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赛区|
01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工程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北侧,占地约17公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比赛。其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主创设计之一的“老北京”的童年记忆,即童年京城里冬日游戏“冰陀螺”;而后在“敦煌飞天”的意境与灵感间,设计团队大胆的将原本高速旋转跳跃的“冰陀螺”延伸至“冰丝带”,从而激荡出象征着冰与速度的22条华丽旋转的“冰丝带”,亦呈现出速滑运动员在竞技场上高速运动的状态。
国家速滑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同时幕墙外有22条由高低盘旋、似环绕飘舞的“冰丝带”,通过近距离观察还可以看到“冰丝带”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好似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冰雪外衣。
02 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雪飞天”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占地约62hm²,位于张家口古杨树组团的西北角,距古杨树主入口广场北侧直线距离约600m。首钢的改造将影响1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具雄心壮志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旨在让百年历史的钢厂回归市民生活,修复恶化的自然环境,将其周围的永定河与北京城市重新连接。整个项目包括一系列以竞赛、休闲、文化和其他公共项目为驱动的适应性再利用与城市复兴项目,于2010年启动,计划于2030年完成。其中,北京2022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大跳台即将进行的单板滑雪空中技巧。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才成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是奥林匹克赛事中一项相对较新的运动。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年轻体育运动的独特性、地区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城市复兴的机会结合起来。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规划设计将冬奥会场馆与原大型钢铁厂改造的关键部分结合起来,设计位于钢厂的冷却湖畔,涉及冷却中心和制氧厂。单板滑雪赛道位于由四座标志性冷却塔形成的景观区域,它的结束区和5000座观众席的一部分沉入湖中。
|延庆赛区|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导了延庆赛区的规划及场馆设计工作。延庆赛区面临场馆设计建设运行零经验、两个雪上竞赛场馆难度高、环境生态敏感等多项难题。在6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中,设计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以场馆带规划、以设计带需求、以科研带工程”的工作模式,完成多个高难度的场馆设施设计,恢复赛区生态环境,成功落实“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理念,准备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到来和赛后的长期运营以及社会各界的体验和评价。
01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如何利用山势,建造出连续的弯道?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团队自主研发,引入了新的技术创新,“场地与场馆的建筑信息模型融合”。通常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只考虑建筑物主体,这次,山体和建筑一同作为模型主体被考虑进来。最后,通过计算模拟生成的场馆造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开挖,让山体的自然地形保持了下来。
02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包括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全能及混合团体合计11个小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小海坨山南侧中高海拔区域,高程分布自1041m至2198m,赛道拥有近900m 落差,近 3km 坡面长度,创造山脊、山林、山槽、山湾、跳跃、峡谷等各种环境差异并存的赛道。
|张家口赛区|
01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标识性场馆,占地约62hm²,位于张家口古杨树组团的西北角,距古杨树主入口广场北侧直线距离600m,其竞赛场馆造型与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契合,包括山上顶峰俱乐部、山下看台区、竞赛区以及综合区等。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竞赛场馆的标识性建立在与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契合的造型上,其主体由山上顶峰俱乐部、山下体育场看台区、两条跳台赛道组成。设计充分利用跳台自身赛道剖面S型曲线,与另两部分结合,自然形成如意形象,这也正是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的“雪如意”一名的由来。“如意”形象侧面曲线在西北向兼具防风功能,在强化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使得防风网建设长度降至200m以下。
02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占地106.55公顷,永久建筑面积5707平方米,临时设施面积17400平方米。主要建筑功能为越野滑雪场,包含越野滑雪赛道、竞赛管理中心、观众看台等功能。中心采用对自然环境最小干预原则,尽量减少永久建筑规模,整合赛时功能,用临时设施的方式解决奥运会赛时需求,赛后恢复自然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野赛道整合多条赛道于一体,尽量让大多数越野赛道都暴露在观众视野当中,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在奥运越野赛道的设计上独具一格。
04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05 古杨树场馆群
06 云顶滑雪公园场馆
本文素材源于:建日筑闻、THAD清华建筑设计、一条,景观周整理编辑
点击海报查看:100位大咖分享、20门课程
海量视频在线观看,景观设计师充电必备!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周”(ID:Landscape-zh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