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居产业的未来 有Young了 @ D2M Lab 设计样

中国家居产业的未来 有Young了 @ D2M Lab 设计样

中国家居行业近来的新变化,大多和人有关,尤其是年轻人。

 

主力消费群体逐渐转为视野开阔的Z世代,个性化需求与审美品位,倒推品牌开启向年轻化进阶的旅程;

 

越来越多新锐设计师崭露头角,或在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乐此不疲,或在服务企业的经历里修炼内功;

 

更有不少家居“二代”接手父辈之业,带着新想法与新理念推动设计与制造双向奔赴,为走出舒适圈儿寻找新的发展可能……



 

Femo Design Studio-空集灯


都说年轻新势力来了,他们将改变什么?曾经传统的、有待被设计驱动的企业,该如何走向未来?

 

年轻设计师扎堆儿表达自我,期许被激活的传统制造企业亟需加入新鲜的设计能量。为链接设计与制造走近对方,助力彼此收获新的自我,2021年初,90后新锐设计师、策展人、Femo Design Studio 创始人王树茂与中国家博会(广州)共同发起D2M Lab 设计样——



Designers to Manufacturers Lab,中文名“设计样”,一个为全球设计师和制造商搭建的平等交易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更多企业将有机会从深层次了解设计的价值和驱动力。平台组织者将尽力帮助企业寻觅适合的设计机构或个体,打通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障碍,为企业产品研发寻找方向,使其更具核心竞争力。同时,平台还希望能帮助设计师与设计机构找到用武之地,让设计的探索深深扎根在品牌需求的沃土里。



2023年3月18日至21日,迎来第三届的D2M Lab 设计样,依旧“年轻”——设计集市、100件中国坐具、设计论坛三个版块同时进行,带领设计新秀走进未来,赋予中国家居制造企业灵感、活力与新的可能。



 


当“设计”成为中国家居企业的常态化驱动,谁能抢占创新力的制高点,谁将拔得头筹。对于想要挖掘更先锋、更鲜活的设计的家居企业而言,年轻即未来,年轻才是未来。对于正在寻求有益发展的设计师们来说,找到彼此信任又情投意合的合作企业,同样是幸事。

 

年轻的人与物,必然面临着更尖锐的新问题。从困境中突围,在挑战中成长,势不可挡。

 

开展前,薄雾馆time特别邀请了几组参与2023年D2M Lab设计样的设计师,分享他们目前所遇到的挑战,观察到的变化,以及预见的未来



(以下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对于既要做设计还要兼顾产品销售的设计师来说,新的困境和挑战来自对全链条的熟悉程度,即从设计到供应链到渠道销售。一般来讲,设计师会偏向于设计能力,而忽视供应链和营销。


然而不同于成熟的欧美设计市场,很多时候在国内,需要设计师有多面手的能力,除了自身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多多深入生产和销售两端。因为没有完整的链条就不能让设计产生效益。相反,对生产和销售越熟悉也会反哺设计,让作品商业化的可能性更高。



 

天空与海洋杂志柜-从倾斜取物更方便的功能出发,用解构手法设计。



 

冰山茶几-灵感来自建筑上的坡屋顶,玻璃视觉不阻挡,呈现结构美感。


 

设计师与制造企业之间突出的一个变化是,企业从刚开始自己培养设计师到后来更开放的外协合作。企业内部的设计师随着时间一久,开始迂缓而变得没有创造力,很难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有企业遵守契约,分配版税给设计师。



 

藕衣帽架-用雕塑的语言设计产品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外观来自藕。



 

安红吧凳-考虑从实用性设置高低不同踏位,满足男性和女性不同腿长。


不知喊了多少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转变当由设计师完成。往大了讲是提升国家形象,往小了说,也是提升国人家居审美。此等大事,也只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设计师和市场是伙伴关系,现在资讯更新快,产品迭代快,市场追捧爆款,很难用心铸造经典设计,作为年轻一代设计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迅速建立自己的底层逻辑,无法将更多的精力和专注度集中到雕琢产品。设计师需要更有耐心探寻设计与世界的关系,抓住自己的独特面来提升自己。

AI时代的发展,许多网站和科技已经具备了可以让业外人士自己操作,并绘制出脑海中的画面,这样的“危机感”仿佛离我们进了一步。作为设计师首先需快速学习使用它,未来的时代依然是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我们才得以在造物的基础上攀登到新台阶。另外,培养设计师全息全景的世界建模,由内在产生真实目标和中正的价值系统最为重要。



 

 

HAZY胧-系列办公系统墙面,企图将植物与光之间产生的清净,透亮与迷蒙感带入未来办公室隔间的意境。让产品富于变化,自由组合的办公家具来分割空间、设定交流场地。(客户:欧美斯)


 

设计师与制造企业之间最大的变化就是尊重感,初期可以理解为被企业拿着画笔画图的“雇佣工”,现在企业更愿意倾听设计师的任何想法,尊重每位设计师的个体性,甚至会参与到设计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企业对设计师的认可有了提升,即使在产品、家具、品牌等各个领域,他们会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非此领域的设计师,问询他们的意见。我们从一个冰冷的甲乙双方,变成知无不谈,相互分享的朋友家人。



 

Lora-作为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Lora将平衡户外健身和GYM的使用环境,填补在家工作的无聊,为用户带来动力。使用的塑料和铝可以回收利用,Lora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生活。



 

EMBRACE-灵感来自于自然的内外对比。大自然中的生命有一个保护的外壳和一颗柔软的心。设计师希望让这张床有一种进入卧室后可以放松警惕的感觉好像使用者剥下坚硬的外壳,躺在舒适的床上,享受温暖美丽的夜晚。(第五届瑞士Elite bed Design Award 3 Prize 铜奖)


成功的产品是基于对设计师对空间的理解,空间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基础环境之一。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使用空间的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以确保产品在空间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在中国我们不需要过多崇尚海外的品牌和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依据国人的生活空间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体系脉络,将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设计。






 

 

如果有困境和挑战的话,我想可能会是在当下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市场消费需求及各行业的投入都在降低,这样的困境和挑战,是所有设计师都需要面对的。作为年轻设计师,反而因为年轻,更少团队运营的束缚,可以去做更多的尝试,并且探索更多作为年轻人群体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提案。



 

 

GIVE ME FIVE!雕塑摆件互动灯具


 

随着家居企业/制造业整体产业链技术的提升,拥有更多的自信,越来越懂得尊重原创,设计师的个人IP也能为家居品牌更多地赋能。“设计”之于中国家居产业来说意味着“产业升级,文化自信”。



 

《HELLO!熊》大型雕塑由黄飞春创作于2018年。位于西安市高新中大国际商业中心东广场。高13.6米,重30吨,由1350块不锈钢拼接而成。选取憨态可掬的幼年北极熊为对象,创作出以手扶着建筑,萌萌地探出好奇的圆脑袋,与进出商场的人们挥手Say“ Hello! ”的可爱形象。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机遇,也有相应的困难和挑战,一代代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本身。有多少个“心”就能做多大的事儿,安守住内心很重要。所有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回溯到源头。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慢下来,静下来,才能看清楚本质,自然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我觉得长期主义是一种选择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Kun Peng 鲲鹏餐桌-底座分别采用来自意大利的涟漪木皮与云朵木皮,寓意南海之渊与九天之云;面板则使用来自意大利卡拉拉山的Calacatta Gold与法国比利牛斯山的Antique Grand,经亿年之久而示奢石之光,浪漫写意“鲲鹏之寿十亿,虽千年其犹稚也。”



 

Egyptian Chair 埃及椅-将古文明繁复的线条以几何结构取代,结合古埃及设计原则,即“强调家具的装饰性超过了实用性”,正反三角组合而成,改良为一把当代艺术休闲椅。


 

我本人横跨产品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制造工厂老板三重身份,所以这个问题我确实很有发言权。我创业做工厂已经十余年了,从一开始的国外品牌代工生产,到五年前创立RECASA品牌,到自己学习做产品设计,再到如今签约了国内外一批优秀设计师为RECASA来做设计,一路走来,深有感触。


设计师与家居企业的良性关系应该是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相互成就。这套方式在米兰已经用了100年了。但是前提是品牌方同样要具备对品牌、设计、文化、艺术的深度理解,彼此为同类,大家能同等对话,这样才能迸发出最大的可能性。同时,这必须是长期主义。



 

李铭威在东莞打造的“乌托邦”


“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跟随模仿,也就是抄袭。第二个阶段是原创设计,开始有自己的东西了,但并不是说只要是原创设计就都是优秀的。第三个阶段是引领超越,就像目前家居界的意大利一样。中国家居行业高质量向前发展,“原创设计”是必经之路,这条路还需要一代人走出来。






 

 

目前本土市场的设计行业是一个很大的爆发期,一是越来越多本土的设计师被输送进社会;二是互联网让设计的传播力度几何式地增长;三是各种行业壁垒在不断被打破,近几年可以看到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设计师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很容易被庞大的信息影响自己的节奏。

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软件概念表达手段,更快节奏的更新速度,年轻设计师如何在这样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飞扶椅-飞扶椅来自RAVA的建筑系列产品,椅子的第一感知是:对立/呼应/暗流涌动用哥特式的飞拱为符号,通过曲与直/窄与宽的方式,表达对于网络上对于“男女对立”这一话题的感受。


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切入,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学会团队协作和跨学科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一定要学会找到可以和你互补的同伴。


 

我认为设计师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走向合作共赢,以前大部分的企业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都不太注重设计,尤其是原创设计,很多工厂老板都向我们表示过,做原创设计师的产品结构不成熟,量也很少,没钱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愿意和设计师合作,好像大家都意识到要开始转型做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飞扶椅-设计团队通常以“第一感知”为出发点,用逻辑/几何/理性的方法解构瞬间的感性;团队成员包含了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设计师,通过一系列 纯粹的/动态平衡的家具产品表达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越来越多被设计过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说明消费者的意识发生了改变,市场在不断地被教育,这说明设计有自己的能量,这种能量不是只停留在造型层面的,产品如何高效的生产、如何高效的运输、如何提高利润率,我认为这都是“设计”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带来的不仅是款式的更新,更是生产力的更新。






 

 

年轻设计师正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困惑期,很多人往往在思考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如何创新,极少思考成熟的设计需要多维度评判,导致多数项目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设计感足够,商业性不足。至于如何解决我认为设计的本质还是一项服务,要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以及不同的使用场景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甲方委托设计是希望产品能够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设计感是一方面,但是过于强调设计感而忽视了使用功能、成本、运输等一系列产品维度的思考是一件不成熟的设计。



 

 

Terrace书台-设计源于层叠错落的梯田造型。有着洗练明晰的设计笔触恰到好处的硬朗的弧度。带着自然肌理的木皮配合真皮贴附的桌面,并点缀纤细的金属桌腿,呈现出不同质感的碰撞之美。


 

整个消费市场经历了“做到、得到、知道”的三个典型阶段,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都会形成对应的消费趋势和大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对设计更加重视,也出现了一些主打原创设计的品牌,从行业大趋势看对设计师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但是想要达到对设计的尊重还是有一段距离,不管是对设计师还是设计作品的认可,还是需要全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Blocks (积木)沙发-对传统家具造型进行解构,像拼插积木也像几何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模式从无序到有序,生动而又夹杂着秩序感的排列组合当中充满意趣。


对于家居产业来说设计的重要性在产品层面,对于外观、风格、功能、价格、体验、品质等等层面本身就存在革新需求,也就是新一代的消费者必然需要“新设计”的产品,在服务层面也需要基于产品的服务系统设计对于销售、空间、售后、精神建设、价值体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年轻设计师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还是如何通过设计创意来链接产业,在链接产业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来进行变现,而不是只表达观念。这个过程中,对于产业的熟悉接纳和了解是必要且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是接触人和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更多地从人和产业的角度思考更多问题。换句话说,解决问题和制造需求是设计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檐-沙发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檐为设计灵感。“青瓦”作为屋面防水的工艺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设计师将瓦片搭建的视觉效果应用到家具设计中,再结合现代服装和纺织品的工艺呈现出“檐”沙发。(客户:乐家家居


第二个方面就是,做好应对新技术对设计表达的冲击,当下基于AI算法衍生设计的崛起,未来势必会对设计产业造成影响,而年轻设计师成长于数字时代,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数字时代紧密结合,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会极大提升职业的竞争力。所以设计师如何发挥数字时代工具优势和个人观念的价值,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个人认为设计就是制造企业的未来。纵观全球市场,中国的家居企业品牌化程度非常低,主要都是制造型品牌,强调规模优势,而且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局限于中低端市场,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设计也仅仅只是服务于中低端这样的一个市场范围中,但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中国品牌的升级是必然之路。


 

 

铝接-茶桌打破常规实木或石材作为茶桌的设计,由六块铝板通过两组不锈钢连接件相互咬合嵌套而成,设计和工艺都追求极致。铝本色的质感与胡桃木的温润搭配,有一种反差对撞的美感。(客户:栖间)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设计作为推动力,可以说几乎是唯一的推动力,过程可以参考欧洲、美国、日本等设计较强地区的轨迹。设计一方面解决产品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会解决品牌的问题。对于未来设计师和产业的关系,可以说是荣辱与共,未来,设计师参与企业品牌话语权的建设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独立设计师,当前依然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品牌产品推广渠道的开拓,如何去经营和运作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去面对目标受众?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像D2M Lab设计样就为中国的原创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不仅面向公众、行业的企业、媒体,也令设计师群体产生联结。这也是我的工作室参加这次展览的很大原因。



 

城市记忆灯光装置,不锈钢手工焊接,2023



 

城市记忆茶几,不锈钢手工焊接,2023


其次,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去实现产品和项目的创新?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需要和不同方面的人产生更多元的设计合作,包括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等。另外,是需要设计师更深入行业与制造业,深度了解材料、加工工艺、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为创新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过去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更多的情况下是受雇于一家家居企业,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对于原创设计越发重视,企业也亟待创新转型,也开始积极地与独立设计师群体合作,联名开发售卖产品,这一趋势对于独立设计师是比较好的机遇。可以依托企业的规模,将独特的原创设计化为现实,共同去推出有品质的本土创新产品。



 

城市记忆桌椅&边几,不锈钢手工焊接,2022年


在过去,消费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层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处在“消费者主权时代”,用户对于审美、设计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过去国内粗放式的家居制造产业,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设计”能够为家居产业提供转型的驱动力,通过设计驱动创新,通过产品的推陈出新,为本土的家居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供品牌的附加值。通过设计能够实现将中国智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年轻设计师可能面临的困境是对时代的思考,设计师不能脱离时代语境去思考设计,和做设计。设计是服务于当下这个时代社会的人。

挑战就是如何去突破困境,这几年我们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内卷”,实际上意味着设计师的过剩,设计服务的过剩,所以年轻设计师必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突破“内卷”走出属于自己独立的风格。



 

 

有肆希望去装饰风格/阶层属性,探寻原始意志下对家具的诉求。


 

我能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一些原本企业内全职的设计师出走后成立自己独立的工作室,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自由的设计表达,可以合作更多企业。还有一些家具企业逐步更愿意对接外部独立的设计工作室来合作,对企业来说意味更自由的选择和更多可能性,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发展变化。



 

和材料对话,探寻当代工艺下材料表达的边界;场景模糊化,实践家具作为空间装置传达精神性的可能。


设计之于整个家居产业当然非常重要,设计需要考量的因素越来越多,比如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品牌化,不仅仅是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更是整个品牌系统的设计创新服务。






设计、制造、中国家居产业,是D2M Lab 设计样一直以来瞄准的关键词。在2023年D2M Lab 设计样开展前夕,我们也特别和策展人王树茂,聊了聊他的初心和愿望——

 


   


王树茂


90后新锐设计师;策展人

Femo Design Studio 创始人



任何一个设计,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设计师、工厂、市场三者的博弈与互相成就。中国是制造大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供应链资源。但是目前这个行业由于生产过剩,创新乏力,大多依赖抄袭国外的款式设计,工厂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价格战引发市场不良竞争,工厂只能压缩成本和降低工艺,导致粗制滥造的产品横行,低端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设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研发新品,如果市场反馈好立马就会有仿品出来,这个对整个大环境的创新都非常不利。

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家具行业蓬勃发展,但由于受限于行业存在的试错成本、固有模式,以及对设计理解偏差等影响,独立设计师与工厂之间的对接,仍存在很多问题与难点。

作为D2M Lab 设计样策展⼈以及设计从业者,我们由衷地希望相关领域的企业负责⼈能够在我们组织的设计展上读取更多,“设计”不是⼀种表象,“设计” 也不是空谈,“设计”的真正⽬标是提升产品的价值,⽽不是很多工厂认为的“可有可⽆”,设计能够带给产品的附加值是有目共睹的,做仿品只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需要做“100件原版展览”的原因,这部分能吸引很多的设计师和工厂前来打卡,我们希望工厂能够在每年的观看后会想要学着转型去做自己原创的东西。


编辑:May

视觉:Alan

校对:Kelly Chelsea 

监制:Enilia Roy

创意鸣谢:Xuanang Tia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薄雾馆time”(ID:BOWUtim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