发展上的战略决策,也意味着能给 SLD 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不断淡化个人色彩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梁志天也利用自己“明星设计师”的身份,更多的参与到对行业后辈的引导和培养上。“我认为’明星设计师’并非意味着和娱乐界一样所标榜的’明星’定义,除了投入创造更多好的作品,同时还担任着一位’导师’的身份。
“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工作,同一个空间在不同的设计师眼中都不尽相同,将自身在设计中所获得的经验基础来引导年轻设计师,培育团队,教他们少走弯路,并留有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这是我理解的’明星设计师主导’。”
梁志天认为,年轻的设计师们现在及未来,都将处于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阶段,市场环境、政策与行业机制的发展相比以往也将日趋更健全、完善和成熟。
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消费者有更多的渠道、更快捷地接收全球资讯,对设计的需求也更加偏向精致与多元化。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智能设计、定制设计等正在成为新的行业趋势,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
“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我们现在年轻的设计师们有着更多更广阔的平台发展事业,透过应用新的科学与智能技术,参与多渠道的学习与研究,实现自我增值,而我们创意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

Dezeen专访Gensler联合CEO Andy Cohen:建筑设计公司应摒弃“自上而下”的管理,以改善工作条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