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同文化碰撞下诞生的美术,火花总是尤其灿烂。香港11月秋季拍卖,邦瀚斯就带来了箇中典范。
首先是释迦牟尼一铺三尊像,铜制鎏金,从衣饰花纹、底坐莲瓣、乃至铸造方式看来,无疑是清朝皇家出品;然而,观其法相与躯体造型,均散发出浓厚的蒙古美学,俨然是有名的蒙古札那巴札尔风格。
接着是一幅佛陀唐卡,工艺水平堪称佛教绘画世界的「珐琅彩」,背景也隐含有清宫美学元素;可是,观其绘画风格,就融合了西藏不同时期的画派之长,确为藏地的古美术。
Edward Wilkinson
Lot 1027
清 十八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三尊像
高度:43.5 cm
-
哥本哈根,Herholdt Jensen Auctioneer拍卖,1995年
-
丹麦私人收藏
喜马拉雅艺术世界之中,蒙古地区算是非常年轻的一员,佛像工艺到十七、十八世纪才达至巅峰。当然,这与佛教传播的时序途径,以及政治时局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蒙古人在元朝时便已开始信奉藏传佛教,惟当时佛教艺术大本营在大都(即北京)。蒙古帝国瓦解后,族人一度回归萨满信仰。虽然佛法后来再度传入,但艺术方面却没有显著发展,直到一位关键人物的出现 - 札那巴札尔(Zanabazar,1635-1723)。
札那巴札尔乃外蒙漠北之子,父亲和哥哥先后担任部落首领。他则自幼出家,精修佛法后被认定为高僧转世,获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法号,与内蒙的「章嘉呼图克图」并列蒙古两大活佛。宗教信仰以外,札那巴札尔在语言、建筑、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方面也取得重大成就,令人联想到达文西、米高安哲罗这些全才。事实上,学者称呼这段时期为蒙古的文艺复兴。
他的众多才艺之中,则以佛教造像最为人称道。
Lot 1019
西藏 十八世纪
释迦牟尼唐卡
尺幅:170 x 79 cm(连装裱);104 x 64.7 cm(画心)
来源:英国私人收藏,1990年代入藏
估价:HK$5,000,000 - 7,000,000
Lot 1017
西藏 十六/十七世纪
银鎏金五世夏玛巴昆秋叶拉像
高度:11.8 cm
-
菩萨道收藏
-
借展于阿什莫林博物馆,牛津,1996-2005
-
借展于鲁宾艺术博物馆,纽约,2005-2019
此尊造像来自「菩萨道」收藏,这位爱兰裔美籍藏家旅居香港多年,因缘际遇接触佛祖、菩萨、喇嘛迥像,深受触动而建立「菩萨道」收藏。造像过往曾借展于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以及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
Lot 1010
尼泊尔或西藏 约十五世纪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高度:23.5 cm
-
哥本哈根,Galleri Etnografica,Lauritz Sunde,1965年
-
丹麦私人收藏
-
此后家族承传
Lot 1012
藏中 十五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像
高度:28.5 cm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2001年入藏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Lot 1030
扎什伦布 藏中 十八世纪
智行佛母唐卡
尺幅:126 x 66 cm(连装裱);68.6 x 43 cm(画心)
-
Dr. Ernest Herzfeld
-
美国私人收藏
-
纽约邦瀚斯,2012年3月19日,Lot 1108
-
纽约私人收藏
Lot 1007
丹萨替 藏中 十四/十五世纪
那伽铜像
高度:42 cm
来源:购自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Santa Fe的Peaceful Wind Gallery,1990年代
估价:HK$800,000 - 1,000,000
Lot 1025
西藏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
铜鎏金丹萨替第九任住持扎巴喜饶像
高度:23 cm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2001年入藏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Lot 1035
西藏 约十八世纪
堆绣帝洛巴像
尺幅:149.7 x 99.1 cm
-
Caroline and Wesley Halpert收藏
-
纽约,Carlton Rochell Ltd,2003年
-
纽约,Rapoport收藏
Lot 1046
斯里兰卡 康提时期 十八世纪
铜鎏金佛陀像
高度:29.2 cm
-
美国私人收藏,1957年
-
此后家族承继
拍卖行:香港邦瀚斯
拍卖场次:诚虔韵映:喜马拉雅艺术
拍卖日期:2022/11/30|6pm
拍品数目:5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值点网”作者:值点网(ID:thevalueco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