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方案介绍: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中标方案介绍: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关注我们,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 Arup



《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城市设计》地铁西湖大学站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评选于2021年12月成功落幕,奥雅纳与肃木丁联合体方案获得评选优胜




点击观看视频



© Arup



趋势定向



4号线西延 – 未来知识创新纽带



纵观国内外大型城市发展规律,轨道交通发展“从线成网”。轨道交通网络不仅能成为人才知识资源分配廊道,是成就新经济和就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其站点也成为集聚服务和激活新产业的起点。

规划中的杭州地铁四号线西延将联动主城与城西,成为杭州的知识创新纽带。规划在云谷小镇增加了西湖大学东站、西湖大学站和云谷站三个站点,将使区内外的知识和人才在此交汇。







© Arup

▲4号线西延串联科创节点,成为未来知识纽带




项目定位



KNOWLEDGE HEART 云谷知识之心



奥雅纳中标项目的城市设计范围约89.04公顷,围绕环西湖大学的创新资源、环阿里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的产研资源,融合方山绿谷生态环境多元基础,提出“双环交叠、绿谷渗透”的知识站城发展定向,旨在打造云谷生态、产学研创、轨道枢纽三要素叠加的未来云谷知识之心



© Arup/Swooding 

▲“双环交叠、绿谷为芯”的知识站城,

构建云谷知识之心





城市设计



韧性底 · 未来范 · 知识汇 · 公园里



城市设计提出“韧性底·未来范·知识汇·公园里”的设计方法,描绘杭州知识与科创的聚落场景,以应对科企、人才再成长的多元需求。同时,项目承载了城市生态、休闲、优质生活的活力场所,旨在打造对话未来知识公园型TOD的“云谷”方案。







© Arup/Swooding

▲“韧性底·未来范·知识汇·公园里”的知识公园型TOD




韧性底

韧性蓝绿基盘


设计方案尊重方山绿谷、毛家漾水系的优良自然本底,通过疏洪体系、调蓄空间、灰色基础设施的设计,提出在局部增设闸站和25个生态雨水排口、完善水廊道和4个汇流公园、河道分三级精准管控的蓝绿灰基复合空间的共同运作,打造云谷韧性蓝绿基盘,兼顾亲水环境与韧性安全。







© Arup/Swooding

▲蓝绿灰基础设施复合设计的韧性基盘



以绿谷为芯,环生态空间构建柔性城市边界。方案将自然生态渗入城市肌理,体现城绿共融的的独特体验。



未来范

未来站城示范


奥雅纳凭借在杭州城西科创走廊项目积累的在地经验和优势,并结合一系列针对未来空间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前瞻研究(Arup Foresight & Insights),提出了TOD站点与生态、产研互融发展的愿景,传达出面向未来站城与未来开放大学的新趋势。


设计提出了未来站城新范式,将知识集群开放化、创新链条动态化、产研协同多元化和公共空间活力化的理念落实到空间。







© Arup

▲传达出面向未来站城与未来开放大学的新趋势



为适应未来产业成长需求,我们提出知识站城的站点定位,与东西两侧的西湖大学东站和西湖大学站相结合,使知识枢纽和创智枢纽联动发展。围绕TOD枢纽的将不仅是交通中心和活力中心,更是知识中心,为跨界创新提供场所,并预留足够的产业和社区成长空间。







© Arup

▲未来洞察知识站城的功能落位需求




知识汇

知识活力汇聚


双站赋能、一轴延伸,知识聚落串联起城市功能与城市生活。设计方案在西湖大学站形成 “知识枢纽”(KIH),触发由未来大学拉动的新经济服务衍生空间;在西湖大学东站建立“创智商务核”(KBC),聚焦创智金融和第三方专业服务,精准对接知识经济活动的企业与人才图谱;在双站之间,贯穿东西的云霄路形成具有杭州韵味、云创玩味的“趣味云霄”(YUN)活力街道。产业、生活服务和自然交融于此,将吸引创客、商客与旅客在这里聚首。




向上滑动阅览






© Arup

▲双站聚能、一轴延伸,串联“KIH+YUN+KBC”的

城市功能







© Arup/Swooding

▲KIH “知识枢纽”与西湖大学站对接







© Arup+Swooding

▲KBC “创智商务核”与西湖大学东站对接


方案核心区设计以知识漩涡的形式连接地下站厅、地面广场与空中平台,形成知识中心地标。站点上盖综合体中配置有知识方舟、创研空间和科研中心旗舰办公等空间,为知识人才间的思想碰撞和跨界启发提供了更多可能。设计方案充分延伸大学的外溢活力,汇聚多方人群,营造出活跃的知识交流、发布及展示特色站城。







© Arup/Swooding

▲立体多维的站城地标 – “知识中心”



核心区内的阳光站厅可以通达知识中心广场。方案精心设计了从地下三层到地上四层的连续流动平面,考虑了步行、微公交等各种通道,建立与站点外围各个地块的快捷联系。知识大街,云霄内街、活力水街等步行路径的连通,也有效扩大了站点服务水平。





© Arup/Swooding

▲四通八达的知识中心广场





© Arup+Swooding  

▲连通方山的知识大街



公园里

绿谷聚能渗透


站点周边山水环绕,5个出站口出站便见青山绿水。精彩纷呈的人文活动、激发灵感的创业空间、宜居乐活的未来社区,将形成多元开放的活力未来站城,吸引人们在此停留、会面。





© Arup+Swooding

▲南北绿轴串联云谷生态绿芯





© Arup+Swooding

▲站点出站见绿的出入口设计


西湖大学站往南,将形成向云谷绿心逐渐开敞的生态空间,这里将承载西湖大学校外延伸的众多人文及展演活动,将城市生活融入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无边界的交往客厅。


我们希望双站聚能、绿谷渗透的设计理念将使云谷小镇成为未来杭州知识、人才集聚的新窗口,展现杭州未来大学知识枢纽的新地标,探寻杭州未来站城园(公园)TOD一体化开发的新范式。







© Arup/Swooding

2017年,奥雅纳《杭州云谷小镇城市设计》方案中标,并获得香港规划师协会HKIP最高奖。2021年,奥雅纳团队又凭借《杭州云城重点实施区域城市设计》荣获国际征集第二名。秉承一体化设计、可持续理念,及此次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我们将持续为杭州城市规划建设贡献优质的创意。




向上滑动阅览

项目档案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主办单位: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承办单位:杭州市规划编制中心、杭州地铁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年份:2021年

项目分管:陈敏扬、张文军

项目主创:陈敏扬、张灯

方案设计团队:李辰、于炳清、杨笑莘、张艺薇、曹斯妤

技术支持团队:Dennis Ho、何定国、李琨、邵晰、刘宇航、Andrew Armbruster

合作单位:肃木丁建筑事务所有限公司 纪啸林、丁樯、曾耀松






相关阅读





【A+洞察】

无界适变,大有可为:《未来车站报告》中文版发布





【A+项目】

阿里云谷:世界在云端,科创在谷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up奥雅纳”(ID:Arupin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