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为文字倾注“思想”,建筑师为砖瓦赋予“灵魂”,而被誉为以建筑为生命的”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传奇的人生,可不只这7个字。
💬
一起设计 x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肖像照
Portrait of Tadao Ando
【一起设计:设计和艺术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安藤忠雄:从着眼于眼前的现实来思考“这应该是怎样的”这一点上,设计和艺术都是一样的,但是从更纯粹、更自由地对世界的存在方式进行发问的这一意义上来说,艺术给人一种挑战感、挑战的印象。此两者并不是说哪一个更有价值。
ANDO:目の前の現実を見据えながら、「それがいかにあるべきか」を考えるという点では、デザインもアートも同じだが、より純粋かつ自由に、世界の在り方を問うているという意味で、アートの方が、チャレンジングな印象を持っている。どちらの方が価値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はない。
和美术馆外景
【一起设计:日常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建筑设计灵感是对自然界的感悟,还是个人对建筑的感受?」
安藤忠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文脉和自己的建筑故事,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会从场地上得到灵感。那个时候,潜藏在无意识中的、过去曾体验过的空间的感动会突然复苏,再化成有具体形式的意象出现。像这样的情况很多。
ANDO:それぞれの仕事にそれぞれの文脈、それぞれの建築の物語があるので一概には言えない。が、多くの場合、場所に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を受ける。そのとき、無意識化に潜んでいた、過去の空間体験の感動が急に蘇り、具体的な形のイメージとなって現れるということもしばしばある。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一起设计:建筑怎么样才能融合人文风情?最满意自己的哪个建筑?】
安藤忠雄:就建筑和人文风土风情问题而言,最能让我陷入思考的是在直岛长达30多年的一系列项目。我学到了,建筑在很长的时间里,也能像生物一样成长。正如问题所表述的,我觉得建筑会与人文风土风情融合,两者的融合就是在建筑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的。
ANDO:建築と風土の問題ということでいうならば、一番考えさせられたのは、30余年に及ぶ、直島での一連のプロジェクトである。長い時間の中で、建築も生物のように成長し得るのだということを学んだ。あなたが書かれているのような風土と人情の融合は、その過程で成し遂げられるのだと思う。
【一起设计:什么样的建筑是能给整个人类留下思考与智慧的呢?】
安藤忠雄:比如即使本身风化消失了,也能作为记忆在人们心中继续活着的建筑。
ANDO:例えそのもの自体が風化して消滅したとしても、記憶として人々の心に生き続けるような建築。
【一起设计:有的设计师认为当自己把一项材料做到了极致,那么他也到达了设计的尽头。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对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议吗】
安藤忠雄:设计方法,因人而异。就像人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样,建筑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不放弃,坚持自己的意志努力到最后。
ANDO:デザインのアプローチは、人ぞれぞれでいいだろう。人生にただ一つの答えがないのと同じく、建築にもただ一つの答えなど存在しない。大切なのは、自分を信じで、あきらめずに最後まで、自分の意志を貫き通す努力をすることだ。
法国巴黎 Pinault收藏博物馆
【一起设计:您是同济建筑系出身的,去日本留学期间,您是如何与安藤老师结缘的?为什么会选择跟随安藤老师?】
马卫东:我们都知道安藤老师是清水混凝土出名的,我也是被这个所吸引,但绝对不是因为这我才跟着他。混凝土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材料,而安藤老师将这种普通的结构材料做到了极致。
德国威尔维特拉会议中心,1993
此外,安藤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建筑师,既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日本严格意义上的师承关系,他波折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我们总说安藤老师的传奇人生,也确实是这样,所以他的人格魅力非常强大,这也是很吸引我的一点。
还有就是,当时我在东京大学读书,他在那里当教授, 我也没得选呐…(笑)
【一起设计:您又是怎么看待安藤老师的设计语言的?】
马卫东:这里应该更正一下,混凝土只是他用的材料而已。北京安藤老师的展览,每次我做导览的时候,一直在跟参观者强调,外界一直将安藤老师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品都是混凝土呈现出来的,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安藤老师其实他木结构、钢结构也做的很好,包括近几年很多玻璃幕墙的相关作品,这些都是他的强项。材料只是他表达方式的一种,所以称呼他为混凝土诗人是非常片面的。相比之下,称安藤老师为「光的诗人」,更为贴切。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因为不管它是用混凝土也好,木结构,或者是用其他材料也罢,不管在哪里,永恒不变的,就是他空间中的光和影。我认为这个才是安藤老师建筑的本质。
至于安藤老师的设计语言,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形态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何形。安藤老师认为简单的几何形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的基础。
水之教堂
材料只是辅助,反过来是现在许多业主找安藤老师设计建筑,无论是否合适,都一定要他加一些清水混凝土元素,仿佛没有混凝土就不是出自于安藤老师之手了。
所以千万不要用材料去给建筑师分类,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选材偏好,但这并不是建筑师的本质。
【一起设计:您在安藤老师身边工作多年,所以您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安藤老师之间的关系?】
马卫东:以前是师生关系,或者说永远都是我的老师。不是因为他当过我的老师或者是年纪比我大,而是我一直都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得到新的刺激,也一直能够得到信心,所以说他是我永远的老师。
安藤忠雄与马卫东工作场景 ©️文筑国际
在中国呢,我们是合作伙伴,因为很多国内项目都是我和我的团队协助安藤老师及他的团队完成的。工作归工作,个人意义上,他还是我的老师,他也是每个人,包括粉丝们的老师。
【一起设计:您认识安藤老师这么久,有没有觉得自己为他带来了什么影响或者改变?】
马卫东:那这个不可能(笑),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为安藤老师是一个非常“霸气”的人,你从事务所全家福照片就能看出来许多蛛丝马迹,比如衣服都穿的差不多吧,深色衣服浅色衬衫,配上跑鞋等等。安藤老师的影响力很强,你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无处不在看到安藤老师的影子。所以大部分肯定都是他影响我们。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全家福
安藤老师是对建筑非常疯狂的一个人,从18岁开始想要成为一个建筑师,脑子里再也装不下任何别的东西,从周一到周日,除了活动、工作或者出差外,其余的时候都在看书。他的事务所里没有空墙,全是书架,他很喜欢历史类书籍。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工作室
吃饭也是,那个时候形容他不叫吃饭,叫吞饭,三分钟就吃好了。不过现在我们在中国一起合作项目多了后,我就发现,他吃饭状态开始有所转变,有时候吃完饭还会点评一下,这在以前是绝对不会有的。当然这个改变肯定不是受我影响,兴许是他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体了。毕竟医生都和他说,吃饭要咀嚼47下,有助于消化。
在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的安藤忠雄,当时身体不佳,已经患癌
安藤老师从来都不注意建筑以外的细节,包括穿衣服,总是挑便宜的舒服的穿,他也有很多朋友比如三宅一生送给他的衣服,他也会穿, 但他不追求这些表面的光鲜。甚至,我都怀疑他的头发都是太太给修剪的。
上海保利大剧院
所以,只有可能他影响我们。不过有一点我敢确定,那就是因为我们一起合作,安藤老师更加看好中国了。以前安藤老师会担心中国的关于建筑认知和建造水平会有不合,不过现在发现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了。如今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配合度在一步步提高,在中国做项目的感觉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同。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国家,并且他一直相信,世界的中心会在亚洲,亚洲的中心就在中国。
杭州良渚文化中心
【一起设计:您前面也说了,安藤老师的影响力如此之强,您的设计风格会不会受到他的影响?】
马卫东:这倒不会,我们看着安藤老师的设计感觉很容易学,毕竟都是几何形态,但形态是形态,他建筑的精神性是别人抄不来的。建筑的本质是要看建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单纯靠一个形态,或者材料。关于安藤老师建筑传达的精神性是我一直想学的,但这个真的很难。
【一起设计:北京展结束后,还有什么新的安排吗?】
马卫东:明年3-4月份时候会和安藤老师有一场百万人线上演讲会,本次会议也将会才有全新更有趣的方式来呈现,毕竟疫情原因,我们也会想让全国的粉丝即使不到现场也能有沉浸式参与的体验。总之,我觉得非常有趣,大家拭目以待吧!
距离北京安藤忠雄展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
抓紧时间,一起设计专属福利活动仍在继续!
薅羊毛福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
【抽奖】
即可获得抽奖链接,
参与活动,
有机会获得安藤忠雄北京展
全价票一张+安藤忠雄周边随机明信片两张
安藤忠雄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他和双胞胎弟弟在2岁左右便被分开抚养,安藤从小随外祖父祖母住,所以姓氏也随了外祖父祖母“安藤”。
两岁时的安藤忠雄(左)与双胞胎弟弟北山孝雄
在他用独特的美学震惊建筑界之前,为了求生,安藤曾学过木工、开过货车、甚至做过职业拳手。
在拳坛上,17岁的被称为“The Great Ando 了不起的安藤” ,他的历史成绩是23战、13胜、3败、7平手。但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一流拳击手时,安藤转而学习建筑。
他常常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接触到了当时各地最前沿最独特的建筑。
旅行中在一家旧书店中发现柯布西耶的建筑集,从此改变了他
高中毕业后,安藤没钱念建筑类的大学,他便去“Semi Mode Seminar 研修班”进修(类似于现在的大学设立的培训班)。曾与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同班同学。
毕业后的他总因为固执和暴脾气导致被工作室开除。于是28岁的安藤回到大阪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这个半路出家的建筑师在整个建筑界中留下近200件作品,且几乎每件作品都称为绝世经典。
日本札幌的 Makomanai Takino
当然高强的工作也损耗了他一半的身体与精力。因身患癌症,安藤失去了胆囊、胰腺、脾脏和十二指肠。
疾病没有使他停止工作,反而让他更珍惜时间和自己的团队,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坚持谱写自己的“传奇”。
80岁的安藤老师为北京巡回展贺词
文武双全
的气质
安藤忠雄有多浪漫,看看水之教堂就知道了。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中部的一个山区平原上,四周森林灌木环绕。
由于在大阪淀川上游长大,安藤忠雄对水情有独钟。他认为水最能体现出日本人特有的纤细感受性,富有灵气,是建筑与自然之间对话的最佳媒介。
因此在设计教堂时,将落地窗形成一个“画框“,颇有一副“缘侧”(日式房间外的半露天空间)的感觉。
而矗立在水面上的十字架,与周围景致构成一幅适合于祈祷的神秘空间。水面也极为讲究,安藤忠雄对其经过精确的计算,确保水面能够表现出风吹过的痕迹。
正是这种严苛至极的要求,才能焕发出空间的神性。也难怪,这里会成为结婚圣地,毕竟纯洁与美好正是婚姻的愿景。
教堂的浪漫之处不仅如此,还有一年四季轮转的风景。最美的时候是冬季,白雪皑皑之下,教堂显得肃穆而又宁静。
“教堂对着水面敞开,实在太冷了。”安藤冬日造访后,如是说道,不过很快他又坚定地说:“这幅景象多么美!美比功能更重要!“
如此浪漫而又苛刻的安藤,才能创造出如此诗意的空间吧?
独到的
空间解读
“有人说,从功能、逻辑、经济的角度去设计一个建筑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一个建筑物要超越这些因素,为自己的存在做出一个证明...我的建筑物就是我的存在证明。”
“光”是安藤忠雄中建筑作品中的视觉标志之一,从住吉的长屋中庭倾斜下来的光,到光之教堂十字架开口摄入的“超越般“的力量...安藤忠雄把他的建筑做成了一道风景。
# 住宅·原点
安藤的建筑生涯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从住宅设计开始的。在不断的试错中寻找自己的建筑风格,用建筑解决问题,从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在住吉的长屋项目中,安藤希望人们能在都市中也感受到自然,因此用中庭来切断人们生活的连线。
“业主曾经问过我:安藤先生,天气冷的时候怎么办?
我回答他说:多穿一件衬衫如何?
他又问我:如果变得更冷,怎么办?
我接着回答说:那就再多穿一件吧!
他继续追问:变得非常冷的时候呢?
我说:那就请忍着点吧。”
如此任性的安藤,运用空间,潜移默化的让居住于此40多年的户主改变了对生活的心态。
安藤通过长屋设计完成了建筑设生涯中的第一个挑战,也奠基了他日后对空间的表达,把“设计变成挑战,把麻烦变成乐趣”。
# 教堂·光与影
和所有的人造物体一样,建筑有一天也会被风化后消失。人类意图与此对抗的历史也许就是建筑的历史。这也是为何,安藤忠雄想要创造的建筑,并不是通过物质自身或者形式,而是让他化作一种记忆,在人们心中永远的存在下去。
为了接近这个理想,安藤先将一切简化,建造出一个如同空白画布一般的建筑,将光和风等自然要素引入,生发出一种气氛,从而在其中找到能震人心魄的力量。
而教堂,作为精神载体,恰是一个接近“永恒建筑“的存在。
安藤忠雄将一面混凝土墙插入箱子结构当中,制造了一个内与外的缓冲空间。当人们最终进入礼堂后,外界光亮退却,周围只有朴素的桌椅。
最前方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形缝隙,使每个进入礼堂的人都只能摸索、等待,或沉浸,给人们的肉体和心灵提供休憩的地方,从而进入精神空间。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产物,20世纪建筑的两大要素就是钢铁和混凝土,但在安藤的手中,就像木头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单色,却随着光影充满了微妙的变化;朴素,却让人的感官更为敏感,丰富。
# 解读场所
在每一个场所当中,肯定有一个它所属的个性。安藤忠雄会在摆放完场地后,根据自己的印象,想象建筑的张力。
直岛是安藤忠雄改造项目之一,因受福武先生的邀请,他乘坐直升机飞过发现这座被人工挖掘的满目苍夷的荒岛,便萌生了拯救的想法。
在长达30年的精雕细琢里,安藤忠雄在岛屿上完成了7座建筑,使建筑完美的与景观融合,与岛屿共同成长。
安藤忠雄用混凝土构件了所有的空间,即创造了每个空间的个性,也使其遥相呼应。嵌入岛屿的空间,如同会呼吸的地穴,彰显着岛屿的活力。
混凝土材料并没有破坏岛屿的原始风貌,反而让其景观更加纯粹,自然,如同大自然的杰作。安藤忠雄从来不认为混凝土这种材料不合时宜,因为他总能看到混凝土背后的美。
福利一:
后台回复关键词:
【抽奖】
即可获得抽奖链接,
参与活动,
有机会获得安藤忠雄北京展
全价票一张+安藤忠雄周边随机明信片两张
2021-12-09
点个赞
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设计”(ID:together-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