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到“保送央美”,是低估了这00后天才少女!!

只看到“保送央美”,是低估了这00后天才少女!!

 

 

“绘画的可能性与不可预测性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机樵也   

 


最近某插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很多插画师都自发表示愿意无偿授权作品,用以教材使用。本花首页还有不少人推荐画师。
在这个过程中本花偶然发现了一个宝藏,她的画其实并不适合用在小学教材上,但是画风非常独特,有人说她的画有天野喜孝或克里姆特的影子。
可不论怎样,她的画都适合“一见钟情”。

01

  震惊,

  她竟然是个00后?!

其实我们若想认识一个人,有时候文字与语言未必是最佳了解方式。
就好比要去认识一个创作者,该怎么做?
当然是通过作品


《无题》


《痛》


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师,叫做有机樵也(@-有机樵也-)。

如果在微博搜索这个名字,我们会发现,经常有网友用“震撼”这个词,来表达看到有机樵也作品之后的心情。


有机樵也的画瑰丽、热烈、精彩、深刻,让人想到金碧辉煌的明堂宫宇,又想到烟雨濛濛的水乡古镇。


她笔下淋漓酣欢的色彩,像是填在了观赏者的眼里、心里。
有机樵也从画画伊始至今,一直是手绘创作。


在如今快节奏时代下,科技早已实现电子绘画全套服务,电脑、软件、数位板、压感笔等等等等。板绘作画的实现,让创作更加便捷、节省。
但手绘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就是真实感。


彩铅那摩斯密码一般的纹路也好,水彩肌理扩散的随机性也好,油画海浪山峦般的起伏厚度也好,都在诉说着手绘的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然而,作为一个00后年轻画师,有机樵也的主战场竟也是手绘,且此前从没尝试过板绘
不可否认对于这种相对少见的情况,人容易养成惯性思维。


惯性,指的是事物的一种固有属性,但一个人的画风却未必一直固定。
有机樵也的画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也都有不同。
如她初中三年,都是使用写作业的笔来画画。



有机樵也初中作

初中,应该是许多孩子正在经历人生中“中二”阶段的时期。于是,有机樵也的画在这段时间,便显得暗黑、“血腥”。


有机樵也初中作

而自己高中时期的画风,用有机樵也的话说就是“一眼‘黑深残’”。(黑深残:黑暗、深刻、残酷)
其中一幅画,是有机樵也想画一个“埋在土里”的场景,并加入“套娃”形象和清宫元素。
不过彼时的她不爱上色。
于是,成稿就是这样。


有机樵也高中作

——主体人物的头发形成一个圆形,头发展开如同植物的根系。
画中人这样扎根在了那个时间、那个场景,一如有机樵也的画扎根在观者的心里。

02

  “我想作为一个画画的人,

  不想作为‘央美’的某某某”  

有机樵也是00后,是顶尖美院的大学生,也年纪小。
在本花看来,她的年轻与优秀的画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差,这些或许会成为框住她、牵绊她、单一化她的标签。


有机樵也高中时期的作品

但有机樵也自己只将这些,视作完完全全、彻头彻尾次要的事情。
甚至都不去思考这究竟算不算一种“标签”。
对她而言,画画这件事本身超越了一切旁的伴生性的存在。


《锦鲤》

有机樵也画画是非常“任性”的——她如此介绍自己。
大多时候,她不怎么思考自己要画成一幅效果怎么样、结果如何的画。
她更多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画画过程也大多随机应变、“野性生长”。


但这也意味着,她的创作过程,相对而言不存在“画错”的步骤。最终的画面也几乎像是还未拼凑起来的拼图一样,是未知的、神秘的、不可预测的。
这种“失控”的感觉,是画画最吸引有机樵也的地方。


关于有机樵也作画,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她并不是一个爱打草稿的人,并且她创作的灵感,一般是一个物象或意象,而非详细的场景,比如一个苹果,一张冷色调的画。


她曾试着在创作之前提前构思好,并按部就班画下去。可她太“任性”了,画着画着就“三心二意又喜新厌旧”地想到新鲜的构思。
结果当然是画得束手束脚,之后就索性就敞开了画,包括上色和人物动作。
这实在是一位胆大的画师。


任何一个热爱画画的人,大概都有一个考美院的理想。

有机樵也在初中末尾,决定考央美附中。


彼时高中,她进行的是相对全面的学习,素描、色彩等什么都会练一点;
上了大学选择了国画专业以后,学习上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就更强了,如书法、国画临摹、线描写生(毛笔勾线)等等。

本以为日常只有训练的高中时期,对有机樵也来讲会更枯燥和疲惫;
不曾想大学才是她认为更累的那一个:
作业多,加课概率大。看起来着实没有大家之前想得那么轻松。




其实写到这里,有机樵也的个性已然十分鲜明。
她画画时,一来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东西(如“表达方式和文化在表达上造成的差异”),这种研究的心态影响着她的绘画;
二则专注探寻自我。


她追求新奇,喜欢画各种东西,而创作时的胆大果敢,对某某的喜爱钟情,都是从自我中渗透出来。


袁宏道评价弟弟时有一句话,虽然是文学创作理论,此刻仿佛也能形容有机樵也的艺术创作: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有机樵也说,“艺术的无限可能吸引着我。”
于是她便在画画的时间里探索未知。
那么,与其说她的画很“任性”,倒不如说,画画的可能性令她不舍亦不甘于“循规蹈矩”。

03

  “我的天赋是努力”  

“你是天赋型,还是努力型?”
多数人潜意识里总将这两种类型区别开。
但在现在,天才是什么?


我们看见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会联想到天才;
看见《最强大脑》节目里的选手会联想到天才;
看见毕业于清华美院,失去2/3视力却力战别国选手的王昱珩会联想到天才......


仔细琢磨,大概他们都拥有天赋的资质与拔群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被人们列为天才。
——有机樵也的粉丝也曾这样形容她。


但如前文所说,有机樵也不甚在意,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
“我觉得我的天赋就是努力。而且,其实我觉得没有天赋和努力一说,二者也不是对立的。”


至于压力和困扰——
“我画我的,有人喜欢我的画我开心,这就够了。”
“纯名头就不需要在意什么了,怎么评价我都是别人的事。”
“对我来说,好好画画就是我对关注我的人最好的尊重啦。”


事实上,只要与有机樵交流过,就能发现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努力至上的人。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或许她确有强于同辈的资质,但她同样要经过漫长的训练,要学会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思考,否则不过是下一个“仲永”罢了。


现实世界与文艺作品,还是很有不同。
因为某戏剧性事件,就影响人生抉择;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靠“吃老本”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剧情。
都并非大概率的事件。

经历生活的淬炼打磨,在深思熟虑中做出每一阶段选择的情节,才是多数人人生的剧本。
就像画画,其实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生发于喜欢,然后“自然而然地就画下来了”。

04

  “自谦,自省,内观,前瞻,

  才能塑造走得更远的天才”  

人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客观成长历程里,人在未成年时依赖父母家人,成年后则与社会高度黏连。
而主观意识里,我们拥有独立人格,专注于自身。


有机樵也喜欢在无人处创作,或许其它艺术创作者也一样。
但他们的“独自”不仅仅体现于对外在环境的喜好和要求,还根植于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


例如在有机樵也的画画体系里,“气息”是更重要的东西。
也如在她的知体系里,不论粉丝如何评价,她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不断探索着风格。
至此,有些东西已然饱满了。


“(未来)那我可能会当自由艺术家,也可能去做老师。”
作为大学才刚读了一半,却拥有众多粉丝的年轻画师,有机樵也兼备才华和人气,也不失深度和个性。
但她自谦、自省、内观、前瞻,坚持自我却分外清醒,不被流量裹挟,也不让自己迷失。


她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艾莎的水晶城堡,晶莹剔透,也隔绝喧嚣。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到达各种意义上的远方。



-THE END-




   
   
JC动漫馆重新开放啦~
来找馆花面基,
开拓二次元新宇宙!!!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