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寺
另外中国唐代建筑和日本古建筑还有几个比较外显的区别是窗户和屋顶结构。我国唐代主要流行的是直棂窗,等到北宋的时候演变成了格子窗,传到日本之后就变成了“明障子”。
屋顶差异主要就是在屋面举折。在很多人印象中,日本古建筑的屋顶要比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大一圈,看起来更“鼓”。我们从中国的佛光寺东大殿和日本的唐招提寺金堂的对比中就可以直观地看见这种差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差异点——斗拱。
▲唐招提寺金堂正立面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正立面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日本建筑在唐朝建筑传入之前,本土建造技术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而唐代以斗拱为代表的木构架体系传入之后,日本建筑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斗拱这项技术是由中国一群非常技术流的工匠从汉代开始持续探索出来的,而日本建筑并没有吃透这套体系的研发过程。他们只知道去搬用这套体系,因此在后期发展中,日本就用了斗拱中相对简单的“偷心造”——横着的斗拱没有了,而是变成了一根根长条,屋檐下的下昂也有所不同。
▲法隆寺 ▲佛光寺
▲东大殿佛像和内槽铺作
佛光寺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同时东大殿屋顶的高度几乎占到了整个建筑的一半,整体来看宛如振翅欲飞的大鸟,气势磅礴。
东大殿整体保持了唐代初建原构,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充分展示了大唐的巍峨雄壮。同时还保留了众多创建时期遗留下来的泥塑、壁画和题记,整体结构完整,蕴涵丰富。这些对于了解和研究唐及唐以前的文化具有比较重要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同时佛光寺榫卯巧妙地运用了分层结构,一榫一卯环环相扣。你可以轻松将屋面、梁架、斗拱、柱网和台基分开来观察,对于学建筑的同学来说,能同时在平面、立面、透视的角度中去观察古建的完整内构,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理解空间关系和构造系统。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既熟悉又陌生,如何让传统文化用更加当代的方式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当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之后,更容易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样在面对越来越多样的文化冲击的时候,才能够坚守我们的文化阵地。
便利店专属优惠券
复制下面口令到淘宝app打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ID:designm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