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玩艺术教父"Michael Lau与他创作出的标志性玩偶形象 / 图:转自HYPEBEAST
潮玩艺术的世界之所以能变成今天这般胜景,离不开该领域的先驱人物Michael Lau(刘建文)为其开路。虽然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乙烯基小雕像便已开始在亚洲逐渐成为一种引发追捧的收藏品,但是事实上,直到Lau在 1999 年首次推出他的“Gardener”系列玩具时,这场游戏的规则才真正迎来里程碑式的变革。
凭借由 99 个动态人偶构成的“Gardener”系列,这位出生于香港的设计师展现出了其创作手法中特有的尖锐前卫与细致入微,这些特征使他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在直接吸引街头文化的同时,他的作品还提升了自己的媒介属性,使其成为既是玩具又是艺术品的有趣存在。在Eric So、Jason Freeny、Kidrobot、当然还有KAWS等其他潮玩创作者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收藏家们被吸引而来,兴致勃勃地围绕着这些新鲜藏品展开角逐,一个新兴市场也就此崛起。
在“Gardener”问世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设计师玩具市场逐渐成长为了如今这个利润丰厚且繁荣蓬勃的世界。像Medicom的“Be@rbrick”公仔等藏品在拍卖会上的售价甚至高达五位数,而KAWS和Futura的作品则进了博物馆,证明了其在当今艺术界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泡泡玛特占据了潮流玩具市场的主导地位,占了该市场销售额的 8.5%,并以其不断拓展、新品层出的盲盒产品不断刺激着年轻消费者的购物欲。
/ 上:在 2017 年与Carhartt WIP的合作中,Lau重新审视了他的“Gardener”系列,在该品牌的标志性工装产品中重新构想了自己的创作 / 图:© Michael Lau
下:“Salvator Michael”玩偶,2020 / 图:© Michael Lau
对于经常被称为“设计师玩具教父”的Lau而言,潮玩热浪的席卷全球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些玩具所提供的情感和美学吸引力确实是价值无穷的。正如他常说的那样:“所有艺术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艺术品。”Lau的艺术不仅在玩具市场里圈粉无数,还在包括服装、大型雕塑、画布在内的多样媒介上尽展风采:
他曾与Nike和Fendi等公司展开跨界合作,他创作的“Salvator Michael”曾以帆布艺术画的形式出现于Nike SB球鞋的鞋面之上,而他那将街头情感与图形、抽象的表现主义融合在一起的画作同样意义非凡,其新近创作的画作还于 11 月 11 日在 ART021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Lévy Gorvy展位隆重展出……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潮玩界领先者的先锋理念与独特观点,JCC与Lau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在接受采访时,Lau与我们探讨了他的最新作品,并分享了他对潮玩市场发展程度以及当下正火的数字艺术市场的一些有趣看法。
JCC对话
/ Michael Lau
Lau:我有两个新系列的作品,分别是“Flowers”系列和“Soliloquy”系列。这两个系列都是这近两年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构思而生的。我之前从未画过花,但我想为观众创造一些更令人振奋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这段日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段颇为艰难的时光。我在诠释花卉的主题时,不仅仅将它们视为植物,而是还将它们人性化,给它们画上了娃娃般的眼睛和表情,添上了一些来自街头和时尚美学的细节,为作品注入了一些超现实主义。
而“Soliloquy”这个作品,则基本上是对我的自言自语的记录。人们在疫情期间因被迫隔离而充满抱怨,但事实上,在我作为艺术家的生活中,每当我沉浸在绘画和创作中时,我需要时不时地经历“隔离”。它并没有那么困扰我,因为我确实需要隔离的时间来绘画。
/ Michael Lau的作品《Flower Series – Blooming Thoughts》,2021 / 图:© Michael Lau / 由艺术家和 Lévy Gorvy 提供
Lau:(不断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对于收集下一件新作品一直充满渴望!当我向市场推出更多艺术玩具时,也就是我的粉丝们购买新推出的产品时,他们会立即询问下一个版本何时发布。他们真的对拓展自己的收藏充满了兴趣,而我当然很感激在这方面获得的支持。
Lau: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且受众群体在变得日益成熟,从而推动了这一市场需求的发展壮大。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同时热衷于购买艺术玩具的观众越来越多,这些因素足以创造一种趋势,带来一场变革。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这是因为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虚拟和数字化,所以人们更多地将玩具或小雕塑视为他们可以控制的“朋友”,这可以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慰藉。
/ Michael Lau的“COLLECT THEM ALL!”展览 / 图:Oscar Law (via HYPEBEAST)
Lau:我认为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收藏玩具是追求街头文化的消费者会追随和感兴趣的一种媒介形式。而当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就必须有相对应的供应来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
Lau:我认为这种趋势主要是新一代的年轻收藏家所追求的,他们从第一次投资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加密货币并获得了不错的利润。他们看待艺术的方式可能与传统收藏家大不相同。看到数字作品如何卖出如此高的价格,有时确实令我感到沮丧。不过,我并没有对数字艺术家有任何的不尊重,我只是对这样的价值体系感到有点困惑。同时,我也为数字艺术家感到高兴,因为NFT的应用能够为数字艺术品提供估值和鉴真,而以前数字艺术品的价值很难被量化。
/ Michael Lau的 2018 年作品《WARM》/ 图:转自《GLASS》杂志
Lau:这是一种贯穿了我的艺术生涯的热爱,从我第一天开始进行艺术创作直至今天,始终如一。我从不将我所创作的作品仅仅看作是“玩具”,而是一直将它们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无论我是在画画、雕塑还是在制作艺术玩具,我都投入了同样多的精力和热情。
无论你收藏什么,无论是绘画、手表、手袋、运动鞋、玩偶——我相信,在收藏家的眼中看到的都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玩具”,一种陪伴,或是一种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形式。我渴望继续创作作品,来不断挑战传统艺术世界的定义。
/ Michael Lau向媒体展示自己的“Worth Cat Figure”玩偶 / 图:HYPEBEAST中文网
· End ·
文字:Min Chen / JCC
翻译:Chang Liu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