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都要倒贴付费上班了

这年头,都要倒贴付费上班了



城市里的路灯挂件,是否还有缺位?


来源:计成
图源|广东建筑人才招聘资讯、
中原最生活、每天学点HR
编辑|Z


01
向公司付费上班

在一家地方建筑人才招聘资讯中,其中对一位资料员要求:前三个月需向公司付费上班以获得工作经验每个月上交3000,转正后缴纳五险一金每个月5000,并且还要求持有二建证书。




以前是“一个月3k不一定能招来一位农民工,但能招来一位大学生”,现在是一个月3k能招来一位有二建证书的大学生,这3k还是员工倒付公司。


02
付费实习,抄袭大厂?

付费实习,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2017年,就曾有网友在知乎提出过问题,“如何看待一些四大咨询投行券商互联网的付费实习?”这条收获了122个回答的问题下面,最高赞答主“王大力”专门写了文章讨论这类付费实习内推机构,按照他的观点,“这种营销的套路,无非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但这类机构存在本身,离不开年轻人对大厂的向往,以及焦虑。
数据显示,2022年大学应届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比2021年多出167万人。与此同时,大厂裁员、缩HC、对应届生毁约的新闻层出不穷,并不算明朗的就业前景,无疑让能够“上岸”大厂的机会显得越发珍稀。
进入大厂,在学历水平差不多的前提下,内卷的战场进一步细化,实习经历就成了重头戏。据中国青年网202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76.2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
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的焦虑,互联网“大厂”、投行、券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有了明码标价的市场基础。在淘宝上,曾经有过一大批类似的中介机构,打着包进大厂实习的旗号大肆敛财。



而在各大企业内部,也滋生了相关的黑色产业链。
2022年1月25日,腾讯集团反舞弊调查部微信公众号“阳光腾讯”发布消息,称2021年全年,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50余起,近70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在这次通报中,有一类新型案例被着重强调了出来:由外部中介负责招募实习生,腾讯员工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腾讯远程实习,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处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简单来说,就是内外勾结,搞付费实习。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即使明知道存在诸多骗局和风险,但在大厂的光环面前,依然有大量年轻人,愿意付费买一张进入大厂的门票。


03
何不食肉糜

有人说过,2022年是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口罩寒冬之下,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招找工作也难找,有的甚至失业两三个月,甚至更久……


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况,有专家提议:可以让大学生付费上班,既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又能度过资金的难关,两全其美。



大意就是: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可以付费给企业积累经验、学习技能。付费上班不仅让大学生有了工作,还能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职场,企业也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提议刚出,一片哗然,大家出来找工作为了赚钱,结果还要倒贴,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你猜我为了什么要就业?


“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有钱还上什么班?”

“资本家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牛耕田还得喂点草呢!”
“我不是躺平,而是没钱上班啊!”

还一位经济学家放厥词,“你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下班开网约车干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空房出租、有车开,你觉得这种情况经济条件还会差吗……

我们工作不是为了被无底线压榨,工作的目的除了赚钱、还是赚钱。赚钱已经够难了,我们不想关心城市里的路灯挂件,是否还有缺位?


来源:计成
图源|广东建筑人才招聘资讯、中原最生活、每天学点H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e周”(ID:ieday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