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干的沙漠,湿了

中国最干的沙漠,湿了

漫天黄沙下游荡的天鹅。

你见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鹅吗?

图\微博

今年秋天这个梦幻般的场景就出现了,两只迁徙的天鹅在塔卡拉玛干沙漠的湖泊里短暂歇脚,让这片“死亡之海”活了起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众多湖泊#的新闻上了热搜今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这么多湖泊突然出现,场面蔚为壮观。



沙漠的层叠感与蔚蓝的湖水相映衬,仿佛给沙漠赋予了灵动性,在湖水的作用下,绵延的沙丘固定而结实的黏附在一起,形成沙漠里奇特而独有景色。



优美中透着清澈,纯净中遐想无限,令人为之动容,为之陶醉。


突然出现了这么多湖泊的塔克拉玛干,难道是即将发生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了吗?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洪涝与湖泊的出现,还是要归结于全球变暖的气象原因。


今年塔里木河洪涝特点是历时长、总量大、过程次数多,其中5月下旬至9月下旬,塔里木河上游径流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5倍,是1957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高;

而干流阿拉尔站洪峰流量1860立方米每秒,支流喀拉喀什河托满站洪峰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分列1957年以来第6位、第3位。


同时今年塔里木河流域洪水次数和类型较多,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溃决洪水相继发生且一度并发叠加。


春季到初夏,南天山西段降水和积雪显著偏多,当地作为塔里木河最主要径流来源的阿克苏河源区,为后续夏季融水“储备”了足够的水源;


塔克拉玛干附近春夏降水较多,出现了蓝色的区域,为夏季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图\国家气候中心

而在盛夏,大陆暖高压活跃并控制上游高山区,导致出现多次阶段性热浪,并有冰雪融水涌入塔克拉玛干大荒,形成多次洪峰;


绿圈就是大陆暖高压的活动示意。图\国家气候中心

而不仅是今年,最近数年(2018至今)塔里木盆地和周边降水有显著偏多的特征。

多地出现了蓝色的区域,这是降水量增多的证明。图\国家气候中心

难道,塔克拉玛干这次真的要变成梦幻的湖泊与绿洲了吗?


其实真相是——


这些湖泊都是临时形成的,等到塔里木河水位下降,水会回流到塔里木河,这些所谓的湖泊也就消失了。

作为我国最大的沙漠、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



“流动沙漠”是指在定向风的作用下,沙漠的移动趋势倾向于风吹的方向,不断迁移的沙漠。在大风下沙浪滚滚的塔克拉玛干,近1000年来,整个儿向东南或偏东方向伸延了约100千米。



这里昼夜温差极大,温差能达到40℃以上。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沙面温度有时甚至高达70℃。如果不做好防护,人的皮肤很容易会被灼伤。


其荒芜、暴热、干涸程度都达到了令几乎世间万物都望而却步的地步。

而几千万年前的这片大地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不存在。

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板块运动,海水退去,陆地初现。青藏高原的崛起阻挡了水汽,让本就远离大陆的塔里木盆地,更是鲜有降雨。



再加上常年的风蚀作用,裸露的土地和岩石、便慢慢被剥离成了细沙。周围高原高山的冰雪融水形成河流,冲积出厚厚的疏松沙层。



干燥的环境中,沙层被风扬起,日积月累,汇聚成庞大的沙漠。


这片沙漠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沙漠,沙丘的种类也最多,“塔克拉玛干是风沙地貌的博物馆。”

在这33.7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瀚海当中,流动沙丘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2%,67.2℃的最高温、平均10-38毫米的年降水似乎在宣告着这片死亡之地的“生人勿近”


就是这么一个令人生畏的风沙之地,也曾诞生过美丽的绿洲和璀璨的文明。


重生之海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气候极端干旱,然而,自然之神并没有遗忘这里——


环绕盆地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等山脉提供了珍贵的冰雪融水,它们汇成河流,奔涌向盆地深处,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绿洲。



自古以来,河流和绿洲就像是一对配合默契的舞者,给广袤的荒漠带来了诸多光亮。


汉朝时期的古代楼兰王国存在了800多年,曾经是“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富饶之地。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此后,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楼兰古城小佛塔遗址。图\视觉中国

这条为中原带来贸易繁荣的古丝绸之路,就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它也让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

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

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深厚,遗存众多,古城如繁星散落,传奇流淌千年。


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诞生,让覆灭铺天盖地而来,在维吾尔传说中,塔克拉玛干是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的意思;


那些古代国家凭依古代绿洲而兴盛,又因沙尘来袭而衰,如今的我们只能在断壁残垣中,想象那些昔日荣光。

这里岁月流转,诸多古绿洲黯然谢幕,人力参与下的新绿洲和新项目闪亮登场,续写着塔里木的篇章。


今年开通的和若铁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一条环沙漠铁路线。



2022年6月16日中午11时30分,一列满载着乘客的5818次列车,从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经过于田、民丰、且末、若羌等14个站点,奔向一千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



和若铁路首发列车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它的开行,标志着环塔克拉玛干铁路网的最后一段和若铁路正式通车。


它穿行于茫茫大漠,跨越诸多河流,和南疆铁路、喀和铁路以及格库铁路三位前辈,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共同组成了一条长达2712公里的铁路环线,也是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

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来也不是死亡之海,这里的生机与活力,每一天都在全新迸发,源源不绝。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我从新疆来》优质图书

-END-

文丨笑笑

参考资料丨

1.微博 风云梦远;

2.新疆水利厅报道:http://slt.xinjiang.gov.cn/slt/gzdt/202209/cd5218d001ba4c05b20699649fb59168.shtml;

3.国家气候中心数据:

http://cmdp.ncc-cma.net/Monitoring/cn_moni_china.php?eYear=2022&eMonth=5&eDay=31&eElem=ra&ePeriod=t9&searchBasic=%CD%BC%D0%CE%D5%B9%CA%BE&dElem=basic_daily&product=cn_moni_china_day#daily&continueFlag=71ab25392ad1589c66562c6e05d888d1;

4.《中国最大的沙漠,才不是“死亡之海”!》作者西湖醋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