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仁波齐。图/视觉中国
真正的西藏,在阿里。
山山山
▲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狮泉河镇。图/孙岩《发现西藏》
▲ 阿里高原位置示意图。制图/Monk
▲ 纳木那尼峰,喜马拉雅山的第五神女。图/万文英《发现西藏》
▲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图/王源宗《发现西藏》
水水水
▲ 冈仁波齐峰融化的雪水形成多条蜿蜒的溪水,静静地流入森格藏布(狮泉河)。图/《多彩中国》
▲ 狮泉河,位于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境内。图/卡布《发现西藏》
▲ 象泉河。图/卡布《发现西藏》
▲ 从玛旁雍错遥望冈仁波齐。图/姜曦《发现西藏》
▲ 玛旁雍错湖畔。图/周焰《发现西藏》
▲ 玛旁雍错湖畔的黑颈鹤。图/蒲新志《发现西藏》
▲ 拉昂错,风光绮丽的“鬼湖”。图/卡布《发现西藏》
▲ 夏季班公湖,众鸟齐聚于此,繁衍生息。图/张超英《发现西藏》
地处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的扎日南木错,湖面海拔4613 米,面积1023 平方千米,是阿里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为广阔的湖泊,也是整个西藏自治区的第三大湖泊,其周围散布的大片湿地与牧场,也是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珍稀动物栖息的乐园。
▲ 扎日南木错。图/周焰《发现西藏》
扎仓茶卡盐湖,是藏北最大的盐湖,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东北部。扎仓茶卡盐湖总面积达128 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400 米。而这里湖水含盐量极高,所处环境极端,所以常被视为“死亡之海”。湖中碧波荡漾,湖底有白云游荡,湖面有积盐似雪,湖边有广阔草地,风光旖旎。
▲ 扎仓茶卡盐湖。图/陈炜《发现西藏》
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高亢的原野上。
土土土
▲ 札达土林。图/《多彩中国》
▲ 阿依拉日居山,又叫五彩山、阿依拉山,是狮泉河和象泉河的分水岭。图/孙岩《发现西藏》
▲ 札达土林大峡谷,又成为西藏的“黄土高原”。图/孙岩《发现西藏》
▲ 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的霞义沟。图/刘晓东《发现西藏》
人人人
札达土林的欲说还休,只有朗钦藏布懂得,它们紧紧相依,共同见证了那段古老的历史。
▲ 象泉河畔,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图/张春晓《发现西藏》
▲ 象泉河畔,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图/张春晓《发现西藏》
▲ 俯瞰古格王国都城遗址,这里曾经约有10万人居住。图/《多彩中国》
▲ 古格王国遗址壁画。图/孙岩《发现西藏》
就算把所有的居室和洞窟加起来,按理说,不太可能承载传说中的10万居民,那人住在哪儿呢?这个问题之前也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直到1992年,他们发现,答案藏在两个依山靠水但人烟稀少的小村落——东嘎和皮央。
▲ 皮央洞窟群,这里曾是古格王朝的文化中心。图/颜晓云《发现西藏》
这两个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可是,这里隐藏着西藏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东嘎的石窟群有159 座在编,而皮央遗址中在编洞窟达872 个,此外皮央遗址中还有许多寺院、城堡和塔林,规模庞大,保存尚好,设计巧妙。
▲ 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古格王朝第一座寺庙,被称为古格王朝的佛教中心。图/颜晓云《发现西藏》
这两个10世纪时建立的小村落,曾经一度是古格王朝的文化中心。王朝倾覆,喧嚣褪去,只剩残垣断壁,以其独特的悲怆,回忆那些曾经令人无法忽视的辉煌。
《发现西藏》李栓科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多彩中国:中国自然百科》郑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美丽的地球:高山》斯特凡诺·阿尔迪托著,中信出版社
《阿里地区志》 西藏自治区志阿里地区编纂委员会编,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自治区
神山圣湖、草原沃野、森林河川应有尽有
《发现西藏》热卖中!
▽点击图片购买
- END -
地图编辑丨Monk
封图来源《发现西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