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同老村吃饭。他介绍给别人说,当今中国,线好者,除了新华,还没找到第二人,他谦虚地说一直在向我学习。向说他的导师也每天看我的作品,汲取我的营养。我的老师说我气象已超朱新建、和一个美藉华人某某个。老村同陈传席说,新建只有新华的其中一点,他远比新建丰富得多,虽是吹捧,我倒也是有几分自信的。
关键还是在于笔尖。心之“力”,应在笔毛的活力。心若不在(不赋予)笔毛(尖)弹动的活力,笔毛就没有了生命(散乱),就只能无绪地趴、行在纸上。心笔一致,弹动活力的“迹”一定是“挺拔”;心笔不一,无绪趴行的“迹”必然“挺拔”全无……
在刘老师“笔不离纸”的理论基础上,我反复琢磨,因我以前玩过二胡小提琴、吉他,听过阿炳寒冬弓弦挂秤砣练功、郭兰英跪冰练气息,每早气把冰击穿才收工。我就琢磨老师的理念,想到弓和弦,气和冰。只要弓不离弦,就能发出生活的颤音、抖音,就能奏响心中七情六欲五花八门的曲。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抱拳][抱拳][抱拳]
小时候上学,路过黄土冈,南方的黄泥胶重,可使人寸步难行。老师的笔不离纸,使我想起黄宾虹的“泥里拨钉”,我刘新华的“泥里拨靴”。黄泥越粘越多,最后把靴粘掉。一脚泥一身泥回家挨板子。在泥中歪歪斜斜的状态就是我写字的状态。好在没有人揍我了。在武汉我听过一次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的无音响演唱会,那声音在音乐厅振聋发聩,穿透力只击灵魂,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种感觉我一直想在练条中出现,遗憾啊。
绘画作者刘新华简介
刘新华,画家,号刘意、刘焱。居北京,主任编辑,在大学学艺七年。高更和凡高这两有“高”字的高人说他看见“光里有灵魂”,我说我知白守黑,看见“黑白有魂魄”。看黑的有象、看白的有气。万物一体,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画风解衣磅礴,朴厚大方,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其形式背后是认知和文学的支撑。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随父学画,后广拜名师,曾得到著名画家李世南、程大利、聂干因、李津、武艺、曾翔指导,现随中国画学研究会、 湖社画会的早期成员吴镜汀弟子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刘牧习画,终成自家面。
艺术观点:
我的绘画是热烈和阳刚派,我以为如果艺术没有像太阳一样照耀和温暖着人类的精神,给人类精神以自由的生发和成长,哪还要艺术干什么?我的绘画,正是要表达岀自由的阳刚的生命的力量。我的绘画是生长的,是开放的,进取的,是精神层面的表达。我不再是古贤的小学生,也不会去简单地再现生活。我要从自由精神的层面升华和強化今人的绘画,展示人类审美进程里今天的面貌。我会率性地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深刻自我,強健自我,成为自我,做自己时代的艺术家。
人生观点:
看一个年轻人未来有没有成就,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激情,什么是激情就是做梦的能力和追梦的勇气,五十岁后成就才会跟着你走。一个人知识很重要,但是经历更是很重要的财富。有了知识、经历、悟性,人生就只欠一样东西,那就是激情。我深信不疑!!!
创作很辛苦,看完请你点赞和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