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珠宝首饰有多美?(耳环篇)

中国古代的珠宝首饰有多美?(耳环篇)

耳饰,是最能体现女性美的饰品之一,自古以来在首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耳饰起源很早,从远古社会开始,耳饰与项饰、腕饰等就已成为原始先民美化生活的物品,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见证。

上图的金耳环,出土自甘肃玉门火烧沟夏代墓葬,距今有4000年~3800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黄金首饰。

上图的金耳环,出土自商代墓葬,耳环高3.4厘米,重6.8克。耳环在铸成型后,采用捶打工艺制作。

战国时期

这些距今数千年的耳环,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设计,都说明了中国在夏商代就能用黄金制作饰品。随着时代和工艺的发展,银、玉、玛瑙、绿松石等材质也被运用到耳环的制作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中国古代的耳环,到底有多美~


01

唐代

618年~907年

隋唐时期的汉族女子,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影响,穿耳洞的并不多。但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对于异域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因此,胡人的装扮得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袁不约在《长安夜游》中有诗云“长乐晓钟归骑后,遗簪堕珥满街中”,其中的堕珥便是耳环。唐代实行宵禁制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天开放宵禁,其中上元节便可以夜游长安。夜晚的长安格外热闹,游人如织,妇女的耳饰和男子的发簪被挤落满地。

上图这对唐代的金钩耳环上,坠着三粒绿松石珠,间焊多排金粟,元素简约。在当时,吐蕃地区非常喜欢用绿松石来制作首饰。

上图这对唐代的耳环,通高8.2厘米、球径1.6厘米,重21.5克。耳环由挂环、镂空金球和坠饰三部分组成。顶部环形挂环中横着镶嵌了一根金丝簧,环下对称穿着两颗珍珠;中间用花丝和单丝编成镂空金球,上面的纹样是七瓣宝莲花纹;下部有7根相同的坠饰,每根坠饰的上段均做成弹簧状,中段穿一花丝金圈、珍珠和琉璃珠,底部坠有一颗红宝石。耳环制作精细,装饰华丽,是唐代金首饰中的珍品。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和工艺的提高,世俗审美逐渐占据上风,世人对于美的追求更加自由。耳环这种备受少数民族偏爱的美丽首饰,因其形制美观,逐渐被汉族妇女们所接纳。


02

宋代

960年~1279年

到了宋代,耳环成为汉族女子不可缺失的装饰物。当时的审美风向偏向清丽婉约,含蓄秀美。

耳环的素材也多为花朵、瓜果、童子、凤凰等代表吉祥祝福的图形。

上图这对北宋时期的金耳环,造型精细秀巧,呈蝴蝶采花状。蝴蝶头部采用五颗金珠焊接而成,身体、翅膀均通过累丝工艺制作而成,并装饰联珠纹;蝴蝶身体及翅膀偶有金珠点缀,显得惟妙惟肖;翅膀通过卷草纹装饰,将蝴蝶打造玲珑剔透。蝴蝶相对的部分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花瓣由卷草纹装饰,花朵底部通过两个叶片,点缀整个花朵造型。

上图这款宋代的耳环上,顶部为一头戴荷叶帽的女子,双手捧物,神情欢快,姿态可爱,披帛自颈后逶迤绕至体侧形成耳钩,似随风飘舞;下部坠饰是用天然水晶雕刻成的一对带叶折枝寿桃。、

03

元代

1271年~1368年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代上承辽、金、宋等多民族国家,耳饰在制造风格上,有着明显区别于汉族耳饰的优雅精致,散发着少数民族豪放的气息,加上深受不同民族审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的耳饰上,通常缀有小金珠。工匠们将金银碎成小块加热,成粒状冷却即可得到圆形金珠,这种工艺被称为“炸珠”。

除了小金珠,在元代的耳环上经常能看到镶嵌着未曾精细切磨的宝石。其中,绿松石出场频率最高。

为了能镶嵌更多的宝石,当时流行着一种滴珠式耳环。这种耳环的主石周围用黄金围绕包镶着众多宝石,整体造型呈水滴状。由于这种镶嵌宝石的方式不是特别严谨,导致如今出土的耳环中,大多数都出现了宝石脱落的情况。


04

明代

1368年~1644年


明代的耳环,环脚特别长,是比较正式的一种耳饰,被纳入明代的舆服制度中,不仅皇后、妃嫔等皇室女性和命妇礼服均配有相应的耳环,就连女子平常穿戴以至聘礼中,耳环都是不能缺少的一项。

明代是我国金银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工匠们工艺精湛,对若干种技术的运用远远超过了前代,在首饰的加工中普遍运用了包括锤鍱、錾刻、累丝、掐丝、搓花丝、炸珠、焊接、开模、镶嵌等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时常采用镂空技术,用较少的材料表现出较大的体积,使镂空后的金银饰件更加精致、醒目,极具装饰效果。

上图这对明代镂空葫芦形金耳环,顶覆金瓜叶,叶下为十字形托架,托架向上伸出螺旋形卷须,向下连蝶形四爪,爪下焊接金累丝花球相缀而成的葫芦,花球之间和最下端有连珠托底。

葫芦形耳环是明代最流行的的样式。

在首饰上镶嵌珠宝的工艺,也在明代达到了高峰,所嵌之物除贵重宝石外还有水晶、玛瑙、珍珠等,色彩斑斓,尽显雍容华贵。

上图这对明代的耳环,造型为一串葡萄,上面用红、蓝、绿宝石镶嵌出果实累累的葡萄纹饰。整个耳环造型简洁,金的部分闪耀着明亮的光泽,和红、蓝宝石坠子交相辉映,斑斓炫目。 

上图这对明代的嵌宝石金耳环,圆形金托内嵌红宝石,金托下以薄金片锤鍱双层金叶,叶下水滴形背托上焊接一金托,内嵌一颗形状像茄子的椭圆形蓝宝石,天生俏色,和谐灵动。

上图这对明代的镶珠宝金耳环,重23克,出土于益庄王墓万妃棺。这对耳环以粗金丝为钩,细金丝缠绕成架。每只耳环的金钩上穿饰1粒菱角形绿松石,其下方的蝴蝶托和中间的花托各镶嵌1粒红宝石,金丝缠绕的环上还分别穿有4粒珍珠。

除了耳环,明代后期还非常流行一种短款环脚的耳钉,称为“丁香”。

丁香又名“耳塞”,可于钉头镶嵌珠玉装饰,小巧轻便、简约随意、不碍劳作,非常适于家常佩戴,深受女子喜爱。

05

清代

1636年~1912年

清代耳环的样式千变万化,制作精美,风格多样。《阅世编》中记载的满族女子形象为:“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其满装耳环,则多用金圈连环贯耳,其数多寡不等。”

清代耳饰多以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制成,金耳饰高贵富丽,白银素洁纯朴,珍珠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玉石、翡翠则以材质本身自然色泽取胜。女子在装扮时会依照身份、服装、场合、季节的不同选用不同形式的耳饰。

上图中的清代累丝宫灯形耳环,采用掐丝、累丝、捶打、錾刻、焊接等多种工艺精工细作而成,耳环呈钩形,下缀一只六出脊宫灯,坐于莲花座上,脊下悬挂的圆形小灯笼,是用细如游丝的金丝编结而成的,并饰以流苏。耳环通体镂空,玲珑剔透,表现出清代累丝工艺的高超水平。

上图中的清代耳环,由翡翠环、珍珠、钻石组成。顶部由九颗钻石组成一个菱形,下由一根线串连一粒珍珠,珠下连翡翠环,在环的上边镶嵌一个金色的蝙蝠。

上图中的清代白玉耳环,润洁、清丽,雕工更是精湛。环于耳垂,虽不像长坠款耳环般摇曳生姿,但是也能衬托出女性的恬静、素雅之美。

上图这款东珠耳环,以现在的审美来看,也非常的优雅大气,很适合日常佩戴啊~

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耳环呢?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珠宝课”(ID:zhubaoke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