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向建筑:在峰林中唱一支工业记忆的歌,阳朔糖舍酒店

直向建筑:在峰林中唱一支工业记忆的歌,阳朔糖舍酒店

建筑设计  直向建筑

建设地区  阳朔,广西,中国

项目年份  2017

建筑面积  16000㎡




01

场地区位

喀斯特山坳里的老糖厂


阳朔糖舍酒店位于广西省阳朔县漓江边一处山坳,该地区是喀斯特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场地内自然景观丰富,并保留有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和同时期用于蔗糖运输的工业桁架。


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老糖厂在80年代被叫停,幸运的是其建筑被完整保留下来。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社会背景下,老糖厂被视为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载体,并被定义为未来酒店建筑群落中的核心领袖。

 

在阳朔这片峰林遍布的大地上,如何让建筑在回应喀斯特地貌的独特自然环境中兼顾对过去工业记忆的承载,不异化老糖厂这一工业遗产和满目自然的场地环境,成为建筑构思的起点与核心。



 

02

唤醒工业记忆,让新与旧共生


在场地布局上,标准客房楼体与别墅分别位于老糖厂两翼, 使得老糖厂占据整个酒店建筑群的中心轴线位置。老糖厂投影在景观化的水池中,在山水之间投射着某种静谧。



选用何种建筑材料去回应这方自然的土地和老旧的砖砌糖厂?建筑师希望新的建筑的回应之余,仍能展现新时代的特征,而非一味循古,简单的模仿。

 

老糖厂建筑的由青砖砌筑,立面厚实,传递出了过去工业时代的厚重气息;而新建筑采用了混凝土字型砌块与当地石块的混砌方式。



依托业主的支持和建筑设计,施工工人自主创制浇筑空心砌块的模板,预埋钢筋增加砌块的水平抗侧推力。整个空心砌块立面从设计到施工落地伴随着建筑师跋涉在施工现场的不懈和施工工人丰富的经验技术支持。

一方面这种复合立面材料在材质肌理和垒砌逻辑上与老建筑的青砖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展示着新时代的构造技术,使其呈现出更为灵动、通透的视觉效果,同时提升了建筑的通风、采光性能。轻透的立面,与外在环境建立了更多联系。


新建筑外形简单,尽量克制,以避免过于外显的表现力对老建筑造成的干扰。同时,新建体量被严格控制低于老厂房,并沿用老糖厂的坡屋顶形式与屋顶角度,继而使新、老建筑在同一个秩序中演进、更迭。



03

在建筑中漫行



在标准客房楼体内部,作为水平游走系统在垂直向度的延伸,一条1.25米的公共步道沿着楼体外部界面向斜上方绵延展开。公共步道系统独立于水平向的客房功能走廊系统。


沿着公共步道行走,外部的景色尽入眼底,光线不断变化,透过空心砌块,给游走一种神秘的时空变化体验。



受喀斯特地形地区挖进山体的山道系统与溶洞启发,渐渐爬升的线型公共步道串联起三个带有强烈空间指向性的溶洞空间。三个溶洞在不同高度上呈现出不同的与自然山体岩石的对景关系,漫步于度假酒店中,人们可不断体验到空间明与暗、高与矮、远与近。



04

人工与自然


基地南侧临江,北侧是繁忙的省道,四周群山以近乎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拔地而起。新建筑选择了水平横向的长方形作为主体的外形,希望人工化的水平几何体量和自然的山体形成相互衬托的关系。

 

公共步道系统也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凹进山体的栈道和溶洞几何化、空间化之后的结果。


新建筑在融入阳朔自然的同时回应着静穆的老糖厂,在光影与山水中唱了一支工业文脉的歌。




参考资料:
https://www.archdaily.cn/cn/928953/a-li-la-yang-shuo-tang-she-jiu-dian-zhi-xiang-jian-zh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编辑  岳孜烨

责编  胡佳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