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些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系列不太寻常的现象。
操场上,有学生三五成群的趴在地上,扭动身体向前爬行。
原本在校园里闲庭信步的同学,手上多了根绳子,绳子另一头系着自己用快递盒做的纸盒狗。
推门进入寝室,舍友用各种手机软件模拟木鱼和手串,规律的敲打屏幕,开展“赛博修行”。
虽说大学生原本就是思维活络,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人,但他们最近的整活儿朝着越来越令人迷惑的方向发展。
让人心中不由得生出疑惑,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了?
01
校园迷惑行为大赏
爬行活动
最近网络上一段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视频中很多大学生在操场上来回爬行。
很多人在评论区问:“这到底是什么活动?”
有高校回应:“这是学生们自行组织的爬行活动。”
该活动目前已经席卷多座大学,据爬过的网友说:“做完之后,可以缓解腰部和肩颈的疲劳。”
有人对此表示担心 :“这些大学生到底在想什么?”
也有网友支持这样的运动:“在操场这样的公共运动场,想走想跑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公园里有老年人爬行健身,大学生爬行自然也没问题。”
纸盒小狗
在各地大学的校园,一种全新的娱乐项目正在悄悄蔓延——遛纸盒狗。
“用纸盒做成宠物狗的样子,然后牵着各自的狗穿梭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大学生们会把自己心爱的纸盒狗带上操场,带进宿舍,进行一系列社交活动。
遛累了就把纸盒狗拴在宿舍门口,有人甚至还有给自己的纸盒狗准备了纸做的食盆和食物。
赛博修行
回到宿舍,同学们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用电子设备模拟木鱼和念珠,在手机扬声器传出电子木鱼的敲打声中,寻求“闹中取静”。
就这样,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创新逐渐滑向“离谱”。
02
「迷惑行为」背后的合理性
大学生在校园用各种在普世价值中被认为“迷惑”的行为愈演愈烈。
为了弄清楚大家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联系到临床心理学家、《睡个好觉》作者汪瞻。
他告诉硬壳INK:“最近校园中频频出现的迷惑事件,不能被简单地被定义成“怪异”,这些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底层逻辑。”
“这是一种人类长期以来寻求控制感的一些仪式性行为。”
-
缺乏控制感
图/IC PHOTO
“当我们不能控制外界环境的时候,我们心里会做一些调控自己的小事。”
“这些都是人类进化发展出来适应环境的行为,为了适应环境,我们会去从小处着手。”
图/受访者提供
图/GIPHY
-
缺乏社会支持
-
缺乏真实的线下社交
-
用创新打败无意义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壳INK”(ID:xjblvy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