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 |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

中标 |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

▲ 鸟瞰效果图

2023年3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设计竞赛中,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携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深总院本原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新优势和广东省院技术实力,创新设计“鲲鹏”建筑概念,赢得设计竞赛。

▲ 入口透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肿瘤防治基地,科研综合实力位列亚洲前茅。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总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床位数1100张,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区域肿瘤医疗服务能力。

▲ 夜景总平效果图

▲ 设计构思

双核式资源组织架构

方案创造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体系。建筑主体由三部分构成,裙房基座囊括肿瘤门诊、医技、社康和健康管理等功能,两座三角形塔楼悬浮于基座之上,承载着临床、科研两大核心功能。设计以门诊大厅为公共空间起点,沿建筑平面正交两轴创新设计门诊街和科研街系统,与塔楼中央光庭形成立体的空间转换与联系。大厅创新科技绿树结构,具有强烈的生命象征意义。这种双核驱动的顶层组织架构,将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创建世界级肿瘤医学中心打造独一无二的建筑载体。

▲ 空间结构

交互式医学转化体系

两座塔楼平面构型采用双护理单元标准模块,可以在科研、病房等功能之间灵活转换变通,形成不同的转化医学组合模式。空中云桥联系科研和临床功能,通过横向集成和竖向整合,最大程度连接跨学科单元,为激发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创新提供零距离的工作场所。每座塔楼创新设置三个“疗愈舱”,可以满足多重功能需求,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心灵疗愈的场所。“疗愈舱”充满生态感和科技感的建筑立面重新定义了城市天际线。地下空间引入生态光庭,围绕重离子治疗中心、放疗中心、核素治疗中心等学科,打造最尖端的肿瘤治疗集群。

▲ 疗愈舱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


 

项目类型:医疗建筑
 
建设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用地面积:70,033㎡
 
建筑面积:304,740㎡
 
床  位  数:1100床
 
设计时间:2023年
 
业主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建设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
 
设计单位:深总院本原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持建筑师:孟建民、邢立华
 
方案团队:刘瑞平、陈择奇、余妙玲、杨临书、 邢艺馨、 陈佳敏、叶冠麟、齐永坤
 
项目管理:魏桂香、覃勤兵、钟婧
 
深化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陈雄、梁彦彬、黄佳

 
设计团队:李鹏、王金锋、向前、刘叶桂、王晓楠、彭康、李司秀、施海鸥、罗谨、许爱斌
 





 

内容来源:院士团队

深总院品牌部整理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总院”(ID:SZ_SAD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