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 | 清末的海派

中国水墨 | 清末的海派

吴昌硕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清末海派四杰”。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倾,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浙江山阴人,清末著名画家,海派四杰"之一。“春燕”是任伯年的经典题材,在任伯年笔下的飞燕,体呈流线,迅疾飞翔,一掠而过,既动感传神,又栩栩如生,“微风燕子斜”的境界跃然纸上!任伯年的春燕图,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虚实相间,浓淡相生,极富诗情画意。



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

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风格,借鉴近世浙东画家林璧人(蓝)、傅啸生(濂)、姚梅伯(燮)及赵之谦,曾跟著名词人与画家范湖居士周闲学画。

当其声名远扬,乡间旧友来沪探望,蒲华盛情款待,视同至亲。日本来客,每以重金求画,得资便呼朋斗酒,或为青楼女子赎身[doge],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沪期间,仍为生计所驱,不时奔走于沪宁、沪杭之间。



虚谷(1823~1896),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 任伯年、蒲华、 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县),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后出家为僧。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亦擅写真,工隶书。作画有苍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消,别具风格。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鱼、山水著名。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无一笔滞相,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亦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

他是继渐江以后, 新安画坛出现的又一怪杰和书画大家。其人一生穿过儒服、戎装、官服、袈裟,最后静静睡在沪上关帝庙的画案上,乘黄鹤西归。

在《中国美术辞典》里有介绍虚谷的词条,言其“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 高邕之、 胡公寿、吴昌硕、 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他继承新安派 渐江、程邃画风并上溯宋元,又受华新罗等扬州画家影响,作画笔墨老辣而奇拙。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而亦用强烈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一带滞相,匠心独运,开具一格,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他的名作颇多,如《梅花金鱼图》、《松鹤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杷图》等,皆为世代流传的精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