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看 | 2022江南大学DESIS研讨会: 社会创新与文化转向

直播回看 | 2022江南大学DESIS研讨会: 社会创新与文化转向



11月12日,2022江南大学DESIS研讨会“社会创新与文化转向”在中国烟台顺利举行,并在美啊直播平台引起了广泛关注,至截稿时间已有近2.4万人次观看。




签到现场


此次DESIS研讨会同时作为江南大学第三届“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学术会议的分论坛之一以及2022世界工业设计大会(WIDC)的活动之一,由江南大学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承办,并得到了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 Association)、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 Network)的大力支持。
研讨会邀请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先行者围绕“社会创新和文化转向”的主题展开探讨,分上、下午两场。在研讨会开幕式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教授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副教授为大会做开幕致辞。刘宁会长向设计界发出号召,提出要将全球视野和中国现实、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进行更好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倡导以设计的进化来推动社会的进化,让设计共同体成为人类共同体最重要的创新力量;堵国成副校长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江南大学DESIS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发来祝贺;曹鸣副院长介绍了江南大学DESIS研讨会的源流及使命,并对DESIS在社会创新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

刘宁会长致辞

堵国成副校长致辞

曹鸣副院长致辞
研讨会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鲍懿喜教授主持。上午五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嘉宾分享了他们对社会创新和文化转向的思考与实践。

鲍懿喜教授主持
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执委,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巩淼森副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文化转向与社会创新”。巩淼森副教授对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从宏观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处理问题的前提是认识和定义问题,创造意义的前提是社会与文化语境。他认为社会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的关键变量是他们的文化,号召设计师要敢于质疑,进一步认识西方文化的局限性,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立足中国文化解决全球问题。

巩淼森副教授做主题演讲
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主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Ezio Manzini演讲主题为“以设计为导向的场景——基于生活的亲近性”。Ezio教授认为“亲近性(Proximity)”是未来20年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因距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并展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案例。从功能亲近性、关系亲近性两个维度,探讨基于生活的亲近性这一概念,以米兰为例,说明了如何在设计实践中探索生活的亲近性。

Ezio Manzini教授做主题演讲
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主席,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Lorenzo Imbesi教授演讲主题为“为和平的设计文化”,围绕分享和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分享,强调了一种新的和平内涵——相对于分裂而形成的融合以及相对于不确定性、动荡性的稳定性。Lorenzo教授介绍了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学生所做的实践项目,并以此为例说明了跨学科合作、高校与企业融合的重要性等。探讨了设计在地方和全球层面能够应对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号召设计师联结起来,一起为社会创新做贡献。

Lorenzo Imbesi教授做主题演讲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Francesco Zurlo教授演讲主题为“步行友好(walkability)的城市——Longevicity项目”。Zurlo教授介绍了十五分钟城市圈的概念,以及其在疫情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潜力。由米兰Cariplo基金会创立的Longevicity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在米兰的城市环境中老年社区的步行性,以及如何让他们参与到共同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他们所在生活环境和社区的步行友好度,对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Francesco Zurlo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教授,社会与策略研究所所长姜珺的演讲主题为“设计·学院·社会”。姜珺教授从道和器两个向度梳理了工业制的设计发展的历史,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他对于“士农工商”的“士”的再解读,强调通过对“设计学院”自身及其设计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助力人文与科技、理论与实践、大学与社会、教育与日常等维度的跨界与融通。

姜珺教授做主题演讲
此后进行的圆桌讨论特邀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嘉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李健副教授以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时迪副教授作为嘉宾。陈嘉嘉教授对上午的演讲作出点评,强调要超越中西方二元化观念,以相融的观念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李健副教授认为从华夏文化溯源的角度反思当下是一个很好的路径。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系统能力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的生发过程也同样值得设计师关注、参与和协调。时迪副教授针对设计如何介入文化提出了几种方法——回顾优秀传统文化、用系统的方式了解新时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问题语境以及加强多领域和多学科合作。姜珺教授从发展阶段的视角看待中西方差异,认为二者的差异性体现在其平台和动能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中国正处于由平台主导动能到平台和动能共生的转折期,强调引入社会协同、院校企业战略合作的平台机制来渡过这一转折期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下午的研讨会邀请了五位来自国内知名院校的嘉宾做主旨演讲。

同济大学教授、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的演讲主题为“NICE2035,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再造实验”。娄教授指出设计要重新认识边缘价值、混合价值,还要通过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多维度地发挥设计的作用。通过对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这一社区营造案例的分享,介绍了基于设计和设计思维驱动社区营造的方法论。他倡导积极推动学校和社区融合,让设计进入社区、青年进入社区,增强青年学生的感知力及他们与民众的共同协作力。

娄永琪教授做主题演讲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教授计划做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设计的转向与面向”的演讲。因临时应急工作,未能参加这次研讨会,分享他和川美团队的研究和思考,这是本次会议的小遗憾,期待日后段教授在该议题上的分享。

段胜峰教授预演讲题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刘新发表了题为“社会创新设计回应双碳目标”的演讲。刘教授在演讲中对设计如何积极介入双碳目标进行探讨,反思了现代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希望用设计探索一种自下而上、民生导向、技术节制的新型发展模式。

刘新教授做主题演讲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彭圣芳教授发表了题为“文化产业到文化事业——不同情境下的设计参与”的演讲。彭教授分享了广州美术学院在文化与社会创新领域的设计教育理念和设计实践案例,从导向、目标、资源、方法等方面重新梳理出文化创意设计的不同阶段,探索一系列以文化事业建设为目标、激发文化内生力量、强调文化认同的设计模式。

彭圣芳教授做主题演讲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军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公共服务范式转型的设计介入路径与特征”的演讲。他从垃圾分类公共服务转型的设计流程切入,比较不同案例中设计的介入方式,深入挖掘公共服务的“设计阶梯”路径与特征,“以小见大地”讨论公共服务的设计介入范式以及如何更好地“置入”并“重置”公共服务的转型影响力。

张军副教授做主题演讲
下午场的圆桌讨论由巩淼森副教授担任主持,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特邀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副教授和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陈庆军教授对下午场的演讲进行点评与讨论。张明教授认为怎样将社会创新和服务设计的思维贯穿进政治实践和教育学是十分重要的。薛坤教授从民间艺术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提出可以从社会创新的视角介入传统工艺的创新。曹鸣副教授提出在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中更需要针对性、科学性和原创性。陈庆军教授从乡村振兴作为切入点,认为张军教授所作出的实践对乡村振兴设计具有借鉴价值,号召设计师把论文写在大地,把设计做在城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圆桌会议的第二个环节为开放式讨论。诸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主席,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Lorenzo Imbesi教授认同了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认为设计需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人们连接起来。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主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Ezio Manzini从自身经历谈起,认为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也要不断前进挑战新的问题。中西两种文化共同领导、共同繁荣,在多样性的互动中才有产生社会繁荣的可能性。娄永琪教授则认为不应以二分法分别中西方设计,只要在中国场景之下,基于中国文化背景,解决中国问题所作的设计都可以称为中国设计。
最后,巩淼森副教授为研讨会做总结陈词,对线上线下参会的嘉宾、代表及观众,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组委会和相关技术平台的支持以及现场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线上线下嘉宾合影留念

会务工作组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DESIS研讨会的延续。2022DESIS研讨会以“社会创新与文化转向”为主题,旨在为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寻找设计之道。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本次DESIS研讨会中展示出对新时代命题的深刻思考与实践经验,也体现了国内外学者积极推动社会创新与文化转向的决心和使命。
美啊线上直播回放地址:
https://meia.me/course/170467/


来源 |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编辑 | 王新荣

终审 | 苏菁










点这里,进入直播回看!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XDC”(ID:ixdcor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