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落屋
无形的手拨开,天边透出几缕曙光,随着天色渐亮,一座“雪山”在光线的弹奏中缓缓升起,它的棱角若隐若现,似雪鳞潜匿,只待一声龙吟……
晨雾之中一片寂静,它就那样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图片©存在建筑,提供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从星辰大海到山川湖泊,从地质变迁到恐龙化石,声势浩大的自然博物馆中暗藏了什么人文逻辑与设计语言?为何人们仅仅漫步其中,就可以感受到壮美的自然史?自然博物的收藏如何最大程度地呼应自然生态系统?
……
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地质环境厅,图片©Hours文艺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艺。在建筑之美缔造者的视角下,让我们深入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向这座巨大的“雪山”发起只属于城市探险者的挑战。
/特邀嘉宾/
眼前,是形似山峰岩石的六块单体块状建筑,在蜿蜒参差的肌理起伏间,穿插了一块剔透而轻盈的玻璃窗。在静与动之间,轻与重之间,这只“雪龙”终于向我张开了眼睛。
图片©存在建筑,提供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由眼而入,每一个城市探险者需穿过巨型石块,在建筑的裂缝肌理中前行。直到跨入博物馆的中庭,几只翼龙无声“翱翔”在头顶,这首“凝固的音乐”终于迎来了序曲。
图片©淞
在乐章正式奏响之前,如果我们可以先尝试建立博物馆与地方文脉的关系,那么对于我们的深入勘探则大有裨益。
从博物馆与地方文脉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建筑的形式和材料特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细节。
“(成都)自然博物馆施工难度很大。因为它是一个不规则的雪山造型,并且采用了钢结构,后者复杂多面、跨度大,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也更高,所以整体施工难度可媲美鸟巢。”(刘艺)
成都自然博物馆矿石资源厅的矿石展品,图片©Hours文艺
成都自然博物馆矿石资源厅的矿石展品,图片©Hours文艺
矿石资源厅中特殊光线下的矿石图片,©Hours文艺
成都自然博物馆恐龙揭秘厅,图片©Hours文艺
文字| Hours文艺
图片及摄影| 存在建筑,淞,Hours文艺
排版| Hours文艺
设计| YESOOAK
品牌| Agnes Yeh
运营| KID
主编/出品| Lena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落屋LUOWU”(ID:chengduluow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